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值得「上綱上線」嗎?

近幾天,一事件(樂清女生遇害後,滴滴負責人程維、柳青致歉,柳青的湖畔大學同學在微信群裡安慰柳青)在網絡上炒得沸沸揚揚,而且還“上綱上線”的。

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值得“上綱上線”嗎?

湖畔大學的同學在群裡關心一下柳青,被曝光後,“一邊倒”的“聲討”,大致說柳青不值得同情,不值得為其“加油”,還扯出曾經一篇文章《湖畔大學是危險的xx信號》。

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值得“上綱上線”嗎?

同學之間的關心從柳青為“滴滴事件”致歉開始的,在一個同學群中彼此說了些安慰的話,筆者認為,我們大可不必去把這件事放大,更不能“上綱上線”的“聲討”。為什麼這樣說呢?

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值得“上綱上線”嗎?

一、首先我們為“滴滴事件”的受害人深表心痛,對受害者的家人深表同情,對滴滴平臺在事件處理中的“不周、不到、不及時”表示憤怒,這些都符合互聯網時代“發聲”狀態,既理解,也支持。

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值得“上綱上線”嗎?

二、事情出了,斯人已去,罪人伏法,滴滴出行做出“自查整改”(當然該擔責應擔責),程維、柳青致歉,都符合一受人關注事件的呈現。

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值得“上綱上線”嗎?

三、作為滴滴出行的總裁,柳青的致歉也是深刻的、有態度的、有誠意的,至於滴滴出行的順風車業務如何整頓,我們無需贅言,只針對網絡上對其同學的關心言語“說道說道”。

1、最近流傳一句話:天安社是下等人的湖畔大學,湖畔大學是上等人的天安社。湖畔大學早已聞名遐邇,天安社卻是近日才曝得大名,把這兩者連在一起編成段子,確有不妥,更不能相題並論。

2、同學之間的關心,或許為了友情,也或許因為其它,但我們不能一棒子打死人,滴滴出行或許應該為“樂清女孩遇害事件擔責”,但我們不能否認柳青之流對“共享經濟”的貢獻與促進。

3、退一步說,社會之大,每天都有讓人悲痛的事件發生,我們不能就一件事“口誅筆伐”不是當事人的“當事人”。

4、假如,我們要把間接的人群(柳青的同學們乃至湖畔前三屆校友)“欲加之罪”,那麼把法律、規則、道義放置何處。

5、關心問候事件曝光後,一些網絡大咖不理性的發聲既在引導輿情,又在“推波助瀾”,網絡“大眾化發聲”時代,我們更需要理性對待熱點事件。

6、關心問侯事件曝光後,湖畔一同學的發聲就非常欠妥,雖然文筆不錯、措詞嚴謹、條理清晰,但讀罷此短文,總能嗅到他“鬼火態度”,湖畔一同學的發聲有些“糊拌”。

同學之間的相互關心,值得“上綱上線”嗎?

同學間的問候,或許因為“前事”的複雜,也或許少許人就看不得別人好,更或許仇富心理作祟,“上綱上線”的聲討,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嗎?

一家之言,歡迎討論,請勿噴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