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面前丟人現眼的蘇芬戰爭,史達林開戰的理由成爲唯一亮點


1939年9月,依照分贓協定,蘇聯出兵佔領波蘭半壁江山。受此鼓舞,斯大林決定儘快與芬蘭達成“領土置換”,構築完整的東方戰線。談判中,他不斷對芬蘭施壓,稱現有的邊界無效,蘇聯邊界要求向芬蘭擴張。斯大林對芬蘭來使誠懇地解釋道:“因為列寧格勒不能移動,所以兩國邊界必須移動。”

1939年11月9日,兩國談判徹底破裂。11月28日,同希特勒攻打波蘭一樣,蘇聯宣佈芬蘭軍隊在邊境挑釁,蘇聯紅軍被迫進行自衛反擊。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蘇軍以20個師,2000量戰車,1000餘架作戰飛機向芬蘭發起全線進攻。

面對如此懸殊的實力差距,芬蘭人毫不畏懼,滑著雪橇開始迎擊蘇軍。芬蘭人來去無蹤,搞得蘇軍暈頭轉向。由於北極圈內晝短夜長,氣候惡劣,蘇聯的空軍優勢蕩然無存,對芬蘭主陣地久攻不克,兩軍交戰竟然陷入膠著狀態。

雖然蘇軍最終在這場戰爭中慘勝,逼迫芬蘭簽署了城下之盟,但戰爭兩個階段打下來,蘇軍傷亡竟高達20萬,而芬蘭僅為其十分之一,蘇聯軍隊的糟糕的表現令世人大跌眼鏡。

芬蘭人發明的“莫洛托夫雞尾酒”—裝滿汽油的瓶子,令蘇軍坦克苦不堪言。蘇軍強大的裝甲部隊就這樣被困在雪地樹林裡無法施展威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