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故事:回憶我的兩度高考

作者:廖小利,衡南寶蓋人,生於70後,自媒體人,公眾號“小利說事”創始人。


我的高考故事:回憶我的兩度高考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正在2018年高考考場奮戰的莘莘學子們!

人一生要經歷無數次考試,但在這些大大小小的考試中,唯有高考是值得讓人銘記一生。在我看來,高考已不僅僅是一次重要的考試,它還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來了,今天全國又有975萬高考生走進2018年全國高考考場,相信高考又會勾起很多人心底的一些深刻記憶,不管歲月過去多久,那段高考時光,仍會鮮活於心,歷歷在目。

與大多數經歷過高考的人不同,我經歷過兩度高考,1996年、1997年連續兩年參加高考,說起來這是個不大光彩的事情,但也算是我人生中一筆重要的財富。23年後的今天,回憶起那段高考往事,依然歷歷在目。

說實話,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是個優秀學生。我的學習成績從來沒進入前10名,但也不算很差,中上水平。在所有的科目中,我有兩科特別突出:一個是數學,另一個是語文。這兩科都是很重要的基礎科目,在高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是,我的數學成績特別差,印象中,從小學到高中,我的數學從來沒及格過,我認為我生來就不是學數學的料,直到今天,對於數學幾何裡那個陰影部分的面積怎麼算我還沒弄清楚;相反,我的語文成績卻特別好,尤其是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在課堂朗讀,寫的一手好文章是我在學校裡唯一可以炫耀的資本。

我的高考故事:回憶我的兩度高考

我一直認為是數學毀了我的一生,我一直幻想高考不考數學就好了,如果1997年的高考不考數學的話,或許我的人生會是另一番景象。我一直期待我那一手漂亮的文章能改變我的命運,我曾幻想北大中文系某位教授偶然看中了我的文章,特招我進入北大學習,可惜,我一直沒等到北大的特招通知書。只是在若干年後,知道中國文壇出了個天才少年——韓寒。

因為要考數學,所以從小學到中學,重點學校基本上與我無緣。高中進入一所普通中學,按照該校歷年的高考行情,這所學校能夠考取5個正規大學生就是一個偉大的奇蹟了。

在高二分科時,我毫無懸念地選擇了文科,可依然擺脫不了數學的噩夢。1996年的高考實行的是全國“3+2”模式,時間是7月7、8、9日三天。1996年高考前夕,我沒有絲毫的緊張,我覺得自己比任何時候都冷靜。

因為我知道當年高考文科百裡挑一的淘汰率對我來說意味著什麼,我謝絕父母陪考,高考的前一天晚上,我與一幫哥兒們還在臺球室裡激戰。高考結果出來後,我沒有去看,而是把自己封閉在狹小的書房裡,整整一個暑假沒有出門。

不敢面對父母憂慮的目光,更主要的是,我知道作為一個農村孩子,在當時讀書真的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1997年,在各所學校開學的日子裡,我義無反顧地打起揹包進入當時有名的衡南集賢補習學校,現在回想起來,這所補習學校真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這所學校建在衡南車江鎮一座孤島上,四面環水,遠離塵世的紛擾。那一年的補習生活,讓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學習,那一年的補習經歷,在我看來遠勝我以前的十年寒窗。

1997年的7月,我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高考前夕,緊張、憂慮、恐懼一齊湧上心頭,我知道這是自己最後一次機會了,已經沒有退路可走了。所幸在真正走進考場後,我反倒平靜下來了,我知道,與其擔心焦慮,還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題。

相信在高考後等待分數的日子裡,是每個高考生最難熬的日子,那一段日子可以說是度日如年。分數終於出來了,打電話查分的那一刻,我的心真的提到嗓子眼了,最擔心的是數學,果然,隨著電話裡傳出冷冰冰的“數學:80分”(每科滿分150分),我的心一下跌到底谷,又是該死的數學,又要斷送我的大學夢。

我的高考故事:回憶我的兩度高考

天無絕人之路,隨後電話裡報出“語文:110,英語:121,政治:127……”,終於將我從落榜的邊緣拉回來了。1997年,我就是這樣奇蹟般地跨進了衡陽師範學院,儘管那只是一所很普通的師範院校,但我很滿足了,因為像我這樣嚴重偏科的學生,能夠進入大學,本身就是個奇蹟!

在今天,高考依然是學子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試,同樣,今天的高考學子們所承受的壓力依然很大。在此,我想對所有參加高考的學子們說一聲:在高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只要你們努力過、拼搏過,就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