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太阳托起人——记代桥中心校青年教师吕贺云先进事迹

乡村太阳托起人——记代桥中心校青年教师吕贺云先进事迹

这位老师叫吕贺云,今年28岁,201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汉语言文学系,中等身材,面容可亲,和蔼善良,因文学功底深厚,平时无论讲话或讲课,都文气诌诌的;和教师、学生关系处得极为融洽,孩子们尤其喜欢她的课和她交往,并亲切地称她为“姐姐老师”、“老师姐姐”。由于她教学基本功扎实,加上平时工作认真,在很短时间内,教学成绩非常突出。

她在代桥中心校短短的四年教学生涯中,发生了很多平凡而感人的故事。

乡村太阳托起人——记代桥中心校青年教师吕贺云先进事迹

一  别家离子平常事

网上流行得很红的一段话:我走娃未醒,我回娃已睡;为师已无憾,为母心有愧。其实这就是吕老师真实生活的写照:每周一,五点钟就得急匆匆地从县城乘坐公交车赶往学校,孩子还在酣睡当中;周末从学校回到家中时,已是繁星满天或皓月当空,孩子也早已在奶奶的童谣中进入梦乡。每天工作劳累之余,饱浸着思家之切、思母之情、思子之痛,但为了乡村的学生们,为了教学事业,这些只能放在一边。她深深地知道,女教师要想做一番事业,要比男教师付出更多更多……

乡村太阳托起人——记代桥中心校青年教师吕贺云先进事迹

二  园丁不辍劳作,百花方得鲜艳

人们常对教师有种种误解,认为教师一天就那两节课,还有双休日、寒暑假。当你真正从吕贺云一周的工作中,才会了解,广大的教师竟是这样啊!原来这般辛苦!

周一到校,就是早自习,与孩子们一起高声朗读课文,一起背诵名篇佳作,早饭看班,检查辅导孩子们的课程掌握情况,然后是上课,课后是作业批改、备课;午休时间,别人休息,她却找来功课欠佳的同学补缺补差,因为是班主任,有时还得帮班里的学困生补数学、英语等,她从来不收学生的费用,收到的只是学生最真诚的感谢。下午还是备课、上课,再加课外活动。也许最开心的时刻,是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跳跳唱唱,玩耍嬉闹,但她还得抽出些时间放在与思想有偏差的学生们谈心、交流上。然后是晚自习,讲课、点评、释疑、解惑,直到深夜十点多钟后,查完寝室才能踏着疲惫地身躯,走向自己的宿舍。有时,还得为准备明天的课,不知熬到何时许。日复一日,经年累月,她就是这样续写着人生的篇章,迎接着每天升起的太阳。

乡村太阳托起人——记代桥中心校青年教师吕贺云先进事迹

三  血浓于水,情倾满课堂

吕贺云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吕老师认为,所谓的情感教学,其实就是加深学生自身对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放大他们的某一种情感体验和表达。她曾在感恩节时,让学生以“感恩”为主题组织活动,可以是朗诵,可以是即兴演讲,也可以是主题班会。吕老师说,当时只是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而学生却给了她一个惊喜——他们把活动办成了晚会,并且做到整个晚会没有一个环节脱离主题!感恩的对象,从家人到老师、朋友、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甚至是美好的大自然、安稳的生活、和谐的社会,节目形式从歌唱到朗诵、相声小品、还有给老师们的拥抱,这些都令她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吕老师还常说,语文课本身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教育,这是语文课的精华所在,于是,她的语文课最具有感染力。如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她让学生紧抓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写,让学生常对父亲怀感恩之心,知道在这世上,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课后,她要求每一位学生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并在下一次课堂上谈自己的感受,有好些学生说到动情之处,会流下感动的泪水。

乡村太阳托起人——记代桥中心校青年教师吕贺云先进事迹

四  初涉教坛,教育教学成绩斐然

吕老师虽然只有四年的教龄,可取得的成绩却很多。2015年中考中,她的一个学生,考进全市前40名,被市一中接进了实验班重点培养;2016年春,她产假刚结束,就接手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从最初的及格只有六人的成绩,到三个学期后的沙南十二校联赛中,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其余10人最低分数102分(共13人参加考试)。

2016年秋,她又跨年级带了七年级,学生两次在十二校联赛中获得名次,一般的班级,大都会出现“掉队”现象(随着时间,人数越来越少),而她班里学生的人数却在逐渐增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长们都以自己的孩子能进她的班级为荣。

乡村太阳托起人——记代桥中心校青年教师吕贺云先进事迹

吕老师用她的双手,托起了乡村的朝阳。在别人都渴求早日回城寻找安逸工作场所的今天,吕贺云老师也有许多回城的机会,但她却选择了界首市最偏远的乡村来从事教育工作。她惦记的是那些乡里娃的上学,并立志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与汗水,为了乡村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她将和她的同事们用双手托起乡村明朝的太阳。(张允之 图/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