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試點運行「社區矯正監管機器人」 開啓「AI人工智慧+社區矯正」新模式

成都試點運行“社區矯正監管機器人” 開啟“AI人工智能+社區矯正”新模式

四川省成都市司法局堅持“向科技要警力”,不斷強化“智慧司法”實戰作用,不斷探索“智慧矯正”建設實效,率先在成都市溫江區司法局研發並試點“社區矯正監管機器人”,在“互聯網+社區矯正”的模式下,開啟“AI人工智能+社區矯正”新模式,不斷提升成都市社區矯正工作戰鬥力,最終將隊伍建設與信息化建設優化融合,實現“1+1>2”的成效。

一、基於社區矯正數據資源整合,賦予機器人生命力

社區矯正機器人是集生物特徵採集、識別(指紋、聲紋、人像、芯片)信息查詢、視頻播放、業務申報、語音播報、錄音錄像功能於一體的智能服務型機器人。它基於計算機視覺和特徵提取技術,通過收集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經驗模型、社區服刑人員行為模型、知識信息模型、人員身份檔案模型、社區矯正工作程序等數據,與社區矯正工作信息系統鏈接,利用友好智能的人機交互,通過機器學習,達到對社區服刑人員入矯報到登記、“雙8”教育、學習考試、學分管理、信息查詢、心理評估等功能輸出,賦予社區矯正監管機器人強大的“生命力”。

 二、基於社區矯正工作實際情況,賦予機器人執行力

一是“人”力資源成本低。機器人在不用佔用司法行政專編、不用佔用太多經費預算、不用佔用較長業務培養時間的基礎上,可在一定的社區矯正工作領域實現代替人工作業和服務工作,大大降低基層工作人員勞動成本和強度,全面提升社區矯正工作效率。二是教育資源共享高。機器人可彌補區域間社區矯正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利用雲數據,實現對心理諮詢、學習教育、法律諮詢等優質資源的共享。三是程序執行專業強。機器人可對一般性的一定社區矯正工作程序嚴格執行,最大程度排除了人為干擾因素,確保社區矯正工作標準化執行。

 三、基於社區矯正工作程序輸出,賦予機器人戰鬥力

一是實現日常管理便捷化。機器人通過“錄入指紋”、“聲音採集”、“人臉採集”,自主要求社區服刑人員完成日常報告;可實時上傳附本人頭像的口頭報到、思想彙報、學習教育、社區服務等圖文音像;自主收集分析社區服刑人員報到定位、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情況,便於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實時掌握。二是實現定位盯控無縫化。機器人通過與社區矯正定位監管系統鏈接,實時分析社區服刑人員定位數據,實時監管定位設備狀況,靈活設置電子圍欄區域,真正實現24小時電子“人眼”監控,並對違規或不正常情況,及時啟動自主預警報警功能,確保定位監管無“盲區”。三是實現學習教育靈活化。機器人可針對不同犯罪類型的社區服刑人員,分類別推送矯正學習教育內容,社區服刑人員通過掃描機器人二維碼,完成學習教育測試;機器人會綜合分析測試數據,並即時將分析結果反饋至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社區服刑人員。四是實現心理評估全程化。機器人可自主協助社區服刑人員完成心理評估測試,並對相關指數進行評估,即時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建議;同時,“人機交互”式的心理建設過程,有利於社區服刑人員適當釋放壓力,緩和情緒。

 四、基於“AI人工智能+”模塊拓展,賦予機器人創造力

成都市司法局將積極拓展完善高校戰略合作廣度和深度,加快對社區矯正監管機器人系統優化升級,實現機器人智能數據與與四川省司法廳社區矯正信息管理系統、社區服刑人員定位管理系統、遠程督察系統、政法大數據輔助辦案系統、決策分析系統等有效連接,將機器人與社會治理工作有機結合,增加電子定位監管系統語音自動預警功能;強化漢語、英語、藏語等語音識別及文字系統;強化遠程探視、律師在線預約服務;開發具有自主定位與導航的移動式機器人;升級系統生物信息“3D”數據採集,提升識別率,提高數據安全係數。

成都試點運行“社區矯正監管機器人” 開啟“AI人工智能+社區矯正”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