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問集」127、爲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爲經典?

我們現在的書法有些也特別難看,卻被捧為“書法家”,“書法泰斗”等等。

我是一人。現在書法泰斗這麼多,很多書法太逗。

大部分古代留存到現在的書法,都是好的。

只不過現在很多字不好的“書法家”,特別樂意吹捧古代不知名的“醜陋”字跡。

是高書不入俗眼,還是遺“醜”千年?

“高書不入俗眼”這是書法愛好者經常說的話,說出這話的時候一般表情不招人喜歡。

這句話出自徐渭的《題自書一枝堂帖》。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明朝著名畫家。開創大寫意花鳥畫,

“高書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書”的後面其實還有一句:“然此言亦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也。”

徐渭人生起伏比較大,說的話很多是落魄時候的負氣之語。

徐渭是明朝最好的畫家之一。但是自己認為“書法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可是徐渭的字和他的畫相比,不是一個檔次。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上面是徐渭的字。

為什麼徐渭說自己的字第一,畫只能排第四。

因為徐渭還有一首詩,《題墨葡萄詩》。

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

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徐渭不得志落魄,很多時候說氣話。“高書不入俗眼”這句話就是氣話。

真正的高書,絕對能夠入得了各種眼。

比如懷素的《自敘帖》,只要點出厲害的地方,一下就入眼了。

可能看不懂草書,字不能全部認識。但是隻要看,都會覺得很厲害。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就這個國家的“國”字,學沒學過書法,只要認識漢字,都會覺得很厲害。

這就是真正的高書,毫無爭議的高書。

又比如說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看上去是亂糟糟的,因為是手稿。古人寫文章也是會打草稿的,當然塗塗改改。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上圖《祭侄文稿》部分,就連塗抹之處,都可以看見字寫得依然沒有走樣,而且是非常的好。右邊框中,比較能看清的“不”字,好不好,好啊。

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時光,歷史中的大多數評價都認為好的,那絕大多數情況是真的好。靜下心來,看這些字。這些經歷時間洗禮的好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現在有些書法家推崇的“古代書法”,其中有些是真的難看。

我們當今書法界,流行創新和創造。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有這樣的參加書展,開書展的。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比如有書法家字寫不好,找到上面這個古人《抄經卷》,吹捧一番。

然後寫出來的東西,就是這樣的。

「書法問集」127、為什麼有的古代書法特難看,卻能被捧為經典?

字不能寫好,或者不願意花時間學。

歷史留名的書法家沒有多少,絕大多數古人的字也是千奇百怪的。

我們現在有些書法家,就是拿古人說事,用古人的醜字,論證自己的醜字是有依據的。古人的醜字也是醜字,再有依據淵源,還是醜。

一人有感

書法不是多麼玄奇的事情。

因為書法這個詞,有“法”。雖然不是隨隨便便,但也是有據可循,有法可依。

多學習,多看看。

“高書不入俗眼”,我們把“俗眼”練得高一點就好了,看看真正的“高書”。

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