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酣斗,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一線豪華品牌儼然進入了競爭的新階段。

時維七月流火,秋涼漸染,而車市酣鬥正熾。

居於視線中心位置的德系豪華品牌三強,在短短一個月內相繼擲下重子。緊跟著奔馳EQC和寶馬iNEXT之後,奧迪在美國舊金山召開了2018年全球峰會,重磅新車奧迪e-tron量產版將正式發佈。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不過,顯而易見的是,與前幾年品牌峰會一樣,奧迪發佈的新車都具備開創意義,譬如2017年全新A8以旗艦身份代表奧迪的新語言和智能方向。這一次的奧迪e-tron在“開闢性”維度而言甚至超過了新A8。

終究,豪華品牌的定位、思路和理念都已經開始悄然嬗變,奧迪e-tron為代表的產品,已經不再僅僅決定車企一兩盤棋局的勝負,而是能否登堂入室、進入下一個棋廳。

是弈,豈非有邃意深涵焉?

以技術牽引出未來

在主角正式揭開面紗之前,以“科技”為特色標籤的奧迪,用十場總計六個小時的Tech Hours讓我們充分領略了其對未來技術與出行生活的構想和展望。於是奧迪e-tron整體未露時,細節已自呈。

作為奧迪首款量產型純電動車型,奧迪e-tron採用了前後雙電機的架構,前電機功率輸出125千瓦,Boost加力模式下可增加10千瓦;後電機功率輸出140千瓦,Boost模式下可增加25千瓦。和特斯拉的瘋狂模式類似,Boost模式下,奧迪e-tron總功率將從265千瓦提高到300千瓦,扭矩從561牛·米增至664牛·米,百公里加速由6.6秒減至5.7秒。平心而論,在性能較高的電動車型裡,這樣的百公里加速並不算突出,但奧迪e-tron還兼顧了其他方面的駕駛操控指標,同時也將能耗降至最低。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電池方面,奧迪e-tron的電池在車身下部佔據了2.28×1.63×0.34米的空間,這也是為何奧迪設計總監Marc Lichte將奧迪e-tron的設計劃分為上半部和下半部兩塊的緣故,上半部採用輕量化技術,下半部集中了沉重的電池。電池組共有36個模組432根電芯,總蓄電量95千瓦時,12根電芯封裝在一個鋁殼模組內。

對奧迪來說,電氣化技術已經不僅僅是三電、底盤調校、製造工藝、百公里加速和減排降耗,更是從本質上讓人重新思考什麼是出行和網聯。奧迪e-tron,既聚集了這個品牌最新的設計語言、最先進的實用化電驅動技術,同時也是諸多大膽理念的凝聚。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什麼?電動汽車充電10秒?其實這是奧迪電氣化產品管理業務部專家Anno Mertens一種奇妙的修辭手法。在他看來,家庭充電用插口占據總充電行為的85%;而夜間在家充電,實際上所耗費的時間只是一插一拔各5秒而已,之後便可在NEDC工況下行駛400公里。反過來,倘若駕駛燃油車行駛400公里,中途倘若加油一趟,或許花費時間將達到7分鐘之多。這種情況下反而是電動車使用更為節省時間,體現出家庭充電的節時性。

在Marc Lichte自陳中,他表示自己最欣賞的奧迪e-tron設計元素乃是虛擬後視鏡。該產品用傳感器替代了傳統玻璃鏡片,從而降低風阻係數,達到節能效果。這也是全新雷克薩斯ES之後又一款打起後視鏡主意的量產車。

奧迪首席數字官兼首席戰略官Roland Villigner博士則提出了兩個Ecosystem如何合二為一的理念。在奧迪看來,簡化用戶生活是數字化發展的必然方向。如果將蘋果、安卓等手機應用連同智能家居等歸於“數字生態系統”,那麼傳統的汽車出行、經銷商服務則屬於“移動生態系統”。如果兩個系統相互獨立,便可能互相產生干擾甚至帶來風險,例如開車打手機被禁止。而奧迪的目標是通過myAudi將兩個系統合併(如手機功能在車機上的投映),給用戶帶來無縫對接體驗,這也被奧迪理解為“新豪華”(the New Premium)。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自Car and Technology開始,Electric Mobility、Production of All-Electric Cars、Digital Ecosystem……每一場主題演講都讓我們先從局部去了解奧迪e-tron的每一段基因,同時也拓寬了我們對奧迪乃至整個行業未來電氣化和出行的認知。

當然,在更為細緻的電控算法、SUV市場前景預期方面,我期待能得到更多細節——現有的結論還讓人意猶未盡。

正如一場主題Tech Hour的標題顯示的那樣:The e-tron is The Beginning。對,當前各大品牌紛繁複雜的規劃,對於未來人類全新的生活面貌來說,也就是Just The Beginning。

主角:e-tron背後的內涵

當夜色浸透舊金山,奧迪e-tron終於在里士滿Craneway Pavilion登上了舞臺。

從當年“奧迪Q6”的傳聞,到新合資公司潛在產品的候選,乃至到官方確認的“奧迪首款量產型純電動車產品”,它對奧迪的意義非同尋常,同時對豪華品牌乃至整個汽車行業而言亦有開創性。

儘管在平臺上仍然是MLB,但這是一款“有檔次的”全新純電動車型。昔年雖然寶馬祭出i3全新車型,但以規格和通勤用途而論,和居於典型豪華車價格區間、定位家用的奧迪e-tron並不適合比肩。而剛剛發佈的奔馳EQC則有太多GLC痕跡,電池技術亦不能令人滿意。相形之下,搭載虛擬後視鏡、可控格柵(福特笑了,我N年前在用)等技術的奧迪e-tron顯然更能代表豪華品牌電氣化的未來。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奧迪e-tron沒有采用全新電動車專用平臺如PPE或者MEB,設計語言也沒有過分激進,或許是全新平臺終究需要更多時間打磨,又或許奧迪設計總監Marc Lichte的話可以解釋:“我們想把第一款這樣的車做得更為大家熟悉一些,以後再慢慢一步一步變化、激進。”

價格毋庸置疑,就是直接鎖定在美7.95萬美元起售的特斯拉Model X。但奧迪倚仗的並不是僅僅只有汽車本身的技術和設計,佈局充電設備,在全美設置2000多座充電站、讓不同運營商統一充電協議、聯手亞馬遜打造家用充電……這一次奧迪真的以“科技”之名動真格了,在豪華電動車這個充滿未知的地帶。

豪華汽車品牌,漸漸走到了新的競爭階段。過去,鬥爭以行政級車為主體,旗艦車坐鎮後方;而今,B級車和SUV撐起檯面,入門和旗艦、Halo各司其職;未來,則是屬於一片碧色的戰場,由炫藍電弧和耀眼火花照亮。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未來技術趨勢將是豪門鏖斗的重點戰場,尤其是電氣化和自動駕駛。昔日有觀點認為,奔馳拿到“豪華”標籤,寶馬擁有“操控”標籤,而奧迪的“科技”標籤似乎並不佔優。但隨著“技術改變時代”的趨勢推進,奧迪這張標籤隱隱更有後勁綿綿不絕的長處。

儘管寶馬在中國市場憑藉“插電式混合動力路線”先跑出一步,但奧迪奧迪和奔馳都各自設立了龐大的規劃。奧迪計劃在2025年之前推出超過20款電動車,其中包括十多款純電動車,其中至少將有3款純電動汽車主要面向中國市場。到2025年,奧迪全球將有三分之一銷量來自於純電動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自動駕駛領域,奧迪在全新A8L身上率先實現“量產車搭載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未來奧迪自動駕駛技術還將朝著L5級別跨越。Tech Hours舞臺最中央,在奧迪e-tron尚未到來之前,C位乃是奧迪AICON這輛代表奧迪最激進、直面L5級別自動駕駛的概念車。

車市酣鬥,e-tron是奧迪向奔馳寶馬發出的最好戰書!

本次奧迪峰會的標語為The Charge,這個英文單詞不僅可以指電動車領域極其關鍵的充電環節,也可以指“向前衝鋒”。奧迪說:“我們沒有創造電動車,但我們要做出和別人不一樣的電動車。”這句話,伴隨著奧迪e-tron在“The Charge”的登臺,已經是對奔馳寶馬最好的宣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