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鑲邊,鎢金鋪地」——蘿北


蘿北縣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與三江平原交匯處、黑龍江中下游,東北以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隔江相望,邊境線長146.5公里,西北與嘉蔭縣相連,西以梧桐河為界與鶴崗市、湯原縣毗鄰,東與綏濱縣接壤。縣境南北長131公里,東西寬108公里,面積6784平方公里,下轄8個鄉鎮63個行政村,另有農墾寶泉嶺分局及所屬6個國營農場和鶴北林業局及所屬19個森工林場。

居住著漢、滿、回、蒙、朝鮮等19個民族,總人口23萬。坐落在名山鎮的蘿北口岸四季通關,是國家一級客貨口岸。蘿北是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優良、旅遊和礦產資源富集,發展潛力巨大的邊境縣份。

蘿北,旅遊資源豐富。“兩峽兩鎮一島一溼地”,形成了“2211”旅遊產業優勢格局。兩峽即龍江三峽和興龍峽谷。龍江三峽由龍門峽、金龍峽、金滿峽組成,蜿蜒曲折,形似巨龍,靚麗峻秀;興龍峽谷,棧道幽長、詩韻醉人,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

蘿北,旅遊資源豐富。“兩峽兩鎮一島一溼地”,形成了“2211”旅遊產業優勢格局。兩峽即龍江三峽和興龍峽谷。龍江三峽由龍門峽、金龍峽、金滿峽組成,蜿蜒曲折,形似巨龍,靚麗峻秀;興龍峽谷,棧道幽長、詩韻醉人,每一處都讓人流連忘返。

一島即名山島,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江水環繞、鳥語花香,樹上人家常高朋滿座、水上人家可談古論今;黑龍江流域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展示黑龍江流域文明的博物館,它將帶您穿越時空隧道從遠古時代遊移到現代文明。

一溼地即嘟嚕河溼地,30萬畝的溼地水豐草茂、泡澤縱橫,是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北方三大水禽棲息地之一,也是候鳥遷徙座標區,是天鵝、丹頂鶴等各種珍貴野生鳥類和野生動物的棲息樂園。移步換景中,怎不讓人為這大自然的神奇與人類文化的瑰麗而驚歎。


2011年進出口貿易額實現7674萬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39.2%。進出口貨物2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84.1%。出入境人員達5萬人次。

蘿北縣隸屬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與三江平原交匯處,地理座標為東經130°01′-131°34′,北緯47°12′-48°21′,縣境東北以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46.5千米,西北與嘉蔭縣相連,西以梧桐河為界與鶴崗市、湯原縣毗鄰,東與綏濱縣接壤。

蘿北縣,以山得名。境內有託蘿山,設治時因治所在託蘿山北,故名“蘿北 ”。

清代屬黑龍江副都統轄地。清末,1906年3月8日奏準,將綏蘭海兵備道自綏化城移駐小興安嶺以東,改為興東兵備道,今蘿北縣轄區均在其管轄範圍內。1908年8月5日,黑龍江巡撫奏準,擬於託蘿山北設置蘿北直隸廳,歸興東道管轄。終因條件所限,從緩設置。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6月26日,經大總統核准,於7月1日正式裁撤興東道,改設蘿北廳設治局,設治員於是日在省城啟用關防,7月16日“抵局任事”。

民國二年7月1日,奉令將蘿北設治局改為蘿北縣,為二等縣,隸屬黑河道。縣署設在原興東道署。同時,將所屬高家屯警察事務所改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 月,將高家屯佐治局改為綏東城縣佐。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劃歸合江專區管轄。同年10月,縣政府移駐萬財村。1957年7月,將鶴崗市的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

1958年11月,將寶泉嶺農場劃歸鶴崗市。1964年5月30日,國務院批准,將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

1985年1月1日,將蘿北縣劃歸佳木斯市領導。1987年11月6日,國務院批准,劃歸鶴崗市領導。

蘿北位於小興安嶺林帶,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截至2010年森林覆蓋率67.9%。林地面積 21.8萬公頃,活力木蓄積量737萬立方米,林木種類繁多,林質優良。原始森林、天然林、人工林和種類繁多的野生中草藥、山野產品構成了蘿北的綠色寶庫。

梅花鹿、馬鹿、黑熊、野豬、狍子、狐狸等上百種野生動物,有人參、黃芪、玉竹、五味子、刺五加、平貝、龍膽草等上百種名貴的中草藥材;有猴頭、蕨菜、四葉菜、黃花菜、薇菜等山野菜,以及松籽、榛子、山裡紅、都柿等山野果。

1968年至1979年間,22596名知青分別從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哈爾濱及鶴崗各大中城市來到蘿北,分佈到蘿北各鄉村及農場,其中縣內知青1300名,寶泉嶺所轄各農場知青21296人。這些知青在文化、教育、衛生、科技及其它各條戰線做出了突出貢獻。知青濮存昕是著名影視明星,主動捐款30萬元,為寶泉嶺管局設立了“助學基金”。

在龍江成為中俄界江的147年中,蘿北與猶太自治州人民在互市貿易、婚姻締結、技術傳遞、旅遊觀光等方面的交往中,使蘿北的輕工產品、蔬菜種植技術等傳入猶太自治州,猶太人的樂觀性格、獨特飲食、婚姻風俗等亦融入蘿北大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