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方式远离胆系疾病

近年来,人体胆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悄然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的摄入,早晨不吃早餐等。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胆囊息肉等,中、老年人高发的胆系统疾病,也让一些年轻人不幸“中招”。

健康生活方式远离胆系疾病


胆石病“重女轻男”中年肥胖女性要当心

胆系疾病是怎么一回事

人们习惯将胆石病笼统称为胆结石。实际上,胆石病包括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最常见的疾病,除遗传因素外,胆囊结石的发病与年龄有关,40岁至50岁的中年人及部分老年人发病居多。

浏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王宏主任表示,胆系疾病还有“重女轻男”的特性,肥胖女性中尤为突出。

王主任说:“运动少,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饮食习惯者如年轻人早餐时间过晚、不吃等,也易患胆囊结石。”

在临床上,胆石病表现为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寒战、发热及黄疸。胆石病耽误治疗可引起不良后果,如肝胆外科急症、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王主任提醒,患有胆系疾病的患者,不应自行盲目用药,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健康生活方式远离胆系疾病


一年一次胆囊彩超检查

胆囊结石、息肉直径≥1cm需及时治疗

除胆囊结石外,胆囊息肉也是肝胆外科“曝光率”较高的疾病。胆囊息肉是指胆囊黏膜上的强回生隆起性病变,泛指胆囊壁向腔内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包括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腺肌增生。

王主任提醒: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属胆囊良性肿瘤,也有部分胆囊息肉会发生恶性病变。因此胆囊彩超检查十分必要,如胆囊正常者或无明显胆病者,一年进行一次彩超检查即可。很多人患上胆系疾病后,对手术切除胆囊、切开胆管取石等都会心存疑虑,甚至有人认为切除胆囊会影响消化和肝脏功能。

胆囊可储存胆汁,手术切除胆囊后,胆管可起到代偿作用,而且不会影响消化和肝功能,一般直径在0.5cm以内的胆囊息肉为正常的良性病变,无需手术,每3个月复查一次即可,但如胆囊息肉伴有疼痛和胆囊炎并存时,或存在胆囊结石、息肉直径≥1cm时,需尽早手术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