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得胖≠養得好!愛孩子,就不要讓孩子成爲肥胖的潛力股

兒童超重已成“公害”!?

4歲大的明明因為平時愛吃各種零食,各種高熱量的食物,體重一度達到31公斤,腰圍達到92釐米。剛開始明明的爸爸媽媽認為男孩子胖一點無所謂的,所以沒有放在心裡,直到孩子越長越胖,才開始著急。

明明和父母來到當地的兒童醫院接受檢查,被診斷為高度肥胖、高膽固醇、脂肪肝、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接診的醫生建議明明先去心內科住院治療,結果,出院8天后,明明在家突然死亡。

醫生對其死亡原因下的定論是:“他太胖了,肥胖導致他的氣道變得狹窄,誘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經常睡到半夜會出現呼吸中斷的現象。”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0名0~14週歲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1%的受訪兒童家長坦言身邊肥胖兒童多,45.5%的受訪兒童家長坦言孩子已經超重。

影響正常的身體發育(59.4%)和心理上感到自卑(50.0%)被指為肥胖為兒童帶來的主要影響。71.2%的受訪兒童家長建議父母注意糾正孩子不良進餐行為。

長得胖≠養得好!愛孩子,就不要讓孩子成為肥胖的潛力股

長得胖≠養得好!

老一輩人認為孩子胖胖的才覺得可愛。實際上,對於孩子來說,也有標準的身高和體重,過於肥胖或者瘦弱,都對孩子成長不利。

呼吸道疾病

肥胖的孩子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重度肥胖的孩子,由於胸腹部、咽部脂肪增多,妨礙正常的呼吸,容易造成缺氧,一旦患呼吸道疾病,往往不容易治癒,甚至會發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心肺功能降低

胖孩子的運動能力一般比較差,有時被家長、老師看作是“懶”,其實這已是心肺功能降低的表現。在年齡、身高相同的情況下,胖孩子的體重比瘦孩子重,那麼心肺就要增加循環和呼吸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這相當於心肺增加了負擔。

高血壓、高血脂

肥胖兒童大多數血壓偏高,而且越胖血壓越高。此外肥胖兒童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脂的濃度比較高。這種狀況長期下去,很容易患高血壓和冠心病。

血糖升高

肥胖的孩子血糖比正常高,糖耐量試驗也出現異常改變,這些都為將來患糖尿病埋下了危險的種子。

肥胖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肥胖對兒童心理的影響比身體上的傷害打擊更大、更持久,將影響肥胖兒童個性、氣質和性格的形成,甚至影響將來的升學、就業和生活。

性早熟

嬰幼兒肥胖還可能導致性早熟(尤其是女寶寶)。性早熟會讓寶寶提前停止生長和發育,影響成年後的身高。女孩兒還可能會在成年後出現月經週期不規律,甚至影響生育。

長得胖≠養得好!愛孩子,就不要讓孩子成為肥胖的潛力股

如何判斷寶寶胖與瘦

0-2歲嬰幼兒寶寶生長髮育標準

長得胖≠養得好!愛孩子,就不要讓孩子成為肥胖的潛力股

2-20歲男生/女生體重指數(BMI)變化曲線

長得胖≠養得好!愛孩子,就不要讓孩子成為肥胖的潛力股

比如一個2歲的男孩,身高90cm,體重25斤,他的

BMI=12.5÷(0.9)2=15.43 。

橫向年齡處對應2的地方畫一條虛線向上,左側豎排15的位置也畫一條虛線向右,看兩者交匯的點,正好落在綠色區域,即為健康。

如何預防寶寶肥胖?

合理控制孩子飲食

尤其要控制漢堡、披薩、甜飲料、餅乾、油炸食物等高熱量食物。規律三餐,按時吃飯,不能任由孩子吃零食,暴飲暴食,適當多吃點粗糧雜糧、植物性食物和蔬菜。

烹調口味儘量清淡

食物烹製時,儘量少加入調味品,食物宜採用蒸、煮或涼拌的方式烹調,讓寶寶減少食用油的攝入。

不逼寶寶多吃

帶寶寶的家長都喜歡誘使,鼓勵寶寶多多進食,尤其是爺爺奶奶,總覺得孩子會餓著,但這容易讓寶寶在無形中吃的更多,超過本身能量需要,從而導致肥胖。寶寶吃飽就好。

增加身體的活動量

父母要多鼓勵孩子的活動,儘量到空氣清新的郊外活動,提高寶寶身體的抗病能力,降低寶寶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平時多運動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產生,並且能避免體內脂肪的堆積,可有效預防寶寶肥胖。

長得胖≠養得好!愛孩子,就不要讓孩子成為肥胖的潛力股

肥胖對孩子來說並不意味著健康,倒很可能成為健康的殺手,所以,媽媽一定要注意了,千萬別把孩子喂得過於肥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