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晚報:用誠信之心回報社會

張書學 誠信之家

沈阳晚报:用诚信之心回报社会

張書學,今年67歲。家住在民族北街40號,是生活在棚戶區裡的一位老人。他與老伴居住在一個僅有8平方米的小屋裡,老兩口結婚已經40年了。相守相伴40載,兩位老人的生活用兩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艱辛”。

面對艱辛他堅守夢想

從1981年以來,張書學和老伴兒一直生活在窄小的房間裡。除了電視機、簡單的衣櫃之外,屋內看不到一件像樣的擺設。從2010年起,張書學的老伴兒患了腦血栓後遺症,癱瘓在床。老伴兒的臥床,令他的身心面臨巨大的壓力。

每天早晨5點多,張書學就得生火做飯,每天吃的基本都是苞米麵粥和一點鹹菜。飯做好了,他就得給老伴接尿、換衣服、餵飯,然後還得去外面買菜。而更艱鉅的任務是,由於房子沒有自來水,每天張書學都需要到隔壁的院子取水,大大小小的水桶堆放在牆角。冬天雪後路滑,張書學下樓接水的時候曾多次摔倒。

生活的艱辛並沒有壓倒張書學,每天讓張書學覺得有點希望的事兒就是幫老伴做康復訓練。“我天天陪她說話,她雖然不能開口講話,可我知道她能聽明白,她也願意聽我講講家裡的事兒。下午的時候,我就抱她起來鍛鍊,用我的膝蓋頂著她的膝蓋,讓她練習站立……”張書學坦言,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老伴兒能再站起來。

心懷感恩他點滴回報

感恩讓張書學珍惜現在的日子,也讓他一直有著奉獻社會的夙願。今年年初,樓下的公用旱廁因為大家不太注意衛生,尿便都凍成了冰,不但人不好往裡面進,而且幾乎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為此,張書學每天都特意避開人流高峰期,拿著鐵鍬在公用廁所清理地面。經過連續多日的清理,旱廁的衛生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