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名片,是“朋友”互相認識、自我介紹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而一個城市的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根,是這個城市遞給世界的名片,是一個地方參與競爭的軟實力!江西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是什麼?誰最能代表江西?一起看過來!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滕王秋色臨江立,紅谷高樓雲霄天。(張華宏攝)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作為“江南第一名樓”當之無愧是江西的文化名片。但是江西文化僅此一樓嗎?你太小看咱們了!

南昌:英雄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南昌,軍旗升起的地方。第一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這誕生;第一聲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槍聲在這響起。“八一精神”“紅色基因”,“天下英雄城南昌”美名揚。八一廣場、英雄大橋、解放路、勝利路步行街等,在給每一個來這座城市的人們,提示著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撫州:才子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撫州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鄉”美譽,自古名人輩出。據有關資料統計,自宋而清,僅臨川(撫州)進士及第者2000餘人。撫州不僅文化名人多,而且檔次高,成就大,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鴻儒100多人,如王安石、湯顯祖、陸象山、曾鞏等。如今,撫州每年被清華北大入取的學子數量名列全省前茅,真乃學霸故鄉!

吉安:廬陵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吉安,古稱廬陵,廬陵文化起源於青銅文化,發展於隋唐,鼎盛於宋明,歷經數千年。主要特徵:重視教育,科舉興盛;崇尚文化,名人輩出;推崇忠貞節烈的精神和剛正堅毅的品格。不僅是吉安人民引以為自豪的寶貴文化遺產,而且是江西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華民族文明史中閃爍過奪目的光輝……

贛州:客家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客家人以勤勞和樸實著稱。來到世界上客家人聚居最多的贛州,你可以品味甘甜的贛南臍橙,吃地道的贛南小炒魚,喝贛州苦瓜酒,聽贛南客家採茶戲,住客家圍屋。在這裡,你可以體驗到別具風情的客家文化!

宜春:禪宗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宜春是禪宗聖地。仰山棲隱禪寺、洞山普利禪寺、百丈寺、寶峰寺……諸多禪宗寺院集中於宜春,令人嚮往。境內有著近20處禪宗寺院,構成了罕見的“五百里禪宗長廊”。馬祖道一、洞山良价、黃檗希運、百丈懷海、仰山慧寂等高僧大德薈萃,使得宜春的禪宗文化豐富多彩,源遠流長。

景德鎮:陶瓷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China,中文詞義一為“中國”,二為“陶瓷”。天下陶瓷出中國,中國陶瓷出景德鎮。“瓷都”的雅稱,可不是徒有虛名。景德鎮的青花、玲瓏、粉彩、顏色釉和雕塑,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

鷹潭:道教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鷹潭,因道而名,道文化源遠流長,“不到鷹潭不知‘道’”。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源自1900多年前張道陵結廬煉丹創立的正一天師道,現在龍虎山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道教名山,鷹潭也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中國道都”。

新餘:仙女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新餘風景秀麗,而尤以仙女湖最具神韻,是東晉文學家幹寶所著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七仙女下凡”傳說和“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源地。億萬年鬼斧神工的自然雕琢,千百年歷史文化的洗禮積沉澱,賦予了仙女湖以秀麗之容和金玉之質。山因水秀,山水相依,如夢如幻……2015年,新餘獲得“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稱號後,新餘正致力將“仙女文化”申報國家非遺。

萍鄉:紅色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萍鄉是中國工人運動策源地、秋收起義策源地、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紅領巾的搖籃,累積了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在萍鄉安源鎮、安源煤礦等地,分佈著20多個紅色旅遊景點。萍鄉經歷了許多風雨,留下許多傳奇和印記,讓人們記住了位於湘贛交界處的這座山城。

九江:山水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九江,又名潯陽,處眾水彙集之地,故名“九江”。有世界級自然景觀——廬山,有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其中60%的面積在九江境內),有萬里長江流經。因名山名水,數千年孕育了九江豐富的山水文化。一江一湖一山,更賦予了它其他城市無法企及的靈秀。當前,九江正著力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世界知名的山水文化名城。

上饒:江南文化

11個設區市的“文化名片”,誰最能代表江西?

並非上饒沒有文化個性,也非上饒文化人太少,而是上饒的地域文化十分豐富,卻又過於分散、多元,缺乏占主導地位、被大家所認可的特色。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燦爛的稻作文化、茶文化、銅文化、戲曲文化、道觀文化、鄱陽湖文化、山水文化和書院文化等近十種多元文化。若一定要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江南文化“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