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的進化之路|每日名家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最勇敢的莫過於去新的地方做新夢,而不是在舊夢上縫補編織,這才是夢和現實的實際距離,是一種永不妥協的精神。

——高更


昂貴的“印象”

高更的進化之路|每日名家

塞尚(左)、梵高(中)、高更(右)

在藝術品拍賣場上,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往往是市場的“驕子”。尤其是“後印象派三傑”的塞尚、梵高和高更,作品拍賣動輒過億,以天價引起巨大關注。2015年初,高更的畫作《你何時結婚》就以3億美元被私洽購藏,刷新了藝術品的全球最貴紀錄。

那麼天價畫作背後的畫家,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呢?


冉冉升起的新星

高更的進化之路|每日名家

《裸體女人習作》,1880年,高更作品

1873年,高更開始畫畫,到了1880年,畢沙羅推薦高更帶著他的作品《裸體習作》參加了第五屆印象派的畫展,這幅畫受到了高度評價。

“這幅畫顯示著一個當代畫家無可爭辯氣質。我敢肯定,在當代所有畫過裸體的畫家中,還沒有一個能夠如此有力的表現生活的栩栩如生,畫面裡女子的整個身體,以及耷拉在腿股部那略微隆起的腹部,是多麼的真實。”

——藝術評論家居斯芒斯

今天來看,畫作形象的結構是符合畢沙羅的印象主義明暗觀念的。但它具有明顯的現實主義的腔調(譬如人體的皺紋、背部的變形),帶有更劇烈的明暗調子的對比;還可看到不甚高明的素描,帶有不合比例之處。這些不合常規的表現,一方面說明了高更的現實主義傾向,但另一方面也妨礙了整體的統一。現在稍微談談色彩。裸體是玫瑰紅和綠色,有深藍色的陰影;內衣是粉紅色和天藍色;人體右邊的襯布是綠色和藍色;頭髮是藍黑色;牆是紫色;牆上掛著的吉它是黑色和黃色;壁毯是黃白色及藍色和紅色的條紋。吉它和壁毯的質感表現得很完美;其餘的東西則表現得不甚確切。色彩很大膽,也很強烈,但在細節上比在整體上成功。總之,這件作品的作者是一位不大考慮到調子的大膽的色彩家,一位對自己的綱領缺乏信心的素描家,一位沒有很大活力的、爭辯多於靈感的藝術家。


風格進化

高更的進化之路|每日名家

《佈列尼塔的豬倌》,1888年,高更作品

1888年,這幅《布列塔尼的豬倌》在整體上形和色上是統一的。它的獨立自主性已經達到這種程度,即為了創造一個具有獨立生命——藝術生命的客體,藝術家的視覺就會不符合現實的視覺,就要從後者中抽象出來。

《布列塔尼的豬倌》用的是勾黑邊的色彩平塗。這些平塗面是彼此對立的,為的是不依靠中間調子而表現出空間感。有些色彩畫得很隨便,不能反映現實:林子是紫色、橙黃和紅色,山是紫褐色,石頭是粉藍色,房子是白色和藍色,豬是黃色,放豬的孩子穿的是藍色和紫色的衣服。某些次要的細節還很像印象派,不過畫面總的風格已是另外一種,即建立在新理論的基礎上;高更將把這種風格發展下去,並且至死不渝。他稱這種風格為“釉彩派”和“綜合法”。確實,這裡一片片顏色是像景泰藍)那樣平面分佈的。這是走向平鋪形象而不要像塞尚那樣表現空間與體積的相互關係,避免寫實的刻畫而集中注意力於藝術對象的第一步。


進擊的巨人

高更的進化之路|每日名家

《佈道後的視覺》,1888年,高更作品

1889年的《佈道後的視覺》充分地、形象地說明了高更的象徵主義範圍與特點。首先宗教題材,在高更這一類人中是罕見的。實際上,畫家是以象徵主義為特點,描繪農婦在牧師講解教義時,眼前所產生的幻象。畫面由紅、藍、黑和白色組成,彎曲起伏的線條,類似拜占庭鑲嵌畫。內容題材和繪畫表現形式的複雜性,使高更的藝術風格複雜化了。

細細鑑賞這幅畫:一棵橫向攔截的樹幹隔成兩個畫面。一個天使在同另一個人拼力格鬥,這是畫面中的一個空間;在近景,三頂特大的白色帽子遮住了另一個空間。三頂白帽子是兩個布列塔尼農婦的背影、加一個側影,都在深色衣裙襯托下顯得很強烈,它們構成了一個空間;在她們左邊,一排跪著的婦女,按透視關係漸次縮小。在樹幹的下方有一頭嬉戲的牛,儘管也很小,但它遠近關係與同雅各搏鬥的天使的遠近,沒有任何比例上的聯繫,因此它是第三個空間。這樣,整體平塗的大面積空間,就有三個層次,即用三種透視體系並存的方法構思在一起的。所以,它是一個既靠色彩,也靠結構的非物質的空間。這個主題使他的繪畫顯得神秘化了。


風格穩定之“保安三問”

高更的進化之路|每日名家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1897年,高更作品

1897年2月,高更完成了創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畫《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可以看出高更對客觀真實不甚在意,他極力簡化形狀,以賦予作品暗示性和象徵性,他追求的是讓觀者產生聯想。用色的時候則只考慮其象徵意義,以及顏色對比所可能產生出的空間感。

“其意義遠遠超過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畫不出更好的有同樣價值的畫來了。在我臨終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這幅畫中了。這裡有多少我在種種可怕的環境中所體驗過的悲傷之情,這裡我的眼睛看得多麼真切而且未經校正,以致一切輕率倉促的痕跡蕩然無存,它們看見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個月,我一直處在一種難以形容的癲狂狀態之中,晝夜不停地畫著這幅畫……儘管它有中間調子,但整個風景完全是穩定的藍色和韋羅內塞式的綠色。所有的裸體都以鮮豔的橙黃色突出在風景前面。”

——高更


一代大師

高更的進化之路|每日名家

《帶有光環和蛇的自畫像》,1889年,高更作品

藝術作品既是抽象的又是具體的。高更同印象派畫家的差別,在於與現實相關的抽象,在他的創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這在塞尚和修拉的作品中也可以見到。不同的是,他的抽象的特點:他的純色、他的綜合方法、線的裝飾性和不要深度。這種手法,被他自己和文學家命名為象徵主義或綜合主義的風格,同時也為高更一生的創作留下了不朽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