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調整帶量採購規則,半數藥品降價40% 嚴肅處理「二次議價」!

作者 | 木木

來源 | 健識局

雖然業界吵得火熱,但“帶量採購”仍義無反顧地前行。

近日(9月19日),在帶量採購“標杆”城市——上海,由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主辦的“引導藥品價格市場形成機制全面實施藥品掛網公開議價吹風會”如期召開。會議透露,在此前自費藥品掛網議價,帶量採購的基礎上,上海市將“全面實施藥品掛網公開議價”,採購週期一年。

上海調整帶量採購規則,半數藥品降價40% 嚴肅處理“二次議價”!

▲ 會議現場

會議透露,目前上海藥事所除配合國家醫保局試點藥品帶量採購外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全面實施藥品掛網公開議價機制和以前相比有所變化,側重體現“事後提醒、警示”作用,全面實施藥品掛網公開議價並沒有推翻原有的省級藥品集中招標採購,是進一步深化、優化招採工作的方式方法。

分析人士指出,這無異於徹底打開上海藥品市場大門,而在11省、市帶量採購即將啟動之際,上海開始全面掛網,意味著帶量採購將走得更遠,而其探索經驗或將很快在全國推廣。

事實上,近日在業界激起巨大“波瀾”的11省、市帶量採購,其實施方案即脫胎於上海市的三批帶量採購實施方案,即60%~70%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其他企業分享剩餘的30%~40%。(詳見>>全國市場生變!醫保局首批採購清單出爐,覆蓋11省、市!)

採用這一方式,上海三批帶量採購,首先促成了大量藥品的大幅降價。據統計,已公示中標價格的36個品規,降幅在2%-93%之間,共24個品規降價50%以上,平均降價55.7%。

上海調整帶量採購規則,半數藥品降價40% 嚴肅處理“二次議價”!

同時,最新公佈的第三批帶量採購結果,更進一步證實了帶量採購在促進仿製藥替代原研藥方面的實力——不肯大幅降價的進口藥“全軍覆滅”。(詳見>>上海市第三批招標結果已出?拜耳、輝瑞、賽諾菲……沒中標!)

業界分析,同時握有醫保和藥採等規則制定、組織實施大權的國家醫保局,將重點考慮在現實醫保資金池的水平基礎上,如何兼顧不同用藥水平和產業情況,採取藥品中標價格與醫保支付標準緊密捆綁的方式,分層次合理補償,以實現相關利益最大化。上海模式似乎與之契合度更高。

在繼續強調“價格發現”的同時,上海新一輪試點中,行政部門側重在引導價格和事中事後監管上發力的端倪也已顯現,企業詬病的“二次議價”、“只招不採”等問題或將得到解決。

90%藥品退出,半數藥品降價40%,試點成績是全面掛網議價“目標”?

50%的品種降幅達40%左右,價格為五省最低;自費藥品編碼已由1萬多個/年下降到2500個/年,實際發生採購的僅1000個。

這是上海自2017年7月對自費品種實施直接掛網議價以來取得的成績之一。

上海全面實施藥品掛網後,藥價是否會全面大幅降低?業界分析,上海市此次全面實施藥品掛網公開議價吹風會,以“引導藥品價格市場形成機制”為主題,也可見全面掛網後,促進藥品價格迴歸合理仍是主旋律。而且在方式上似乎也有很大突破。

長期以來,藥品招標採購環節,由於“招採分離”、“點菜的不買單,買單的不點菜”、醫藥腐敗,以及市場機制未能發揮作用,價格調動聯動難以反映市場供需關係等原因,藥品價格“虛高、虛低”並存,劣幣逐良幣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出現了“二次議價”、“只招不採”等情況,令企業苦不堪言。

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基於醫藥行業詬病以久的上述問題,為理順政府跟市場關係,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放開市場,嚴格准入,上海藥事所加快探索以市場機制為導向的招採模式,讓藥品價格醫保支付標準具有合理性。

全面掛網議價方案6月份已經各主管部門審議通過,目前為細化落實階段。

上海醫藥商業行業協會會長楊驥民認為,依此方案,未來,通過陽光平臺的公開公平競爭,性價比高的藥品將脫穎而出。

上海調整帶量採購規則,半數藥品降價40% 嚴肅處理“二次議價”!

引導議價,設“紅黃藍”三線機制、第三方評價

政府主導下的招採,讓政府成為價格虛高的“背鍋俠”。未來,將更多通過制定規則引導價格發現。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面掛網議價規則包括三方面

1、掛網議價常態化:調整價格無週期限制,可由生產企業隨時申請,與醫療機構議價成交。

2、新進藥品門檻:堅持三個原則 “拾遺補缺、鼓勵創新和實際需求”。

3、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科學設置紅黃綠線機制。同時,加強公示和約談,所有的品種價格全部還原至“片、支、粒”。

具體到操作層面

  • 生產企業負責新產品申報和已掛網價格維護;
  • 上海市藥事所負責提供十五省市價格供醫療機構參考;
  • 監管部門負責外省市價格監督、議價結果監督;
  • 醫療機構則要按照紅藍線線機制與生產企業議價。

◆ 所謂的三線機制,對於醫療機構是

綠線:本市醫療機構議價結果最低價與15省市最低價兩者最低者;是議價提醒。

黃線:原中標價或掛網價人社部藥品編碼標準庫內同一編碼品種的藥品在本市醫療機構議價結果最高價;是議價預警。

紅線:化學藥品仿製藥,紅線對應原研藥品議價結果最高價;其他全面掛網公開議價範圍內的藥品,紅線對應十五省市平均價(十五省市平均價:十五省市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平均值)。屬議價鎖定。

◆ 對於定點藥店

黃線:人社編碼庫同一編碼藥店議價最高價;

紅線:藥品外省市最低零售價和同企業同品種醫療機構議價結果最高價按三比價規則折算。

同時,此前試點的藥品第三方評價——根據工信部、陽光采購平臺信息 對陽光平臺藥品實行客觀指標打分,系統設定不能篡改,鼓勵採購性價比高的藥品,反應藥品採購異常行為,也將為全面議價提供參考。

除了引導、發現價格,行政部門也將更加註重監管,在這裡“紅黃藍”三線,也是“保險絲”

1、關閉採購:一年內無採購藥品予以關閉採購處理。

2、質詢約談:隱藏真實價格(如:線下開紅票)嚴肅處理;對頻繁“闖黃燈”的醫院提出質詢。

3、價格更新:新15省市價格執行1個月內更新,45天內完成。

4、議價監督:藥企錯、漏價格信息的,暫停;供應商規避執行陽光采購的暫停配送資格。

也就是說,無論生產企業,還是醫院、藥店,如果違背“促進藥價迴歸合理”的初衷,違反“公正公開公平”議價規則,出現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如“二次議價”等,都將受到處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