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時如何選擇影片給學生看?

上課給學生用放影片的方式教授學生,是很多老師會選擇的調節課堂氣氛的手段。那麼如何選擇影片呢?

首先是頻率問題,有的學生會吐槽,上課全是在放電影或視頻,老師都不講課。這個其實還是看是什麼類型的課程,比如一些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老師在教授一學期的課程當中,大概會選擇一兩次放與課程相關的影片來調整下課程的節奏,但是還有類似於影視編導類的課程,像這樣的課程放影片就屬於正常,放的頻率方面,一般講授一節課,選擇一部影片來進行分析。

其次,選擇影片時首先要注意影片內容的尺度問題,雖然18歲已經成人,但是畢竟是在課堂上,全班進行學習性觀影,如果不適合學生觀影的鏡頭過多,勢必會帶來不好的影響。雖然大家對接吻這樣的日常化鏡頭已經司空見慣,但是即使是面對大學生,也要事先做一些說明,避免在觀影過程中出現很奇怪的氛圍。對待大學生以下的學生就更不用要注意尺度問題了。

上課時如何選擇影片給學生看?

再次,為什麼而放的問題,很少有老師因為要放鬆了就隨便選擇一部影片給大家看,這樣對教學內容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學生投訴也無可厚非,但是教學性影片,對於專業來講,其實可以選擇的影片都較為類似,這個時候就要能夠做到旁徵博引,把生活中或者一些影片片段相關的內容節選給學生看,之後進行細緻的講解。

但是,對於影視類課程,如果僅僅做片段性播放,又難以浸入其中的環境,所以基本都是全片播放,全片播放就很浪費時間,教師也是希望能佈置影片作業下去給學生看,可是,當你面對問了大家看沒看,什麼感受時一片鴉雀無聲,你的教學計劃即被打亂,無奈只好課上播放。

上課時如何選擇影片給學生看?

最後,影片和學生的關係,現在給學生放影片想要調動起大家觀看的興趣已經不是很容易了,學生的觀影量也在增加,放新片子有版權問題和大部分學生看過得問題,但是問問題又忘記細節,在看一遍不現實。而老片子會因為時間的原因效果的原因,能夠全看下來的寥寥無幾,當你看著課堂上放影片大家都還低著頭玩吃雞,你還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嗎?

上課時如何選擇影片給學生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