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講古】希臘與土耳其之十世情仇記,續三:除根(下)

其三是在帝國的西部地區,由阿列克塞三世的堂兄弟米迦勒建立起的伊庇魯斯專制君主國(Despotate of Epirus),控制了希臘西北沿海和色薩利地區,米迦勒是至尊君主(Sebastokrator,這又是拜占庭獨有的一個貴族頭銜,詞根是sebastos+krátor,前者即拉丁文的Augustus,原來是羅馬皇帝的頭銜之一,直譯是至尊無上的,神聖不可侵犯的,krátor則代表統治者,它在拜占庭宮廷體系中近似於古羅馬四帝共治時期的凱撒頭銜,而仍然保留下來的凱撒稱號在當時的體系中已經大大貶值了)約翰·杜卡斯的私生子,約翰也是伊薩克二世與阿列克塞三世的伯父,其母親是科穆寧王朝的公主西奧多娜·科穆寧。

【巴爾幹講古】希臘與土耳其之十世情仇記,續三:除根(下)

薩洛尼卡王國公元1224年亡於伊庇魯斯專制君主國之手。菲爾波伯里斯公國在公元1230年被保加利亞第二王國併吞。兩個延續較為長久的拉丁封國,雅典公國與亞該亞侯國自公元1267後都尊奉西西里國王為自己的領主,前者在公元1311年被加泰羅尼亞傭兵團奪權,其後一般是由西西里王室的幼支出任名義上的公爵,直到1388年又被來自佛羅倫薩阿克希阿亞里家族的尼利歐一世(Nerio I Acciaioli)征服,之後尼利歐一世將其託管給了威尼斯一段時間,1402年又重回阿克希阿亞里家族之手,公元1444年開始臣屬於摩里亞(這是伯羅奔尼撒的另一個稱呼)專制君主國。侯國則慢慢成長為南部希臘的支配勢力,其國內分為12個男爵領地,實行混合了法國習慣法和拜占庭法的“羅馬尼亞法令”(AssizesofRomania),是希臘地區法蘭克人國家的模範,直到1430年,被摩里亞專制君主康斯坦丁·巴列奧略與托馬斯·巴列奧略侵奪了大部分領土,並於1432年通過聯姻最終吞併。

而在拜占庭皇族所建立的三大繼承勢力中,尼西亞帝國最後脫穎而出,其不但在小亞細亞西北部的大本營站穩腳跟,且不斷西征,積極收復色雷斯、馬其頓地區以及愛琴海上的諸多島嶼,並在1261年7月成功光復君士坦丁堡,重建拜占庭帝國,只是皇帝已經換成了開創巴列奧略王朝的米迦勒八世,米迦勒八世的另一成就是從亞該亞侯國手中割取了摩里亞(即伯羅奔尼撒)的一部分,並在公元1279年迫使伊庇魯斯專制君主廢除帝號,成為帝國的附庸。

【巴爾幹講古】希臘與土耳其之十世情仇記,續三:除根(下)

巴列奧略王朝的創業太祖米迦勒八世

尼西亞時代的臥薪嚐膽與最後光復帝國,也進一步加強了帝國對希臘文明與希臘人的認同,尤其是在薩洛尼卡這樣有著濃重古希臘文化傳統的地域。“Hellene”一詞本來是帶有異教色彩的貶義詞,現在漸漸專門用來指代帝國的子民,因為君士坦丁堡陷落後,帝國的境遇與古典時期被野蠻人包圍的“希臘人”非常相似,塞奧多利二世更將其父約翰三世比作亞歷山大大帝,並且讚美同時代“希臘人”的赫赫武功。帝國的官方稱號雖然仍是“羅馬帝國”,但在文化階層已經很少再自稱“羅馬人”(Romaioi),到了14世紀末,甚至連皇帝也通常被稱作“希臘人的皇帝”而非“羅馬人的皇帝”,並就此約定俗成。

此外在1348年,坎塔庫澤努斯家族的約翰六世(John VI Kantakouzenos,他是巴列奧略家族的約翰五世皇帝的岳父與攝政,後成為共治皇帝)分封其子曼努埃爾·坎塔庫澤努斯為摩里亞專制君主,都城在斯巴達附近的米斯特拉斯。1380年曼努埃爾死後,封國實際上已由巴列奧略家族奪回,約翰五世的幼子狄奧多爾一世‎於1383年成為摩里亞專制君主,1430年,摩里亞專制君主國的統治範圍擴大到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這是中世紀史上最後一個希臘地區的基督教封國。

【巴爾幹講古】希臘與土耳其之十世情仇記,續三:除根(下)

介紹完了這些背景後,我們再回到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終結了拜占庭帝國後,開始著手掃蕩這些希臘地區的殘餘基督教政權。先是在1456年,雅典公國傾覆;1460年土耳其人進軍伯羅奔尼撒半島,1461年7月,摩里亞的抵抗最終瓦解;1461年8月15日,最後一座希臘人的首都特拉布宗淪陷,此時距米迦勒八世1261年8月15日在君士坦丁堡舉行光輝的入城式,從拉丁人手中中興帝國正好整整200年,自由希臘世界走向了終結。

不過依託宗主國威尼斯海軍勢力的愛琴海公國在奧斯曼土耳其的攻勢下依然屹立不倒,其到公元1537年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庸,並在1579年被正式吞併,不過幾個偏遠的小島嶼,如錫夫諾斯島(Siphnos)與蒂諾斯島(Tinos)上的基督教政權則堅持得更久一些,前者在1617年才被最後征服,後者則在17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