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前台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網視導讀 :有數據的地方就會有造假的行為,與其思考採用何種統計方式,不如盯緊作品內容。

本月3號,愛奇藝正式宣佈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以“內容熱度”替代。三天後,數據監測機構骨朵數據推出“全網熱度指數”、藝恩推出“播映指數”。而截至目前,優酷、騰訊視頻,數據檢測機構Vlinkage、艾瑞數據、雲合數據等都沒有做出改變。

那麼播放量究竟有沒有用?

要探究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播放量究竟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播放量在視頻網站的術語叫VV,有些網站用戶點進去一分鐘算一個VV,有的是45秒就算一個VV,各家不同。

點開任何一個網站,網站中的某一視頻,無論是自動播,還是用戶點擊之後開始播,無論在手機端、PC端、還是電視端,只要開始播了,就算一個播放量。這意味著,那些自動跳轉下一集的,都被算進了播放量。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觀看過程中若有斷線情況,重新連上去之後,就算兩個播放量。如果你家網絡很卡,經常掉線,那你就貢獻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播放量。

目前我們看到的各個視頻網站前臺顯示的播放量為專輯播放量。

即:在一部劇未正式開播之前,建一個專輯,裡面包含它的各種預告片、花絮、片花等,它們產生的播放量統統計入到這個專輯裡。所以,一些電視劇未播先破億,統計數據就是這麼來的。

而等到一部劇正片開播之後,在每一集的末尾,各視頻網站還會剪輯出大量的下集預告。所以,視頻網站下集預告多到令人髮指的原因就是在這裡。這些預告片的播放量也都算入到了專輯播放量中。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也有的視頻網站是這樣計算專輯播放量的:從正片中截取的任何片段都包含在專輯內,包括在拍攝過程中因為剪輯原因被剪掉的部分片段也算。

此外,視頻網站還有一個記錄觀看人數的UV數據。UV就是獨立的訪客,一臺設備有一個用戶訪問了,就是一個UV。

同一臺手機,無論哪種訪問方法,開WIFI還是4G,它就只是一個UV,因為設備號是唯一的。但原則上,這也依然不是真實的觀看人數,而是觀看的“設備”數量。

可見,我們看到的視頻網站所顯示的播放量都要高於實際播放量。但因這種統計方式適用於所有影視作品,所以,顯示前臺播放量並沒有厚此薄彼的傾向。

網視洞察統計暑期檔網劇播放量前十發現,這些劇沒有一部是討論度為零的。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可見,播放量數據身並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對這些數據進行注水、造假。

在影視行業有這樣一句話:誰捨得買假數據,誰就能騙來真錢。因為出品方要依靠高流量獲取廣告、分成、用戶關注;平臺方通過數據分析決定採買推薦、廣告合作;廣告商也會為高流量買單。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所以,視頻平臺給出的高數據一方面可以作為“宣傳噱頭”給觀眾看,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來廣告商。視頻平臺也是“刷量”的受益者,那麼為什麼愛奇藝要選擇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

一是刷量成本過高。自去年愛奇藝起訴刷量公司之後,刷量成本暴增。刷一萬點擊量需五十至100元。因為愛奇藝平臺對播放量的統計方式較為嚴格,對訪問IP/賬號/服務器有所限制。

此外,掉量現象較為常見,不正常的點擊量在後臺很容易被檢測到。一夜之間刷出的幾十萬播放量很可能掉成了十幾萬。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另一方面,對於優質的影視劇而言,適度刷量能推動作品的宣傳,吸引用戶觀看,從而贏得廣告商的關注。但對於劣質的作品而言,虛高的流量只會讓廣告商多一份警惕,最終刷量費用還是需要平臺自己承擔。

在這種播放量注水已眾人皆知,優勢不再甚至會讓平臺虧損的情況斷臂自保成了平臺的選擇。

代替了播放量的“內容熱度”未必能避免暗箱操作

據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輝稱,新推出的內容熱度同時參考了用戶觀看行為數據、互動行為數據和分享行為數據。

其中,用戶觀看行為數據指,視頻內容被用戶觀看觀看的整體時長數據及完成度;而互動行為數據是用戶在觀看內容時產生的評論、點贊、轉發、彈幕、點擊拖拽等數據;分享數據,即用戶的對內對外分享。

但這些行為更像是粉絲甚至平臺、片方可以控制的行為。各家粉絲不僅可以在微博上掄博刷數據,還可以在愛奇藝平臺上評論、分享。這相比於雖有注水但幾乎完全公開的播放量數據而言,更容易暗箱操作。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而且從觀眾角度看,具體數值達到多少才算好自己一無所知。而後臺體系是什麼樣,各類數據佔比多少,愛奇藝並沒有給出明確說明。

當然,這並不是否認愛奇藝關閉顯示播放量的行為,畢竟影視行業的“唯流量論”確實需要整頓。但整頓之前應先出臺一套更公開透明的統計方式。思考如何避免“內容熱度”成為下一個“刷量”方式。

數據監測機構數據來源是否明確?

此外,數據監測機構骨朵推出的“全網熱度指數”,依據影視作品在播出期間的觀眾反饋行為、全網媒體曝光表現,以及全網受眾觸達、熱議情況,綜合建模、測算得出的指數。最後以百分制的形式顯示。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但就拿《如懿傳》來說,各項數據在百分制中佔比各是多少,平臺並沒有給出具體說明。此外,微博的10條數量,與微信的10篇文章,貼吧的10條帖子是否等值平臺也沒有給出說明。除了平臺方其他人並不明白這個數據是怎樣得出的。所以,公眾難免會對其權威性、透明性提出質疑。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藝恩推出的播映指數主要反映了某一影視內容播出後的內容價值綜合評價。它由媒體熱度、用戶熱度、好評度和觀看度等數據綜合而成。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關閉前臺播放量未必能打破唯流量論

除了數據詳情還給出了折線圖,觀眾可以直觀看出各項數據變化趨勢,也可以分析出數據是否有異常。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對數據監測平臺而言,如何在茫茫數據中能找到真實有效的數據才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近年來影視行業“唯流量”論日益凸顯,越來越多的片方傾向於劇集的“火”而不是劇集的“好”。視頻平臺也想要藉助於超高的流量盈利。但對於互聯網影視行業而言,內容應是首要考慮的問題。而不是對數據造假或採取換湯不換藥的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