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湖北省第九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暨利川市第二屆龍船調藝術節(簡稱“一會一節”)將於9月15日至20日在利川市舉行。

在等待正式開幕的這段日子裡,小編將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會一節”上各種精彩的民運會競賽項目

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民運會項目是“高腳競速”

關於“高腳競速”你應該知道

高腳競速是一項很有趣的運動項目,它不僅能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而且還能培養頑強的意志品質。

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高腳競速所需的器材簡單,不受場地大小限制,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很高的健身價值。

歷史追溯

高腳競速又叫踩高腳馬。高腳馬原本是苗族、土家族人在地面積水的雨季代步、涉水過淺河的工具,後來人們把踩高腳馬發展為高腳競速,成為一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在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上,高腳競速首次被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運動會上出現的高腳競速其使用的比賽器具仍為傳統的用竹製成的代步工具。

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此前的第五屆、第六屆民族運動會上高腳競速還只是作為表演項目。

歷史發展

約在14~15世紀時,生活在湖南境內的苗族、土家族人由於生活貧困高腳競速買不起鞋穿,後來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

在兩根一米多長的竹竿上各綁一個可以支腳的網子,平時出門的時候,兩隻腳伸進網子裡,用竹竿來代步。再加上當地的氣候比較溼潤經常下雨,將竹竿的一端削尖,走路的時候既不費鞋又可以防滑。

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1986年,湖南省體委將高腳馬整理成一項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並作為表演項目參加了第五屆、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表演。

比賽規則

高腳競速運動是由運動員雙手各持一杆,同時腳踩杆上的腳踏蹬,在田徑場上進行的比賽,以在同等的距離內所用的時間多少決定名次,是隊員在高腳馬上進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賽。

高腳競速所使用的器材成為“高腳馬”,高腳杆為竹、木或其它硬質材料製成。高腳杆高度不限,從杆底部向上30至40釐米處加制踏蹬,踏蹬高度的丈量從杆底至杆枝點的上沿;所有場地為標準田徑場。

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場地需要:線寬為5cm,跑道寬為2.44-2.50m。

高腳競速競賽項目包括男子、女子100、200米和2×200米接力以及男、女4×100米混臺接力等七個項目。

運動特點

高腳競速做為一項在田徑場上進行的運動,其技術要求比較複雜,需要參與者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勇敢、堅毅的意志品質。

這種運動的最大特點是運動中肌肉活動達到最大強度,整個機體處於極其緊張的狀態中,尤其是大腦皮層興奮抑制過程要迅速頻繁地轉換交替.在競速過程中人體的位覺感受能得到有效改善,對提高人體平衡能力有顯著的作用。

民運會上的“高腳馬”,700多年前是用來做什麼的?

高腳競速人們根據這一活動可以用來比賽耐力和技藝、比賽速度的特點,將其加以發揮,逐步發展為一種民間體育運動——高腳競速。

因這一運動是削竹為馬,類似於以竹代馬,故此項運動又稱竹馬,是高腳馬上速度和力量的比賽。


內容來源|指間利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