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没有一只鸭子能在七月十四(农历)这天走出广西!”网友的评论亮了,莫名觉得好搞笑。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网友的直言不讳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激烈碰撞出火花,许多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在这场战役中处于劣势地位。有些传统节日、传统习俗被淡化、被淘汰,成为了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独家记忆。有些习俗至今还在以简单的方式在夹缝中生存,令人欣喜令人醉。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关于它的来历,我想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吧,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罢了,或许某些软件的搜索引擎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图片来源团网络

小时候老是听到大人们问外出打工的人:“七月(农历)到节了回家不?”那个时候我也不懂是什么节日,只知道这是一个在日历本上没有标注出来的节日,而且也不是什么国家法定节假日。管它三七二十一,有好吃的就行,貌似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要汤鸭。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广西柳州新柳邕批发市场

后来年龄大一点了,才知道农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都是我们当地所谓的“节”,也叫“中元节”“鸭子节”、“鬼节”。关于“鬼节”,我的中学老师课余时间也跟我们讲过一些比较诡异、难以用科学解释的发生在身边事情,“鬼节”因而在我的眼中被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鬼节”这几天要尽量注意人身安全,最好是不要到河边游泳以及去进行有隐患的户外活动,以免发生危险。

我老家这边,每逢农历七月份过节,年轻人大多数都会不顾舟车劳顿地赶回村里来,和家中的长者吃顿饭,这其实也是一个团聚的节日。有人说农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是广西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仅次于春节,无从考证,估计也是这样子。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海鸭

从小到大不变的一个节日习惯就是农历七月初七、十三、十五这三天家里照常要摆供,然后用芭蕉叶把祭祀烧的纸质裁剪寿衣的灰烬用绳子包裹捆绑成一个四方形,然后再点上一根香,插在上面,把它放到水池里或者河流中。至于为什么这样做,我也不清楚,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惯,照做呗,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觉得放在水里和船、鸭子有一定的关联,应该是祈祷风调雨顺、顺风顺水之类的美好愿景。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屠鸭节”

中元节许多百姓人家都汤鸭作食,各种烹饪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口味繁多,有白切鸭、烧鸭、酱血鸭、柠檬鸭、啤酒鸭……从养生的角度来说,鸭肉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肿的作用,所以吃鸭子解燥热最好了!当然这不是中元节吃鸭子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烤鸭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拔好毛的鸭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这鸭……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拔鸭毛,简直能让你气得想把鸭子扔了。你以为先用开水烫过一遍就能轻易拔毛了?有空的你一定要亲自试试“劏(tang,第一声调)鸭”,拔鸭毛会让你拔到怀疑人生,有人扬言“宁愿汤十只鸡,也不愿汤一只鸭”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我家每次汤鸭都是我老爸操刀、拔毛、烹煮,我只负责吃鸭肉。哈哈,老爸,辛苦啦!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全民动手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房前屋后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一片繁忙

关于中元节的各种传说我也是一窍不通,我的老爸老妈也不太清楚,可能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应该知道一些。在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只能求助于强大的互联网平台“涉猎”“取经”。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国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但在广西的一些壮族地区,壮族人则是把农历七月十四称为中元节。因此广西大部分地区的人都在农历七月十四日过节,当然也有过七月十五的。

有人会很好奇,为什么广西为什么会提前一天过节呢?

这里有一个传说——以前广西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到了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老百姓正准备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只好提前一天过节了。后来便一直延续了下来。

为何七月十四要吃鸭?

据说,之所以不能用鸡做贡品,是因为鸡的爪子具有后刨的特征,人们认为爪子会刨出给祖宗送去的钱财物品,后辈的心意就传不到祖宗那里,因此鸭子就成为祭祀物品。

中元节吃鸭被不同地方的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大体上就是驱魔辟邪之意。“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不好东西的意思。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网友评论

为什么鬼节一定要吃鸭子呢?

1.传说祖宗今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没有船过不了啊,怎么办捏?于是乎我们就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了;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遍地都是鸭

2.听说鬼节吃鸭子才能驱魔辟邪;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杀鸭神器

3.农历七月十四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古代妇女为了壮阳,都会在这天叫一个男子来陪自己过夜(叫鸭),可是慢慢发现叫男人太花钱,不少贫苦家的孩子就用吃鸭肉来替代叫鸭的习俗,演变至今就变成了吃鸭肉的习惯。(这个传说看得各路老司机们甚是激动呀,醒醒吧,我认为或许这只是个完美的“谎言”骗得老司机们“如痴如醉”)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来自网络的知识

“民俗专家”认为,中元节之所以要吃鸭子,是因为在农村种稻谷之前,每户人家都会买上一些鸭子回来养,在割完稻谷后,他们通常把鸭子放到稻田里,让鸭子吃掉田里的谷子和蚯蚓。种晚稻的时候,农民为了犒劳自己,开始杀鸭子过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习惯在这天吃鸭子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元节正值鸭子当季,正好用来祭祀。以前,人们是开春时候,即三、四月份开始养鸭子,大约四至五个月后,也就是“鬼节”这段时间是鸭子成长的季节。由于古代人生活比较贫苦,只有到了节日才舍得杀鸭子吃。于是一到鬼节家家户户就都杀鸭子、吃鸭子,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传统。(来源:微信公众号柳州吃喝玩乐)

以上,纯属民间风俗传说,并非科学依据

以娱乐的心态看就好~~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但是毕竟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

我们还是需要

多一分尊重,多一分敬畏

广西人tang鸭劏出新高度,每年中元节,在广西各大菜市场,成百上千的鸭子霸占大小摊位,成为市场里的主角,着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街坊邻居河边集体汤鸭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网友戏称“没有一只鸭子能在七月十四这天走出广西,恐怕爱鸭人士又出来“发声”强烈谴责了”,哈哈哈。

中元节(“鸭子节”、“鬼节”):Tang鸭、劏鸭、做鸭、吃鸭

爱鸭人士呢?

貌似南方北方都过中元节吧,形形色色,不尽相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知道东北过不过中元节呢???这个我得问问东北的同学们。中元节,你们吃鸭了么?

“鸭子节”吃鸭“鸭惊”,新学期即将开始,希望我能“鸭力大增”,虽感到“鸭力”,但仍能顺风顺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