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名校远离“北上广”,偏安一偶,仅60年成就名校之姿!

建校60年,培养出73名两院院士,其中53人是本科毕业生,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中有约10%是其毕业生。这样的成绩,只能用“传奇”二字才能表达莘莘学子对这所高等学府的敬仰与赞叹之情。而她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详,她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偏安”合肥,远离“北上广深”,却每年吸引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拔尖的理工科学生;成立时间仅有60年,却已是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成果数最多的高校;在诸多高校扩招的背景下,中国科大却依旧坚守着本科生招生“恒数”——“1860”,这不仅展现了一所大学的时代定力,更是彰显着她的自信与霸气。

这所名校远离“北上广”,偏安一偶,仅60年成就名校之姿!

建校第二年入选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成为我国前沿科技创新的重镇。

1958年,正值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国总体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异常缺乏。特别是在“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领域,更是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在这种背景下,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倡议,由中国科学院自己来办一所新式的大学,以理工结合的模式来培养高科技人才。钱学森等的倡议得到了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便应运而生。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正式成立,校长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兼任。新成立的中国科大共设置13个系,由中科院各研究所的所长来任系主任,所培养的学生也将被输送到中科院各院所。其师资阵容堪称豪华,几乎揽括了当时国内各科技领域的精英泰斗: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吴文俊等顶尖科学家均担任教师。

在中国科大成立的首届毕业生报告会上,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曾这样说:外交和科学两个行当,你们是我的后台,后台硬了,跟人家打交道才不会被轻视。国家对中国科大的期望之高可见一斑。而中国科大用60年的发展证明,她没有辜负这份期望。

1959年,国家遴选了首批16所全国重点大学,刚刚成立一年的的中国科大便和北大、清华等另外15所重点高校入选,打破了最快入选国家重点大学的记录。值得一提的是,从1959年到2018年,国家曾多次遴选全国重点建设高校,而中国科大也成为历次都入选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

坎坷的南迁之路

然而,中国科大发展之路却并不平坦。

1969年,由于各种原因,北京重点高校纷纷外迁,刚成立仅11年的中国科大也在外迁之列。

外迁使得中国科大损失惨重,其中实验仪器、固定资产损失三分之二。更大的损失在教师队伍上,当时,教师约流失50%以上。师资的严重不足,使得中国科大一度危在旦夕。

此外,离京外迁后的中国科大选址堪称一波三折。一开始,中科大选择在河南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最终,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看到这个机会,积极申请。1970年,中科大已基本搬迁进入安徽合肥明确表示“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安徽用这样的魄力接收了当时苦命的中科大,就这样一所名校与一座城市的缘分就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文革结束后,和中国科大同一时期外迁的北京高校相继回京。中国科大也曾多次申请要求迁回北京,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返京申请一直没有得到批准。1977年,回京无望的中国科大提出了“扎根安徽,把科大建成一个能够独立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的重点大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举行,“科学的春天”深入全国人民的心中,中国科大迅速走上了恢复发展和再次崛起之路,创建国内第一个研究生院、创办国内第一个少年班等等,都开启国内高校之先河。

中国科大在当时也吸引了全国众多优秀学子的目光。据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报考中国科大的省(市、自治区)理科高考状元一度达到16个,远超其他高校。

科技精英的摇篮

“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士。”这是一句用来形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的话。多年来,在众多高校扩招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科大坚持不扩招,严进严出、精于治学,成为全国高校中一股“清流”。

“小而精”的中国科大,十余年来每年招生人数一直保持在1860人左右,专职教师约为1500人,师生比1:5左右,这一数据同美国优秀高校相当。

除了坚持不扩招外,中国科大对人才的培养也异常重视,特别是在本科生的教学方面。据统计,在中国科大,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达90%以上,上基础课的比例达63%左右。科大校园里,随处可见院士、“杰青”、“千人”带着课本匆匆地奔向课堂。这在中国高校普遍由科研导向的大环境下,显得分外可贵。

得益于对人才培养的重视加上优秀的生源,中国科大建校60年以来,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特别是在科技人才方面,有中国“科技英才摇篮”的美誉。

据统计,建校以来,中国科大共培养73名两院院士,有53人是中国科大的本科毕业生,大约1000名本科生中能够产生1名两院院士,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誉。

自1994年设立“国家杰青基金”以来,一共有3804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资助,其中中国科大毕业生有210人,占比达到5.52%,这个比例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历年所有“青年千人”中一共有357位中国科大毕业生入选,占到“青年千人”计划总人数的10.10%,意味着每10个青年千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科大毕业生。

此外,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的首位华人何江、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华人正教授尹希、百度总裁张亚勤、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庄小威、美国科学院院士骆利群、杨培东等均为中国科大校友。

领先全国的科研实力

正如中国科大的校名一样,中国科大在科学技术方面同样实力强劲,量子通信、高温超导、智能语音等一批尖端科技成果跻身世界一流方阵。

自2000年以来,中国科大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9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2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中2013年中科院物理所赵忠贤院士和中科大陈仙辉院士领衔的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中科大潘建伟院领衔的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也使得中科大成为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唯一获得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高校。

由中国科大主导完成的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7次,《科学》、《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各1次,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6次,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4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0次和国际、国内十大科技新闻10次,入选次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截至目前,中国科大作为国内拥有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最多的高校,已经拥有2个国家研究中心、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7个中科院重点科研机构和54个省市及所系联合实验室。

近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力医学,正式成立了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同时在优势学科领域联合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筹建国家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占地约3000亩的中国科大高新园区正式奠基,将成为中科大面积最大的校区。此外,随着今年60周年校庆日的临近,百度创始人马东敏、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中国科大百人会、新尚集团等校友和社会人士纷纷对中国科大进行捐赠,累计捐赠额也超4亿元……中国科大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近中华而后首推中科大。”未来,我们也期待中国科大继续续写新的传奇。

(免责及版权声明:内容来源青塔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