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名校遠離「北上廣」,偏安一偶,僅60年成就名校之姿!

建校60年,培養出73名兩院院士,其中53人是本科畢業生,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譽,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中有約10%是其畢業生。這樣的成績,只能用“傳奇”二字才能表達莘莘學子對這所高等學府的敬仰與讚歎之情。而她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詳,她便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偏安”合肥,遠離“北上廣深”,卻每年吸引著眾多來自全國各地拔尖的理工科學生;成立時間僅有60年,卻已是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成果數最多的高校;在諸多高校擴招的背景下,中國科大卻依舊堅守著本科生招生“恆數”——“1860”,這不僅展現了一所大學的時代定力,更是彰顯著她的自信與霸氣。

這所名校遠離“北上廣”,偏安一偶,僅60年成就名校之姿!

建校第二年入選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成為我國前沿科技創新的重鎮。

1958年,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中國總體科技水平較為落後,專門從事科研工作的人才異常缺乏。特別是在“兩彈一星”為核心的現代科學技術領域,更是急需補充優秀的後備力量。在這種背景下,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倡議,由中國科學院自己來辦一所新式的大學,以理工結合的模式來培養高科技人才。錢學森等的倡議得到了多位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便應運而生。

1958年9月20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正式成立,校長由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兼任。新成立的中國科大共設置13個系,由中科院各研究所的所長來任系主任,所培養的學生也將被輸送到中科院各院所。其師資陣容堪稱豪華,幾乎攬括了當時國內各科技領域的精英泰斗: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吳文俊等頂尖科學家均擔任教師。

在中國科大成立的首屆畢業生報告會上,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曾這樣說:外交和科學兩個行當,你們是我的後臺,後臺硬了,跟人家打交道才不會被輕視。國家對中國科大的期望之高可見一斑。而中國科大用60年的發展證明,她沒有辜負這份期望。

1959年,國家遴選了首批16所全國重點大學,剛剛成立一年的的中國科大便和北大、清華等另外15所重點高校入選,打破了最快入選國家重點大學的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從1959年到2018年,國家曾多次遴選全國重點建設高校,而中國科大也成為歷次都入選的少數幾所高校之一。

坎坷的南遷之路

然而,中國科大發展之路卻並不平坦。

1969年,由於各種原因,北京重點高校紛紛外遷,剛成立僅11年的中國科大也在外遷之列。

外遷使得中國科大損失慘重,其中實驗儀器、固定資產損失三分之二。更大的損失在教師隊伍上,當時,教師約流失50%以上。師資的嚴重不足,使得中國科大一度危在旦夕。

此外,離京外遷後的中國科大選址堪稱一波三折。一開始,中科大選擇在河南省,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最終,安徽省革委會主任李德生看到這個機會,積極申請。1970年,中科大已基本搬遷進入安徽合肥明確表示“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國的科學苗子保住”,安徽用這樣的魄力接收了當時苦命的中科大,就這樣一所名校與一座城市的緣分就緊緊纏繞在了一起。

文革結束後,和中國科大同一時期外遷的北京高校相繼回京。中國科大也曾多次申請要求遷回北京,然而由於各種原因,返京申請一直沒有得到批准。1977年,回京無望的中國科大提出了“紮根安徽,把科大建成一個能夠獨立進行高水平的教學和科研的重點大學”的發展方向。

隨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舉行,“科學的春天”深入全國人民的心中,中國科大迅速走上了恢復發展和再次崛起之路,創建國內第一個研究生院、創辦國內第一個少年班等等,都開啟國內高校之先河。

中國科大在當時也吸引了全國眾多優秀學子的目光。據統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報考中國科大的省(市、自治區)理科高考狀元一度達到16個,遠超其他高校。

科技精英的搖籃

“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士。”這是一句用來形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人才培養的話。多年來,在眾多高校擴招的時代背景之下,中國科大堅持不擴招,嚴進嚴出、精於治學,成為全國高校中一股“清流”。

“小而精”的中國科大,十餘年來每年招生人數一直保持在1860人左右,專職教師約為1500人,師生比1:5左右,這一數據同美國優秀高校相當。

除了堅持不擴招外,中國科大對人才的培養也異常重視,特別是在本科生的教學方面。據統計,在中國科大,為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和副教授的比例達90%以上,上基礎課的比例達63%左右。科大校園裡,隨處可見院士、“傑青”、“千人”帶著課本匆匆地奔向課堂。這在中國高校普遍由科研導向的大環境下,顯得分外可貴。

得益於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加上優秀的生源,中國科大建校60年以來,培養了無數傑出人才,特別是在科技人才方面,有中國“科技英才搖籃”的美譽。

據統計,建校以來,中國科大共培養73名兩院院士,有53人是中國科大的本科畢業生,大約1000名本科生中能夠產生1名兩院院士,有“千生一院士”的美譽。

自1994年設立“國家傑青基金”以來,一共有3804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資助,其中中國科大畢業生有210人,佔比達到5.52%,這個比例在全國高等院校中名列前茅。

歷年所有“青年千人”中一共有357位中國科大畢業生入選,佔到“青年千人”計劃總人數的10.10%,意味著每10個青年千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科大畢業生。

此外,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演講的首位華人何江、哈佛大學史上最年輕華人正教授尹希、百度總裁張亞勤、美國科學院最年輕的華人院士莊小威、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楊培東等均為中國科大校友。

領先全國的科研實力

正如中國科大的校名一樣,中國科大在科學技術方面同樣實力強勁,量子通信、高溫超導、智能語音等一批尖端科技成果躋身世界一流方陣。

自2000年以來,中國科大共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39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25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其中2013年中科院物理所趙忠賢院士和中科大陳仙輝院士領銜的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15年中科大潘建偉院領銜的團隊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也使得中科大成為自1999年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改革以來,唯一獲得兩次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高校。

由中國科大主導完成的成果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次、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7次,《科學》、《自然》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各1次,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6次,中國科學十大進展14次,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10次和國際、國內十大科技新聞10次,入選次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一。

截至目前,中國科大作為國內擁有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最多的高校,已經擁有2個國家研究中心、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7個國家級科研機構、17箇中科院重點科研機構和54個省市及所繫聯合實驗室。

近年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力醫學,正式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學院,同時在優勢學科領域聯合國內高校和科研單位籌建國家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佔地約3000畝的中國科大高新園區正式奠基,將成為中科大面積最大的校區。此外,隨著今年60週年校慶日的臨近,百度創始人馬東敏、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中國科大百人會、新尚集團等校友和社會人士紛紛對中國科大進行捐贈,累計捐贈額也超4億元……中國科大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近中華而後首推中科大。”未來,我們也期待中國科大繼續續寫新的傳奇。

(免責及版權聲明:內容來源青塔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僅供個人研究學習,不涉及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