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之說純屬誤讀 奇瑞爲何公開掛牌增資擴股?

9月17日,長江產權交易所發佈了兩則預公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預公告”和“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增資擴股預公告”。根據方案,奇瑞控股、奇瑞股份擬同時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投資方,由投資方以現金出資認購奇瑞控股19.62億元新增註冊資本、認購奇瑞股份101293.1633萬股新增股份。

卖身之说纯属误读 奇瑞为何公开挂牌增资扩股?

“賣身”純屬誤讀

公告發布後,一時間“國有資產賤賣”、“奇瑞易主”等解讀喧囂塵上。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且不說國資委盯著,國企混改主導權是不會被轉讓的,公告信息中明明白白的,增資擴股不涉及國有資產部分。

卖身之说纯属误读 奇瑞为何公开挂牌增资扩股?

首先,此次增資擴股的主體是“奇瑞控股”,而非握有奇瑞汽車主體資產的奇瑞股份。從歸屬關係上講,奇瑞控股乃是奇瑞股份的母公司,旗下還有商用車、奇瑞科技、蕪湖造船廠等諸多資產。

其次,股權分ab股,同股不同權,佔股最多的並不一定擁有同等比重的投票權。而且這次預公告揭曉了奇瑞控股的增資部分金額和股比:增資79億,持股18.5185%,也就是說,新增資方只是第一大股東,股權比例並非最大,在企業決策方面不會有太大影響,增資擴股後國有資本仍將佔據主導地位。

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這個我們在條款上都寫了,首先是保護蕪湖市的‘黃金條款’,同股不同權,甚至在某些事情上蕪湖方面有一票否決權;其次,被選擇的這些戰略投資者,其企業管理層必須認同奇瑞未來的發展的戰略,認同奇瑞以蕪湖為根,確保管理層的穩定性和話語權。”

為什麼要增資擴股

奇瑞曾經是我國自主品牌的“一哥”,近些年來卻業績萎靡。奇瑞股份2017年營業收入294.7億元,同比下滑10.59%;營業利潤虧損3764萬元,淨利潤2.64億元。今年一季度,奇瑞股份營業利潤繼續虧損6.76億元,資金壓力進一步惡化。為擺脫負擔,奇瑞去年先後轉讓了觀致和凱翼汽車,卻依然沒能完全回血。

卖身之说纯属误读 奇瑞为何公开挂牌增资扩股?

自2018年以來,中國乘用車市場出現嚴重下滑。連續兩月出現產銷雙降。在這種情況下,奇瑞加快發展的資金問題以及優化體制機制的需求日益凸顯,迫切需要引入外部力量助推企業下一階段發展。

增資擴股的意義在於優選投資方,是一種融資手段。根據奇瑞2025戰略規劃,奇瑞未來將在研發、新能源、智能駕駛、移動出行等方面進行一系列佈局。這些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奇瑞方面還表示,此次募集資金用途用於償還對奇瑞股份的負債以及奇瑞控股現有業務、新業務的發展及日常經營。

卖身之说纯属误读 奇瑞为何公开挂牌增资扩股?

尹同躍在致全體奇瑞人的一封信中也表示,這次增資擴股,能夠為奇瑞實現夢想、戰略和使命集聚優勢資源,注入新鮮“血液”。為“奇瑞2025戰略”規劃落地籌措資本資金,為下一步進入資本市場打好基礎。

公開信中還說,增資擴股不僅是處於對企業發展自身考慮,也是為響應中央“去槓桿”號召,讓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隨著國家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長安和北汽等多家國企都已經迅速作出反應,奇瑞的這一步也是勢在必行。

我們可以看到,奇瑞控股、奇瑞股份二者同時進行增資控股,甚至增資方是同一投資方,明顯是要讓投資方參與整個集團的運作管理,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僅有利於建立多元股權結構,助推奇瑞控股的業務梳理,讓各大板塊輕裝上陣。更是集團層面的一次大變革,成功的話可以大幅增強企業競爭力。

卖身之说纯属误读 奇瑞为何公开挂牌增资扩股?

有統計,僅圍繞在奇瑞集團周圍持股、控股的上市企業就不止十餘家。目前奇瑞謀劃先將這個國內目前唯一沒有上市的大型汽車集團進行注資,“通過這一次增資擴股,我們將有更多的資源,並且具備日後分拆上市的準備,聚焦業務,進一步拉動社會資源拉動奇瑞發展。” 從尹同躍的話看來,未來奇瑞的上市幾乎是板上釘釘。(圖/文 網通社 高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