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港高鐵:早車香港嘆茶晚車回穗消夜

昨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正式開通運營,標誌著廣深港高鐵全線貫通。早上6時48分,首趟由廣州始發的列車G6501次從廣州南站出發,駛往香港西九龍站。信息時報記者乘坐體驗了該趟列車,並在西九龍站體驗“一地兩檢”出入境。

據瞭解,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後,可直達內地44個站點,其中廣州到香港之間的鐵路旅行時間最短僅需47分鐘。G6501次列車長仲召爽說,旅客早上在香港喝早茶,晚上就能在北京吃烤鴨了。

广深港高铁:早车香港叹茶晚车回穗消夜
广深港高铁:早车香港叹茶晚车回穗消夜

首班車開車前五分鐘,一女乘客飛奔上車。

广深港高铁:早车香港叹茶晚车回穗消夜

在西九龍入境前,一名小旅客神氣地橫跨兩地口岸區界線。

广深港高铁:早车香港叹茶晚车回穗消夜

旅客秀出搭乘首班車的車票。

广深港高铁:早车香港叹茶晚车回穗消夜

旅客在開車前拍照留念。

广深港高铁:早车香港叹茶晚车回穗消夜

不少旅客趁著中秋假期,扶老攜幼到香港遊玩。

广深港高铁:早车香港叹茶晚车回穗消夜

旅客到達西九龍後,紛紛拍下目的地“香港西九龍”五個字。

“嚐鮮”旅客開車前拍照留念

昨日早上6時44分,G5711次列車從深圳北站開出,前往香港西九龍站。6時48分,G6501次列車從廣州南站開出,駛往香港。7時,G5736次列車從香港西九龍站發車,前往深圳北站。距2011年12月26日廣深港高鐵廣深段通車運營近7年之後,廣深港高鐵宣告全線貫通。

記者搭乘G6501次列車全程體驗了這趟“嚐鮮”之旅。因其首發的特殊意義,不少旅客驗票後並未直接進入車廂,而是拿出車票在“復興號”列車前拍照留念,喜笑顏開。6時48分,列車準時出發。

廣州動車段技術科副科長馬柳青說,相對和諧號,復興號採用更優化的流線型車體設計,能耗節約10%,也符合現在綠色出行的理念。整個列車覆蓋有wifi,每個座椅下方有一個插座,另增加一個USB接口,為旅客在旅行中的需求提供更大的滿足。為方便兩地旅客出行,車廂語音播報採用普通話、英語、粵語三種語言。為確保安全,動車組每運行2天或者5000公里時,就會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車速方面,因香港段主要是隧道,為時速200公里,廣州到深圳段時速則為300公里。

列車行進過程中,乘務員向乘客們陸續發放水和明信片。記者看到,明信片正面印有一張高鐵票圖片,顯示的正是這趟首發車車次,頗具紀念意義。掃一掃二維碼,還可以瞭解高鐵美食。據瞭解,列車餐飲首發日活動以“港飲港食”為主題,為旅客送上一道“悅心菜”。

每天100多趟車往返內地與香港

“本次列車配置8名乘務員,我們選拔了一些業務高素質好技能強形象佳的乘務員擔當本次列車乘務工作。”列車長仲召爽告訴記者,廣深港高鐵廣州到深圳段開通時,其所在的乘務班組也擔當了首發。她說,為了做好旅客服務,乘務員在語言方面也進行了相關培訓,有專門乘務員會講英語、粵語。對於近期發生的一些“霸座”事件,仲召爽說,假如遇到,還是會首先微笑處理,同時也會通知乘警。

從普通乘務員到如今的列車長,仲召爽見證了我國鐵路運輸從以往行駛緩慢、沒有空調的綠皮車,到如今設備齊全高速行駛的高鐵的轉變。“我們這趟車到了香港,等一下還要去北京。”仲召爽說,如今旅客早上在香港吃早茶,到晚上就能在北京吃烤鴨了,期間只要8個多小時。

香港居民彭先生也在這趟列車上。因為生活、工作原因,他經常在內地和香港兩邊跑,這次特意來坐首發車。他說:“以前是坐船、坐大巴,現在比以前方便多了。”

據瞭解,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建成通車,廣州到香港之間的鐵路旅行時間最短僅需47分鐘。每天有100多趟高速動車組往返內地和香港之間,大大縮短了內地與香港間的時空距離。從香港可直達內地44個站點,包括北京、上海、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等多個城市。鐵路部門預測,到2020年左右,廣深港高鐵年均客流量將達8000萬人次。

香港旅客可直達內地44個城市

從香港西九龍站可直達內地44個站點,包括北京、上海、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杭州、南昌、福州、廈門、汕頭、貴陽、桂林、昆明等城市。

開通初期,最高峰日計劃每日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127對,其中廣州、深圳至香港的本線列車114對,跨線長途列車13對。

香港西九龍站至深圳福田站最短運行時間為14分鐘。

香港西九龍站至廣州南站最短運行時間為47分鐘。

香港西九龍站至北京西站運行時間為8小時56分鐘,每天一趟往返。香港西九龍站-北京西站,8:05分從香港西九龍站開出,17:01分到達北京西站;北京西-香港西九龍,10:00從北京西站開出,18:58到達香港西九龍站。

香港西九龍站至上海虹橋站,每天一趟往返。香港西九龍站-上海虹橋站,11:10分從香港西九龍站開出,19:27分到達上海虹橋站;上海虹橋站-香港西九龍站,14:10分從上海虹橋站開出,22:28分到達香港西九龍站。

(數據來源新華社、12306網站)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何小敏 通訊員 曾勇(除署名外)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梁鉅聰(除署名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