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好不好?終於有人說透了……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孩子給誰帶,算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家庭大難題,處於新舊育兒觀念衝突的時代,這到底是個亟待解決的矛盾。

1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2

再看另一個故事:

小松今年8歲,因為父母工作調動,

5歲就送到老家縣城裡給退休的幹部爺爺帶。

5歲前的小松還有些調皮搗蛋,

但給爺爺奶奶帶的這三年裡,

一回來變了個人似的,

做事有規有矩,待人有禮貌,

眼神純淨,心地十分善良,

校裡校外、鄰里鄉親都非常喜歡這個孩子。

那天爸爸在沙發躺著午休,

電視機一直開著,

小松原本在房間鼓搗著自己的玩具,

想出來客廳拿水喝,

他看到爸爸睡著了,

躡手躡腳的,偷偷拿著遙控器,

把音量按到最低,

然後輕輕拿水壺倒滿水,

又躡手躡腳地走回房間,

連門都不敢關,

怕有丁點聲響吵到爸爸,

他就坐在房間的地墊上,

靜靜地看動畫書。

這一切,其實都看在爸爸眼裡,

後來他問小松:

“兒子,中午爸爸看著電視你怎麼把聲音關沒了呢?”

小松一臉詫異:

“我看你睡著了呀,電視聲音大會吵到你。”

“誰教你的呀?”

“爺爺說別人午睡的時候一定不能發出聲響影響別人。”

爸爸十分欣慰,晚上打了個電話回家,

感謝老父親對孫子的教育。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3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4

講一個身邊真實的故事:

我一大學同學,大家叫他老羅,

生性好玩,結果女朋友未婚先孕,

剛大學畢業,就匆匆忙忙結婚了。

畢業不到半年,就生了一個男娃,

兩夫妻本身自己都稚氣未脫的樣子,

又受身邊人鼓吹,咬著牙堅持自己帶孩子。

結果倒好,兩人一下班就躺家裡玩手機,

他們的兒子才兩歲,

就已經會拿著手機鼓搗了,

不給玩,就使勁哭。

前兩天幾個老同學去他家聚,

孩子怕生,幾個女同學想抱抱他,

結果坐在地板上哭了起來,

為了哄孩子,

其中一個女同學拿出手機,

打開一個動畫視頻給孩子看,

哎,馬上就不哭了,

別看他不識字,

鼓搗起來,卻十分流暢,

早知那麼奏效,

還費那麼大勁哄幹嘛。

在廚房洗菜的老羅探出個頭說:

“看,我兒子好帶吧,

一部手機搞定!”

我不敢苟同,

這麼小的孩子,

卻中了手機的魔怔,

這對眼睛健康有影響不說,

讓孩子沉迷手機怎麼看都不是一件樂觀的事吧。

再看老羅兩夫婦,

只要在家,要麼開著電腦玩遊戲,

要麼躺著玩手機煲劇,

週末也不出去帶孩子走走,

這不是爸媽慣著的還能有誰?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5

魯迅曾說:兒童的行為,出於天性

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

直接接觸孩子的人,

就是最能形成直接影響的環境,

但這有一個誤區,

市面上很多打著早教旗號的教育機構,

誤導許多年輕家長本末倒置,

將超前教育擺在了頭等位置,

其實,比起讓孩子過早接觸鋼琴、繪畫等,

並不能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專業技能,

反而忽視了最為重要的人格教育。

這一方面,隔代教育,有著不可比擬的前瞻性——

  • 成型人格

孩子從小的人格成長,

身邊的大人是唯一的導師,

很多情況下,年輕父母尚未擁有成型的人格,

在很多事情的處理、情緒控制上都稍顯稚氣,

隔代老人已經形成了固定的三觀,

作風正直純樸,能給予孩子正能量的人格影響。

  • 心理支持

現在的育兒市場亂象嚴重,

各類育兒書籍和信息鋪天蓋地,

對新手父母來說遇上事時會不知所措,

老人的存在無疑為年輕父母提供了許多心理支持。

一位年輕媽媽曾說,寶寶生病了,

她和老公記得團團轉,不知所措,

也不知道準備什麼,

在一旁的婆婆也很心急,

但手裡不會閒著,

給寶寶又是包抱毯,拿尿布,

毫不慌亂,看到婆婆“淡定”神奇,

內心的緊張焦慮可以緩解很多。

  • 融洽家庭氛圍

婆媳矛盾向來困擾很多人,

其實這源於婆媳之間瞭解甚少,

當因為帶孩子而彼此真正相處時,

雙方的感情可以因為對孩子的盡心更融洽。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多溝通,不事事追求是非對錯,

這樣一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大家相處甚歡,皆大歡喜。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6

兒童心理學認為:

孩子的心理成長需要一個穩定的家庭管理模式。

對於0~3歲的孩子來說,

前期的成長需要的是能夠感受到家庭成員的穩定分工,

這時候隔代人的教育介入,

可以更讓孩子擁有更全面的人格。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不是車間倒模生產的“零件”,

就因為這樣的獨特性存在,

才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擁有無限可能,

只是,一個有遠見的父母,

會將可能放大到孩子的方方面面,

會給孩子營造一個科學而健康的成長環境。

學前教育專家肖巍教授曾說:

“放下父母年輕沒經驗、

老人過時育兒不科學的偏見,

對此執念的人,都是愚昧的。”

不管誰帶孩子,

一切都在於人本身,

跟年齡、時代都無關係。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長按指紋

一鍵關注

老人带孩子好不好?终于有人说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