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 1

就在《悲伤逆流成河》上映前两天,微博上爆出一个非常严重的校园霸凌事件。

一家在专业的航空飞行学院学习的大一新生,在微博上发了个帖子,描述了发生在这个学校里,无处不在的霸凌,从她给出的材料看,这个学校里的学生中间,有着非常严酷的等级制度,不遵守这些“制度”的学生,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她的微博发出不久,这所学校里的“学姐”们纷纷赶到现场,表示要扒出她来进行严惩。她们的回复,完全坐实了她的说法。有个女孩是这样回复的:“飞院空乘办了20多年,别人都能这样过来,我看是你的原因吗。家里爸爸妈妈娇宠坏了,这就是社会。”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之所以说这个事件非常严重,是因为它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成系统成制度的,并且延续了多年的。当我们想到,那些有着甜美笑容的空乘,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时候,不能不觉得非常残忍。

♫ 2

但,又有哪一个少年,不是这样走过来的呢?

校园霸凌这件事的发动,有点像上扶梯,有一个阶梯没有踩对踩稳,从此就会一直踉踉跄跄下去。这个出问题的阶梯,有可能是相貌,有可能是出身,也有可能是学习成绩,或者在某个事件上的纰漏。

不仅仅是不好的相貌、出身和学习成绩,会导致欺凌,好的相貌、出生和成绩,同样会招致这种残酷的对待。我曾经在一个霸凌事件里,看到霸凌者的说法,他说,他之所以霸凌他的学霸同学,就是想把他的成绩拉下来。

总之,只要在某个瞬间,你被盯上了,秃鹫们就成群结队赶来。

在落落导演的《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身上,几乎集中了所有可能招致霸凌的因素:家境贫困,母亲从事不名誉职业,性格内向,不加入小圈子,不向“大姐大”靠拢,更重要的是,她得到了校草的爱慕。即便没有这些因素,她身上发生的事故,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她得了性病。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易遥,由任敏扮演。

念中学的少女,从来没有“那个”过,怎么会得上性病的呢?她的母亲,在家里做按摩,这是个打擦边球的职业,服务的也都是渴望打擦边球的人。所以她才会有那样的反应,竭力隐藏女儿的存在,在客人上门前,把女儿的衣服玩具统统藏起来。一来,为了制造自己单身的印象,让客人多一点绮思;二来,防止客人对女儿的觊觎。

但她藏起了女儿的许多东西,唯独没有藏起女儿的毛巾。在她家淋浴的客人,很自然地拿过毛巾来用,就这样把性病传给了女儿。

这是个残酷的事故。

少年的世界其实非常血腥,只要遇到让人摔倒的事故,秃鹫们就会闻讯赶来。我们在那些校园霸凌的新闻里,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细节,父母离婚,父母失势,被老师赞美或者批评,被同学视为告密者,都会让孩子的生活出现裂缝,恃强凌弱的人,会非常敏感地发现这些裂缝,立刻就赶来了。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几个演员,都是刚出道不久,不算出名,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基本上没有听到过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非常适合这些角色。齐铭是漫画里的清秀美少年,秀美的眼睛特别适合特写,连肩膀的形状,都是漫画人物才有的一字肩。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赵英博扮演的齐铭。原著里,这样写他:“他在日光里,慢慢收拢了脸上的表情,像是午夜盛放后的洁白的昙花,在日出之前,收拢了所有的美好。”

顾森西是漫画里的痞气体育少年,讲义气,不顾世俗的眼光;顾森湘是漫画里的秀美温润少女,是这个故事里,唯一一个身上带着光芒的女孩。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辛运来扮演的顾森西。原著里对他的描述是:“他眼睛真好看,睫毛像假的一样。” “他鼻子很挺呢。”

唐小米则是漫画里的野玫瑰型少女,眉眼浓烈,有强烈的进攻性和进取心,但她浓烈的眉眼里,全都是荒莽。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朱丹妮扮演的唐小米。原著里对她的描写是这样的:“完全可以想象,那样一张无辜而又美好的脸,如同盛开的花朵,让人想践踏成尘土一样的美好。”

所以,看电影的时候,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会把电影画面替换成漫画。就是这样一群漫画一样的男孩女孩,做出了绝对不漫画的事。她们孤立易遥,给她起外号,传播她的谣言,向她泼冷水,给她吃垃圾,给她嘴里塞粉笔灰,偷她的钱,把她的书包丢在水塘里。

直到易遥站上海堤准备自杀,并且在自杀前,喊出那段话:

你们永远都不会承认自己做的事有多恶毒……你们回首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挺好的了,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是在是太恶心了……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愚蠢又恶毒……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的日子特别无聊。

杀害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可杀害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易遥被欺凌的场面,这么年轻的演员,拍这样的戏,心理上还是很受冲击的,但对演员生涯来说,应该是有帮助的。这些画面,也让我想起很多学生时代经历的人和事,其实,成年是一场战争,我们都是在这样的战争中长大的。

这也是很多能被我们看到的霸凌事件的最后结果,这些事件,之所以能被公之于众,往往是因为死了人,被霸凌者自杀了,或者被凌虐致死。甚至,即便死了人,如果死法不够凄惨,家长在申诉的时候,找不到足以引起舆论注意的点,也还是不能让这些事件得到关注。

在另一部描写校园霸凌的比利时电影《本X》里,就有对这种现象的刻骨讽刺,主人公因为忍受不了凌虐和殴打,制造了一场假自杀,并且发布视频,吸引舆论注意,惩罚加害者,使他摆脱噩梦般的处境。他的母亲接受采访,表明了伪造自杀的初衷:“如果不出人命,他们是不会注意的。”

而更多的霸凌,或许没到出人命的份上,就那么被隐藏了下来。当事的孩子,不会告诉父母,不会告诉老师和学校,也不会发微博,只会告诉他们,自己心情不好是因为学业太重了,身上的伤是下楼梯的时候摔的。他们只是静静等待一切过去,等待长大,等待未来,等待霸凌因为什么原因终止。

在悲伤的河流背后,其实有一个悲伤的海洋。

所以,看了这部电影,我渐渐明白一点,为什么郭敬明的小说,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为他知道少年们遭遇了什么,隐藏了什么,比如欺凌,比如贫富差距,比如少年人之间的势利,比如成年人对少年们的侵扰和剥削。这些事,对少年们来说,是很难说出口的,成年之后,却又忘了要说出来。这些事只是慢慢变成人生的砂砾、阴影和龃龉,最后和自己融为一体,只不过在特别的时刻冒个头。他却把这些遭遇的和隐藏的事物,给说了出来。

说出那些摆在明面上的事,人人都看得见,想得到的事,的确不难,但把这些龃龉说出来,的确需要一种和世界撕破脸的勇气。郭敬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处世哲学是,不评说别人,不公开表达对别人的看法。但他却用他的小说,和这个世界撕破了脸。

♫ 3

易遥的人生事故的起点,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在窘境中抚养她长大,一腔怒火无处排解,就只有发泄在她身上。她骂易遥是“贼骨头”“赔钱货”,哪怕是最小的开支,她也绝对不会痛快地给易遥,她让易遥体会到了比贫穷更可怕的绝望。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 扮演母亲的是邬君梅。她出演的《如懿传》正在播出,下半年,还有好几部她出演的电影上映,所以,媒体报道的题目是“邬君梅,你瞒着我们拍了多少电影?”

在故事开始的时候,易遥跟她要钱,买一身校服,她以学校乱要钱为理由拒绝了。于是,易遥只有穿着一身白绿相的校服,站在穿着红黑相间的校服的同学中间,格格不入,像个异类,她的悲剧,从她必须要穿上那身衣服的时候就开始了。

人的处境,只有相同处境的人才能理解。易遥的处境,她的同学理解不了,哪怕是跟她住在同一条街上,天天能看到她家动静的齐铭。齐铭家也并非大富之家,但好在一家人齐齐整整,端端正正,晚饭能按时开出来,家里有温暖的灯光,他无法理解易遥怎么会沦落到那样的处境里,甚至指责她“燕子再渴也不会喝地上的水,体面的人再苦也不会去讨饭的”,尽管这其间的道理并不复杂。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易遥和齐铭。

倒是易遥清楚透亮地看到了这一点:

你吃过最大的苦就是得不到全校第一,你妈不拿三字经骂你,你生在光亮里,你就觉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而她,从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带着香味的卫生巾”。

她人生的起点,就埋下了悲剧的因子,她的家,她的母亲,就像“破窗效应”里的那个破窗,注定要为她带来更多的欺凌,更多的侮辱,直到她的人生全面溃败。她只有以命相搏,剔肉还母,才能让一切终止。

这种关系,这种处境,和整个故事的走向,让我想起另一个和霸凌有关的故事,根据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魔女嘉丽》,小说原作,是斯蒂芬·金的成名作,而同名电影在1976年上映,轰动世界,扮演母亲和女儿的两位演员,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女主和女配提名。这部电影,也成为无数校园恐怖片的鼻祖,更为《午夜凶铃》提供了灵感。

而《魔女嘉丽》里,女主人公的母亲,就是个狂热的教徒,她在家里布下了可怖的气氛,对女儿严加管束。这成为女儿在学校遭遇欺凌、羞辱的重要原因,最终,欺凌一步步升级,变成了一场可怕的暴力,但所有加害者万万想不到的是,嘉丽有特异功能,最终毁灭了所有害她的人,包括自己的母亲。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1976版《魔女嘉丽》。这个故事后来有许多翻拍版,但都比不上德·帕尔马的这一版。

而《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易遥,以及千千万万遭受欺凌的少年们,没有异能,没有救赎,他们只有默默忍受,或者以命相搏。

♫ 4

这就是《悲伤逆流成河》的意义。

它第一次把校园霸凌放到了大银幕上,从原著到电影的改编,更是把校园霸凌,放到了突出的位置,让它成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故事。而现实,尤其是和年轻人有关的现实,已经在我们的银幕上消失很久了,只要一提起“青春片”,我们想起的都是纯爱、撕扯、堕胎、毕业晚会,和一两首量身定做的歌,还有日系风格的摄影和美术。而《悲伤逆流成河》却给出了另一个现实。

它书写上海,却写出了上海的“月之阴暗面”;它书写青春,却不是那种颓废的“残酷青春”,而是青春里的全部遭逢、全部绝望和全部抗争;它书写小狗般的爱情,但这爱情却带着致命的寒意;它渴望救赎,但这救赎却要当事人用性命换取。它也有漫画般的人物,但这些人物遭遇的,却是毫不漫画的现实。

它也给出了和校园霸凌有关的一切,包括前因后果,社会的和家庭的因素,受害者的心理变化,周围人的应对,以及当矛盾激化到极端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都非常珍贵,非常难得。

更难得的是,它不黑暗,也不绝望。即便是在四面楚歌的绝境里,易遥也勇敢地抗争了,她几乎用尽一切方法,合理的不合理的,好看的不好看的,她用水龙头冲刷欺侮自己的男生,暴打唐小米,在全校面前跳海,这都是抗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她摸着石头过河,寻找自己的突围之路,这所有一切,都是积极的行动,都值得赞美。

她虽然没有魔女嘉丽的特异功能,不可能让仇人陷入火海,让刀剑飞舞,但她本能、莽撞的勇敢,就是特异功能。

而在片尾,几位曾经遭受校园霸凌的年轻人逐个亮相,讲述他们少年时代被欺凌的经过。他们应该已经远离了那个少年丛林,但讲述这些事情的时候,脸上还是有阴影。这也是一种带着阴影的勇敢。

但我们不可能依靠异能,也不能单独依靠被欺凌者的勇敢,甚至不能单独依靠制度(在电影末尾,以黑底白字的形式,列出了这些年出台的与校园霸凌有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要依靠所有这一切,甚至包括讲述这种现象的电影,和它进行对峙,向人们喊话,在悲伤的海洋里,激起一点点涟漪。

《悲伤逆流成河》:为什么校园霸凌,都要出了人命才能得到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