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礼仪想到的

近来,对特朗普在英国的外交行动招到了口诛笔伐,在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面的过程中,这位美国总统被指3次违反英国王室的礼仪,不过在会场上英国民众也没让特朗普好受,就在与女王见面的当天早晨,“特朗普宝宝”充气气球伴随示威人群在英国国会大厦外出现。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批示,“特朗普宝宝”可以在伦敦上空放飞两个小时,但放飞高度不得超过30米。对此,特朗普表示不满,并抨击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未对一个非常重要的政府尽地主之谊”。

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礼仪想到的

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礼仪想到的

其实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行为标准,英国作为老牌的西方大国,虽然已经日落西山,但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的架子依然摆着,只遵守自己本国习惯,对违反自己习惯的就不认可。就如曾经历史上在中国发生的一幕:

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礼仪想到的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时,随团访华的小司汤东觐见乾隆。

1793年,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急于向中国倾销商品的英国政府,派出马戛尔尼勋爵领衔的使团访问中国。深谙外交之道的马戛尔尼的真实目的是开拓中国市场,但他没明说,而是玩了个小花招——号称是代表英王前去给乾隆皇帝祝寿。十分好面子的乾隆一听自然龙颜大悦。地方官员也不敢怠慢,热情迎请了英国使团。马戛尔尼一路好吃好喝,于当年9月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准备觐见在那里狩猎的乾隆。然而就在觐见即将进行的时刻,双方却因为觐见礼节而起了纠纷。按照清廷礼制,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时须三拜九叩。然而在英国人眼里,双膝下跪是面对上帝时才有的礼节,磕头更是闻所未闻。中英之间关于礼仪的拉锯战就此展开:起初,乾隆以为英国人是因为“久居化外”不懂得礼仪,还“体贴”地派了个钦差大臣徵瑞教英国人如何行礼。徵瑞教导英国人也算苦口婆心,据英国方面记载,此公跟马戛尔尼谈话中,甚至还“善解人意”地把西方人“无礼”归咎于服饰的区别,说我们中国的长袍多好啊,宽宽大大想跪就跪,想磕头就磕头;你们英国人的服装设计得就不太合理,磕头不方便嘛。不如你们觐见皇上时把腰带、吊带都去掉,这样君臣名分就好讲多了。想不到英国人就没想跟乾隆讲中国式的君臣礼仪,压根儿没接徵瑞的茬。道理说不通,只能来硬的。乾隆为使马戛尔尼屈服,一度下令给英国人的伙食降档,每人每天只能得到原来四分之一的口粮。不想马戛尔尼更硬,索性以绝食抗议。最后时刻,双方不得不各退一步,马戛尔尼在觐见乾隆时行了单膝下跪礼。其实,在马戛尔尼看来,如此大礼已经体现了对中国皇帝的极大尊重,按西方的规矩,觐见他国君主只需三鞠躬,只有见本国君主时才会单膝下跪并吻手。然而乾隆并不领情,断然拒绝了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请求,并授意手下官员从速将这帮不知礼仪的英夷礼送出境。中英之间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这样以喜剧开头,而以闹剧收场了。

1816年8月,英国的第二批使团由阿美士德率领到达北京。由于二十多年前马戛尔尼的傲慢无理,使嘉庆皇帝决心一定要让英夷接受教化三拜九叩。于是,英国使团18日午夜刚到北京,气还没喘一下,就被宣召进宫。在殿外等候的时候,中国官员们开始“教育”特使阿美士德磕头,看口头说服教育无效,大臣们居然动手,于是双方在紫禁城大殿外就开始“弘扬武学”,一时间好不热闹。一番“酣战”之后,阿美士德最终愤然离去,干脆放了嘉庆皇帝的鸽子。又是因为礼节谈不拢,中英这次没谈成。

今天的中国人谈起这场礼仪之争,多半批评乾隆朝闭塞浅陋,不懂国际社会的习惯,要求英使下跪过于无理。尤其是那封乾隆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复信,遭到非议尤多。“奉天承运皇帝敕谕英咭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航海来廷,叩祝万寿,并备进方物,用将忱悃。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所有赍到表贡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远涉,推恩加礼。已令大臣带领瞻觐,赐予筵宴,叠加赏赉,用示怀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余名,虽未来京,朕亦优加赏赐,俾得普沾恩惠,一视同仁。”接下来复信对英王通商要求和向北京派驻使节的要求,非常客气、非常有依据地予以辞谢,其婉转和诚恳,均堪可嘉许。唯有信首信尾这等居高临下之语气,无论是今天的英国人还是今天的中国人,读来都会觉得滑稽荒谬。

我们今天的这种荒谬感究竟来自哪里?假如英国不是一个如此迅速崛起的强国,假如这个强国不曾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假如没有清王朝日后跪在英国等西方列强的枪炮面前当儿皇帝的悲惨境遇,假如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强盗集团不曾将这个“居高临下”的民族踩在脚下蹂躏百年之久,我们会有这样强烈的荒谬感吗?看来,强烈的荒谬感是那段荒谬的历史启示给我们的。而造出那段荒谬历史的责任者是谁?是乾隆这个人、这封信?还是用枪炮逼着中国购买毒品(鸦片)的英国强盗?如果责任在于后者,我们为什么总是批评当时的中国朝廷怎样无知,怎样荒谬,而不是更多地谴责英国强盗多么贪婪残忍、多么无耻?

当时的国际上对英国也一样是口诛笔伐,如当时的法国拿破仑:“外交官拒绝叩头就是对皇帝不敬。马戛尔尼与阿美士德提出中国国君答应如派使节去英国也要他叩头!中国人拒绝得对。一位中国的使节到伦敦应该向国王施英国大臣或嘉德骑士勋章得主一样的礼。你们使节的要求完全是荒谬的。把使臣等同于他们君主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他们签署的协定如无派遣他们的当局批准就不算有效。任何君主从来也不会把使臣当作与他地位平等的人。被派到土耳其的勋爵在受苏丹召见时难道可以不穿要求的皮里长袍吗?……一切有理智的英国人应该把拒绝叩头看成是不可原谅的事。觐见中国皇帝却要遵行英国的习俗,这是没有道理的。”

在两百年后,有一本《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的书,支离破碎地再现了马戛尔尼使团出使北京的过程,其中对这种悖谬提供了一种很有见地的解释。评价说:“马戛尔尼及其伙伴不承认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这时他们并不比中国人看西方时表现得更为豁达。他们知道要去见一个文化高雅的民族,但他们接近后者时就像那些低级的船长或商人对非洲部落里的人一样。英国人认为他们的权利,也许甚至是他们的义务,在于根据西方制订的规则让中国向国际贸易开放。如果中国拒绝接受欧洲商人的做法,就是中国错了。马戛尔尼的一切做法都在否认中国文化的有效性。拒绝叩头,讨厌盘膝而坐,见到日常生活的场景傲慢地感到可笑,这些意味着:认为不能有几种文明。只有一种文明,即西方的文明,所有的人都要向这种文明进化。英国不但是这种文明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唯一的、共同的文化就是WASP模式,即白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基督教新教徒的模式。

现今在英国讲中国近代史,英国人继续把马戛尔尼访华的事件放在前面,继续引用这封乾隆给乔治三世的信,继续强调那时的中国自大愚昧,对别国不平等,继续讲这个能够为鸦片战争‘自圆其说’的故事。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自身强大起来,民族才能更好的享有尊严和荣耀,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也是强起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