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看過《24個比利》的人都知道

人格分裂真實的存在在我們身邊

01

她只是想更好地活下去

最近,微博上有個叫 Jess 的 19 歲女孩很火。

她是 MIT(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會多國語言。自稱身體裡有 6 個人格。她在 youtube 上講述自己的多重人格經歷,引起熱議。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在視頻錄製過程中,正巧發生了一段人格轉換,從主體人格 19 歲的 Jess 到 13 歲的 Alex。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很多人佩服她的勇氣,也有不少人在網絡上罵她“活脫脫一個戲精”,“假的要死”或“演技真的不行”。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但其實,女孩已被 3 名心理醫生確診為 DID,在美國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即多重人格障礙。

當她回到韓國,就連她自己的親身父母也覺得她不應該把這件事情說出來,覺得很羞恥。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看完了所有視頻發現:所有人格都只是 Jess 的保護者,為了讓她過得更好而已。

4 歲的時候,她因經歷無法彌補的嚴重創傷,開始分裂出不同人格。

除了第一個主人格 Jess 外,最先出現的是 6 歲男孩 Max 。

Jess 四歲遭遇生命危險,她需要一個哥哥來保護她,但自己的親哥哥又沒有做到,所以 Max 就出現了。為了保護 Jess,Max 封存了大部分關於這件事的記憶,所以 Jess 童年記憶有很多空白。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13 歲遭遇校園霸凌,同樣沒人保護她。於是 13 歲的 Alex —— Max 的姐姐出現了,填補了她最好的朋友的位置,幫助 Jess 交朋友。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第四個人格,21 歲的 Casey 是一個很有趣的女孩,她喜歡大笑,Jess 嚮往這樣的女孩。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第五個人格 Quinn 是 Casey 的雙胞胎,毒舌,幾乎不笑,特別會諷刺人,有點反社會性格。但她承擔了她內心陰暗的部分,這個人格保護她不受欺負。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第六個人格,Jade 31 歲,她感覺上是所有人格的媽媽。超級懶,但會幫助 Jess 處理“成年人的事情”。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其實,這種自我保護很好理解。

當一個人受到巨大傷害和衝擊又沒有人站出來,感覺太可怕了。她從自己變出不一樣的自己,保護自己,不至於被痛苦撕裂成碎片。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Jess 小時候父母離婚,媽媽出走,爸爸有成癮行為,留下她和爺爺奶奶生活。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 4 歲因生命受到威脅生成六歲的小哥哥人格保護自己
  • 13 歲因為校園霸凌生成同歲閨蜜的人格保護自己
  • 因為恐懼生成一個理性毒舌的人格保護自己
  • 因為缺愛生成 31 歲像媽媽的人格保護自己......

她只是想更好地活下去。

我們每個人都會這麼做。只是我們足夠幸運,沒有遭受這樣的傷害而已。

遭受傷害,並不是她的錯。所以她告訴父母:如果我讓家人感到羞恥,就繼續羞恥吧。

“這不該是受害者的錯,應該是加害者的錯。”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如果沒有心理醫生,我可能不會坐在這裡......我還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一個在4歲開始患多重人格障礙(DID ),通過自己努力考上麻省理工,沒有放棄不斷尋求治療,並坦誠分享自己的故事,希望給予更多人力量的 19 歲女孩。

她是強大的。

而為什麼有些人覺得這樣勇敢的人活得很“羞恥”?

這可怕的“病恥感”來自於哪裡?

02

我從來不是一個脆弱的人

事實是,當人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時,他也無法面對真實的別人。

當我們對自己感到羞恥時,也會覺得別人很羞恥。

前幾天,21 歲的女孩在峨眉山上跳崖。

遊客紛紛向她大喊“快回來”、“聽聽我們的話”、“你還有爸爸媽媽”,她還是背對懸崖,縱身一躍。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她在遺書中稱自己得了抑鬱症。

有人回憶:“幾個月前還說今年要去當兵,一直很積極很樂觀啊”。怎麼會這樣?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其實她一直都在演“一個正常人”。

女孩說,她必須在“所有人面前裝得談笑自如,雲淡風輕,就像在展示之前控制不住地說出自己患有抑鬱症這件事是個笑話一樣……我竭力扮演一個所謂正常人的樣子….“

“我演的夠像,所有人都被瞞的很好。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為什麼要演?

因為她“不是沒有傾訴過,不是沒有嘗試過救自己,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求救….然而要不就是被當成笑話,要不就是覺得我想不開。”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即使在她死後,還有人說“有病就去治療呀”。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她問,“你成功地把我一步步逼上絕路,你很有成就感了嗎?”

很多人覺得得心理疾病的人是因為脆弱。

她說:不是的,我從來不是個脆弱的人。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她曾去旅遊,去蹦極,換個地方生活,堅持運動、跑步、旅行…… 她嘗試了無數辦法拯救自己,這不是一個脆弱的人能夠做到的事情。

她或許沒有你想的那麼強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拼盡全力抗爭過。

抑鬱症患者在全世界約3.4 億,這還只是確診的數字。潛在數量更多。說它是心靈的感冒毫無為過,只是難以治癒。

真正脆弱的,難道不是那些不敢直視生命真相的人嗎?

03

每一份羞恥感都在扼殺一份

想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和陌生人說話》裡,我最喜歡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在母親 54 歲生日時向她出櫃,母親沉默許久,淚流滿面。最開始她和大部分父母反應一樣,震驚,痛苦。

後來她查閱了大量“同性戀”資料。理解到,這並不是一種“病”。她開始接受孩子的性取向,並在視頻裡給孩子“徵女友”。

大家覺得這不可思議 —— 你怎麼可以這麼快就接受女兒是同性戀?

她說:

“你把這個孩子帶來世界上來,你不接受她,誰還接受她呢?”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陳曉楠說,還是你很愛她。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她說,“其實她也很愛我,她是相信我,相信媽媽有這個能力,去接受她。”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的確,“沒有什麼是比一個真實的孩子,更好的禮物。”

有多少人出於信任向好友公開自己的心理疾病遭到“太脆弱”的評價,有多少人公開自己的性向遭遇校園霸凌,有多少人勇敢舉報自己被性侵,卻被父母覺得是太羞恥見不得人....

那些因為受到傷害陷入心理困境的人,曾鼓起勇氣去面對自己生命的殘缺和真相,他們曾相信人間的善意,相信如果我可以勇敢面對,也許你也可以接納我。

事實是:

一個得癌症的人,選擇忍受化療,有人會說堅強。

一個殘疾人,不放棄人生努力工作,有人會說勇敢。

一個心理疾病患者,拼盡全力自救,但從沒人稱讚他們,只會“安慰”你不要這麼脆弱。

有人最終抗住了,康復了,有人沒有,但也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不需要被世人惡意評價。

而人們的每一次不理解,每一份羞恥感都在扼殺一份想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就像因為被性侵最終自殺的房思琪。

13 歲遭遇性侵的房思琪受到老師李國華的強暴時,她內心是充滿羞恥的。但她並不是沒有反擊和求助。

每當她想要踏出那一步,都被最親的人攔在門口。

她曾兩次試探自己的母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

有天她回到家問母親:媽媽,我們學校有個學生和老師在一起了。

“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母親一臉嫌棄。

思琪不說話了,她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小說的作者林奕含寫出了自己被性侵後無人理解的境遇。為了活下去,她寫書曝光,做心理治療,向父母求助,她告訴父母,還有 3 位女學生跟她一樣,被同一個老師傷害。

她足夠勇敢,最終還是敗給了羞恥感。這個羞恥感不僅來源於自己,也來源於每一個為此感到羞恥的人。

她在寫這部書的時候仍然討厭自己,看不起自己。“我寫的時候有一點恨自己,有一種屈辱感”。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她說,“所有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

其實,所有對於“弱者”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完成的。

而羞恥,會讓我們不再開口。

04

在中國,得心理疾病是一件

很沒有尊嚴的事情

曾奇峰曾治療過一個 16 歲的精神分裂少年。

當少年有一天突然在例行檢查,把水瓶砸向他後背時,他腦海中第一個念頭不是要報復,也不是憤怒。而是“情況好像沒有好轉,明天也許要加大藥量了。”

他說,我理解他並不是故意要這麼做,只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而已。

理解,並不僅僅是他們作為醫生對於患者的責任心,更是對人性更深刻更全面的體察和接納。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遠遠不需要做到那麼深刻的理解,只需要瞭解一個事實:

心理問題不是某一個人的錯。

曾奇峰說,很多人建議我不要使用“病人”這個詞,來稱呼心理疾病患者或來做心理諮詢的人。這會讓人病恥感加強,感到“不舒服”。

但是他堅持用這個詞。

“因為我心裡沒有羞恥感。”他一字一字有力重擊著那些真正內心脆弱的人。

從精分到人本,到後現代,存在主義......沒有一個心理諮詢流派或治療大師說,心理疾病是值得羞恥的。

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 歐文·亞隆 76 歲時回答年輕諮詢師的問題:作為一個如此厲害的心理諮詢師,你覺得自己有“病”嗎?

他笑了:我覺得我的“病”從來都沒有好過。

雖然心理治療師和諮詢師隊伍裡不乏“甘肅慶陽女孩跳樓”事件裡,告訴被性侵的可憐女孩“不要舉報老師,因為他會被開除”的垃圾之輩,但大多進入這個行業的人,是懷抱著一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

當他們充滿希望地開始進行心理治療和諮詢工作時,往往發現:最大的阻礙不是來自當事人自身的阻抗,而是他周圍的異樣眼光,和整個社會的偏見。

“我們在盡力拯救,而你卻在拼命阻止”。

曾經有個媽媽找到我,說自己的女兒自稱得了抑鬱症,請她帶自己去看諮詢師。我說:“如果她這樣覺得,可以嘗試一下。”媽媽始終很不願意說出“抑鬱症”這個詞,堅持覺得自己的女兒只是沒有朋友,感到孤獨而已。

在中國,得心理疾病是一件沒有尊嚴的事情。

所以我特別喜歡那個叫 Jess 的女孩。

她說,你覺得羞恥,就繼續這樣覺得吧。

她說,也許你也得了心理疾病,這如此平常,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她分裂出毒舌 Quinn 的人格怒懟那些惡評的人:“你們的評論太白痴和愚蠢了!我只是誠實的記錄我們心理疾病的過程。”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她說,“你應該走出專屬於你那個無知的世界,你應該接受在這個世界上會有人患心理疾病的事實,他們不是瘋子.....你可以對它保持開放的態度,讓公眾能夠認識它”。

19歲女孩分裂6重人格被疑演戲,究竟什麼是人格分裂?

每個人都是“半成品”。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便是不斷地在他人幫助和自身努力下進化自己。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獻身心理諮詢事業時立下誓言,“我想成為優秀的心理學家....是為創造更美好的世界而奮鬥”。

因為心理疾病不屬於某一個人,它是所有人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

而我們需要的,只是多一點對生命本身的敬畏而已。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

努力與自己的心理疾病抗爭的人們

你們是真正勇敢的鬥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