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兩人究竟誰更勝一籌?

三國亂世,群雄並起,謀士出山相助明主,臥龍諸葛、鳳雛龐統、鬼才郭嘉、冢虎司馬懿等才識過人之人各為其主,為三國爭霸的舞臺更添顏色。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詳細描寫諸多經典戰役體現諸葛亮的驚才絕絕,到一生傳奇,能在帷幄之中料千里戰況,憑藉智謀贏得戰役。

而後世有人將郭嘉稱為三國第一謀士,坊間流傳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將郭嘉的謀士地位推向新的高度。同時,臥龍與郭嘉並提,有人問:誰更勝一籌?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兩人究竟誰更勝一籌?

單論才能,兩者似乎也不可比,一人軍事鬼才,一人治世良才。

郭嘉軍事專才,為戰事出謀劃策,並沒有多少機會體現自己的治國才能。然而,曹操無疑認為郭嘉是具備治國才能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說過:自己百年之後,願意將天下事託付給郭嘉,但我們也無從瞭解他的政治才能。

而諸葛突出的則是政治才能,輔佐弱漢,受命劉備所託之天下大事。在謀略方面,拋卻羅貫中給他加的"火燒博望""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甚至那場原本是周瑜為主角的"火燒赤壁",他在謀略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特別的建樹。陳壽也曾評價:諸葛亮長於內政而短於軍略。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兩人究竟誰更勝一籌?

論其出山,兩者都在其各自輔佐的明主之下得到重用。

郭嘉投袁紹之日,雖六年不得重用,但在被荀彧推薦給曹操後,曹操見之則言: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在曹操的心目中,郭嘉是他謀霸業必不可少的存在,擇明主而事是其施展謀略的開始,直至病逝後,曹操赤壁之戰兵敗後嘆道:奉孝若在,何至於此!

諸葛亮出山,則是劉備聽取徐庶等人推薦,後三顧茅廬,禮賢下士,才請得諸葛亮相助。而諸葛的政治才能確實出眾,可謂治世良才。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兩人究竟誰更勝一籌?

在時間上,兩人更無可爭之處,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十八歲的郭嘉已病亡於徵伐烏桓的途中。同年,劉備從臥龍崗裡請出了諸葛亮。沒能看到這兩個不世出的天才彼此鬥智,作為歷史的看客,深感遺憾,但不可否認兩者皆為不世之材。

戲志才離世,方有郭嘉被舉薦,此句原意也不在於將兩人相比,而是誇讚兩者才智。原句還有前半句: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單純的時間連接而已,並沒有涉及他們的個人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