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友邦惊诧论

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认识,有一半是无法理解的,另外一半理解了,但是对不起,理解错了。-布热津斯基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对中国的质疑从没有消停过。不论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崩溃论”,在西方国家都大有市场。最近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其实中国贸易之路没有一秒钟消停过,反倾销案一直不断。40年的改革开放成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详细对比一下1978-2017年这些年巨大的变化。

新友邦惊诧论

对中国的反倾销一直就没消停过

经济总量:1978年,中国经济总量在全球占到了1.8%,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庞大的但同时极其贫穷,或者说微不足道的落后国家,今天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14.8%。

人均GDP:40年前,我们的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七位。今年结束,我们的人均GDP将达到9280美元。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中等收入国家了。

恩格尔系数——我们每个月赚的钱里拿出多少用于食品:40年前,我们每赚100元会有60元拿来买大米、酱油、鸡等等。今天,大概全中国老百姓每个月赚的钱里40%用于食品,60%用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用于更多符合我们美好生活概念的商品。

摩天大楼:40年前,中国最高的大楼没有超过200米的,所谓的摩天大楼是我们梦中想象的,帝国大厦那些。今天,全世界最高的10幢大楼中有8幢是我们中国的。

世界500强:40年前,中国没有一家私营企业,一家都没有,全部都是国营企业,也没有世界五百强。今天呢,2017年世界五百强中我们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15家,其中有超过25家是我们的民营企业。

中产阶层:1978年,全中国人民一样穷,中产阶层是一个要被反对、被鄙视的名词。大家都是无产阶级,啥也没有。今天,中国的中产阶层人口数量从0增加到2.3亿。这比除了美国以外,任何发达国家的人口都要多。

奢侈品消费:我们中国的年轻人实在是全世界奢侈品品牌最喜欢的人,全球每年奢侈品的70%是各位花掉的。而且这批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平均年龄39岁,美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呢?比我们要大15岁。而美国网民的平均年龄比我们大5岁,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起码是一个比美国年轻10岁的国家。

汽车:1978年,说起来很可怜,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是10万辆,那时候几乎没有一个私人拥有汽车,如果你当时到一个县里去的话,只有县长和县委书记有一辆车,叫做公车。但是今天呢,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到2017年年底,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将要达到2940万辆。汽车成为了很多中产阶层家庭的标配,一个基本的配置。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说许多年过去了,他还是很讨厌日本人。就是因为上个世纪80年代,在北京,中国人排着队去领取塑料袋,分发塑料袋的那个人是一个日本人,态度非常的倨傲。2010年,中国GDP总量在近代史上第一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当时舆论一片哗然,国人不以为然,说什么中国人均GDP还是日本的十分之一,还很弱。但当时一个日本政要说,如果发生战争,中国不会按照人均GDP去打,肯定举国之力上。再对比2017年,中国达到12.2万亿美元,日本4.9万亿美元,中国将近日本的三倍。仅仅七年过去了,这体量拉开的距离有点大。这就好比以前一个瘦弱的少年茁壮成长为有八块腹肌的壮汉,不仅如此,还有浓密的胸毛。这就有点吓人了。

新友邦惊诧论

中国几大城市群

从中国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说,由于人口规模太大,14亿的人口。和历史上其他跨越贫困加入到发达国家行列的地区和国家相比,不具备可比性。纵观德日也好,亚洲四小龙也罢,依靠几个优势产业就可以发家致富,加入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行列。比如日本的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动漫行业等就可以将日本一亿多人口带入发达国家的水平,新加坡仅仅依靠世界级的港口就成为了发达国家,德国依靠化工,印刷,汽车,精密制造业就可以活得舒坦。但是中国不行,成为了世界工厂,也只是带动了沿海两亿多人口富裕起来,还剩下12亿人口也想发家致富,那怎么办?只能全行业都上啊:娱乐,旅游业,文化产业,家电,房地产,轻工业,重工业,电子,高铁,大飞机,造船,钢铁,电力,互联网,金融,建筑.....凡是你能想到的行业,在中国基本上都有。

新友邦惊诧论

爱钱的中华民族

而且中华民族是一个超级爱财的民族,高晓松说,中国人爱财到了什么地步:过年都得说“新年快乐,恭喜发财”。逢年过节,三姑六婆除了关心你有没有结婚,其次就是关心你每个月挣了多少钱。西方人说,happy new year,后面肯定不会加一句,Wish you make more money。更可怕的是这么爱财的民族还是一个穷怕了的民族,所以中国经济的奇迹,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学位,到高中的排位赛,大学出来没条件拼爹的,留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咬着牙过着蜗居的生活,挤着公交车,地铁,呼吸着PM2.5的空气,吃着地沟油的食品,艰苦奋斗着。从小到老,就是这么一路苦逼过来的。走在路上,十个人有八个是野心勃勃的,所以中国人不管做什么行业,竞争力就摆在那里。在这里我无意探讨中国经济为什么发展起来了,发展起来了,肯定是做对了很多事。领导层的大格局,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语言,国运向上,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都可以算作理由。

此外,也没有必要神话“核心技术”,虽然格力经常吹嘘这个:格力空调,掌握核心科技。任何技术都是迭代的产物,我们无须神话德国制造的精良,日本“马桶盖”的高端,美国高科技是多么的高不可攀。借用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核心技术带来的“剪刀差”是一直存在的,举一个例子:中国出口成本1元的稀土给日本,经过日本的加工制作成为电子半导体,卖回给中国就需要100元,甚至更多。这种技术活就叫做“剪刀差”。然而等你自己有能力制造的时候,一元的原材料,5元的加工制作费,卖10元就有钱赚了。西方世界技术上,一直对中国进行封锁,认为出口“核心技术”,加速本国的死亡,不出口的话,贸易逆差太大,中国有钱,有市场,技术的升级就是一个时间问题,最后还是要完犊子,所以怎么看都是不开心,咋办,舞枪弄棒伤到花花草草也不好,不利于世界和平,那就打贸易战吧。确实,技术的迭代,在中国超大市场的拉动下,以及中国制造全球贸易的流动下,西方需要一百年才能迭代出来的技术,在中国可能只需要十几年甚至更短时间。

新友邦惊诧论

全人类的发展比单一国家发展具有的意义更大

其实“友邦惊诧或惊恐”的原因其实就是有两个,第一,你块头大,以后想或者要揍我;第二,你技术发展起来了,要抢我饭碗。友邦大可不必如此过虑,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我想说的是,地球也足够大容得下这70多亿生灵。实在容不下,不是还有埃隆·马斯克,“钢铁侠”准备了人类移民火星的计划,拯救地球。欧美日韩加澳,再加其他十几个发达的小国和地区,也不过区区12亿人口,没有理由让另外60亿人口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没有人生下来就奔着穷日子,苦日子去的。

新友邦惊诧论

世界大同

何况中国自己还有一摊子事情呢,高房价,PM2.5,未富先老,城乡二元结构,三农等问题,够烦的了。自顾尚且不暇,哪有空去伤害友邦们呢?历史见证了太多“狭隘民族主义”的危害,那些话语听着过瘾,喊着威风,然并卵。比如,“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日耳曼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诸如此类.......匈奴被大汉赶到匈牙利去了,大汉未了还是归了魏晋。马云说,地主打倒了,贫农还是贫农,也没富起来。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就是过激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引发的。全人类的血,就是这么毫无意义的流,连美国大兵都牺牲了几十万,其实不关他的事。我曾经和战乱区的国际友人聊过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我说世界上不管哪个地方,都没有天生的暴民,每个人都渴望和平,都渴望经济的发展,生活的幸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一带一路”肯定能成。有很多人说,要经过战乱区,各种不友好,艰难险阻。其实只要你带来和平,带来繁荣,输出基建,帮助当地发展经济,换取所需的资源,这是双赢,为什么行不通?难道你有份好工作,假期游览大好河山,闲暇轻歌曼舞,聊聊诗和远方,还会想着每天扛着炸药包找人拼命?这个世界早已经不是“零和博弈”的时代,全球化的结果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打倒了美国,中国不见得会更好。中国经济崩盘了,世界也不见得会更好,很大的可能会更差。我最欣赏的国家是哥斯达黎加,完全放弃军队,据说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希望有一天,地球不再有军队,就算有,也只是为了保卫银河系的和平。

新友邦惊诧论

七大洲共和

世界大同,是大势所趋。中美欧日韩等国其实可以携起手来。第三世界的人民也渴望着和平,渴望着面包牛奶,房子,车子,华为手机,iPhone,小米手机等产品,也都渴望着良好的医疗条件,教育。市场还很大,世界很广阔,友邦大可不必惊诧!!!第三世界人民前进一小步,人类前进一大步。祝愿世界越来越美好,天佑地球,God bless the wor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