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夜话之从使用者到经营者

《从使用者到经营者》

江阳夜话之从使用者到经营者

记得今年泸州迎来了入夏后第一场持续时间很长的暴雨,而且一周左右这场暴雨还在持续而没有转弱的迹象。不过最终下雨终于停歇了,我总以为对于城市来说应该算是一件美好的事,每一次暴雨在我看来就是一次完美的洗礼,在暴风骤雨里可以涤荡城市的喧嚣,净化污浊的空气。更能让我可以整理最近碎片化的思绪,加以记录。

江阳夜话之从使用者到经营者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着同样的感受,我们生活的时代几千年的来形成的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正在这十来年不断被互联网思维挑战着,打破重组,重组再打破。你以为今天的道理明天就变成悖论。你觉得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的能力越来越弱,挣钱的本领越来越差。你期许着改变,但是又怕那些未知而不被辨认的百态信息,让你瞻前顾后,不敢相信,不敢去尝试。这样的矛盾造成你一边看着奇迹的发生,一边又不屑身边人供给的改变。当某人给你带来机会的时候,你其实选择更多是回避和拒绝。那么接下来的文字我希望你能读一下,因为我要改变自己,必须也改变一些人,或者说我想成功,首先应该帮助你成功。

如果你现在是个手工艺者,你有没有发现,科技的无所不能,正在一点点蚕食你曾经引以为傲的技艺。如果你是个销售者你是不是发觉你的客户越来越难开发和维护。如果你在创业你是不是发觉,人才和资金都是同样头疼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还有人做的好,还有新的模式在崛起?答案就是:你没有看清你的方向,你不敢尝试新的方法。那么你的方向在哪里,你又该尝试什么新的方法?

江阳夜话之从使用者到经营者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生存业态,这个业态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产品思维,成为产品经理。以前我们往往喜欢谈一些概念比如:人脉资源,资源共享整合,体验式营销,跨界合作,互联网➕,智慧生活。但是所有谈这些的时候我们都被框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比如你的所谓人脉的搭建是因为你在做某一个产品或者为某一家企业工作服务去建立的,你所谓整合和跨界也是因为这个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所衍生出来的。一旦这个产品失去市场或者你不再有兴趣为该企业工作或者企业淘汰了你,你发现为之建设的人脉或资源就丧失了继续开发的能力。除非你继续做同类的行业,但是当你换了产品或东家后,再次回锅肉去开发原有客户和资源的时候,你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激情和客户也少了的新鲜感和需求力。你发觉你所谓的信用背书,并不能在其他事上面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因为从一开始你就不是在布局,而是在框架里周旋。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现代社会经营任何产品,除了依托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让客户拥有使用体验的同时,你更应该加强客户参与经营的可能和相应的回报。一个好的产品,如果仅仅靠自己去销售,没有大众传播效应,终究是有限格局。未来的一个商业模式就是让消费者,变成消费商,通过分享共荣,利润转嫁给使用者,让有良好体验的消费者,自觉自愿的去跟你经营推广,才能产生更持久更广阔领域发展的可能。

而这个其实会变成一个三赢甚至多赢的局面。举个例子:淘宝会对网店进行授勋和星级评估,滴滴会对司机进行服务评分来继续他派单多少的标准。而这些评价并不是来自淘宝的CEO或滴滴的老板。而且每一个使用者,而使用者的评价直接影响那个经营者的声誉和成为下一个使用者的选择参考坐标。你看这样一来,我们经营者不敢懈怠,只能把服务保持甚至不断完善,使用者因为不断获取优质服务也加强了消费信心,不至于频繁换购买渠道,而浪费时间和金钱。现代更优质的方法,就是让消费者变成消费商,体验使用后参与评级,还可以推荐给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更能帮企业精确定位适宜人群,而且信用背书更容易建立,企业乐意把自己的产品收益分享一部分给这些消费商,消费商产品受益的同时,还有了额外的经营收益,他们自然愿意抽出更多时间为之宣传推广。平台因为在这个过程收集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让企业更加直观的了解用户需求,再不是仅仅来自于销售部门单方面报告。而大数据成形后,平台可以不断叠加更多的商品服务再输送给各类型需求用户,形成一个共享经济圈消费闭环。这样的模式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个商业圭臬。或许不是唯一,但是一定成为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