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觀賣血記》:賣血換命,你以爲活著那麼容易?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妻子患癌,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男人沒日沒夜地做工,只為儘自己所能去救助自己的妻子。

好在現在網絡發達,後有人推薦眾籌,才得以湊齊手術錢。

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我時常在想,人這一生,註定要經歷諸多苦難,註定要難受,要悲痛,要面臨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災禍與病痛。

而很多平凡的人,就是這樣,在生活的巨浪中拼盡全力,只為照顧好家人,過好這一生。

是的,就像《許三觀賣血記》裡面的主人公許三觀一樣。

耗盡心血,沒有大的理想,更沒有任何成就,一次一次用自己的鮮血換取金錢,只為家人能夠平安地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賣血換命,你以為活著那麼容易?

餘華的這本書上,實實在在讓我體會到那句話:“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拼盡全力了。”

實際上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餘華的作品,他的每一段文字都像是一把扎心的刀。

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餘華的書,帶給我的從來不是震撼,而是從那一句一句看似平常的文字中,透露出來的壓迫性的苦悶。

當文字照映了現實,當故事的背景讓人無力仿徨,當困苦的種子貫穿普通人的一生,歲月漫長,有時候用盡力氣,也不過換來這再平凡不過的生活。

人沒有壓力的時候,賣血都是件幸福的事。

誰還沒有無憂無慮的時候?

許三觀從小爹媽死了,好在這孩子聰明,找到爺爺和四叔把他拉扯大。

性子挺樂觀,長大後在絲廠找了份活幹,工資不高,但是也夠用,沒事就跑到四叔的地裡瞎逛,最喜歡的事是躺在屋頂上仰望天空。

許三觀的第一次賣血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好”,許三觀的爺爺、四叔等鄉下人認為“沒有賣過血的人身子骨都不結實”甚至“娶不到老婆”,許三觀受到身邊言論的趨使,對賣血產生了興趣和好奇,也讓他萌生了結婚的想法。

賣血得到35塊錢,5塊錢點了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這是帶他賣血的根龍和阿方教他的,賣完血要補身子。

這個時候的許三觀,年輕氣盛,賣血完全只是想證明一下自己身體強壯,沒有任何壓力。

《許三觀賣血記》:賣血換命,你以為活著那麼容易?

城裡有兩個頂漂亮的姑娘,一個是斯斯文文的林芬芳,一個是風情萬種的許玉蘭,許三觀放著好好的單身姑娘不要,非得要去搶已經有對象的許玉蘭。

用了幾毛錢,憑著一口三寸不爛之舌,愣是趕跑了許玉蘭的對象何小勇,自己把許玉蘭娶回了家。

少年不知愁滋味,當生活的壓力還沒有追趕而來之時,當然可以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

就像我們每一個人,在學生時期的時候,從來不覺得生活有多難,後來進入了社會,才知道原來壓力這麼大,錢那麼難賺,社會那麼難混,可最後有了家庭,又發現,單身時候的苦,根本就不算什麼。

珍惜當下的生活吧,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會迎來什麼。

講真的,平凡的善良是最寶貴的財富

平淡幸福的日子過了幾年後,許三觀發現了大兒子一樂不是自己的種,許玉蘭在婚後還跟何小勇有染。

許三觀的臉都丟盡了,偏生這個時候,一樂又把方鐵匠的兒子砸破了頭,許三觀氣的不行,醫藥費很貴,他賭氣讓許玉蘭去找何小勇拿錢賠給方鐵匠,結果人家何小勇不認。

他的矛盾心理,像極了世間百態的大眾,為了救人他願意,可這個撫養多年的兒子卻不是親生兒子,他放不下自己的自尊,但是他對一樂的感情還是勝過了他的自尊,他願意花血汗錢給一樂買面,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救一樂的生命。

《許三觀賣血記》:賣血換命,你以為活著那麼容易?

後來何小勇出車禍,許三觀也仍然讓自己的兒子去給何小勇“喊魂”,不管別人怎麼對他,許三觀從來沒有停止過善良。

內心柔軟的人,才最讓人欽佩,我總覺得,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下都能保持善良的人,是非常偉大的。

因為從他們身上,你能看到溫暖,能看到希望,能發現人性的美好。

文革期間,許玉蘭被冤枉成是妓女,經常被拉出去批鬥或站街。

兒子們承受不住別人的指指點點,都不大愛理她。

只有許三觀還心疼著她,對她好:許玉蘭的腳站腫了,他煮熱水給她泡腳;

許玉蘭回來晚了,他怕飯菜涼了就焐在被窩裡;

許玉蘭站街上,送飯送水的也是他。

生活的困頓也許是可怕的,但如果有個人可以依靠,就有了勇氣走下去。

所以許玉蘭說:“許三觀,只要你對我好,我就什麼都不怕了……”

其實作為許玉蘭來說,她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丈夫,就像她說的,是許三觀,明知道一樂不是自己的兒子,卻還願意為之付出一切,也是許三觀,無論面臨什麼樣的事情,都義無反顧地陪在她身邊。

多少人在風風雨雨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而有的人,卻始終守護著自己內心的柔軟,時時刻刻給他人帶來溫暖。

這世界上真的有不計回報的愛,不用質疑

若說有誰願意付出生命去愛你,能脫口而出的便也只有父母了。

許三觀對兒子們的愛,與千千萬萬父母對兒女的愛差不多,都是平常的,出於父母本性的,但也是溫暖感人的。

饑荒年代,許玉蘭多煮了一碗玉米粥給許三觀慶祝生日,三個兒子不懂事,率先把自己的碗伸到許玉蘭面前,許三觀看到後放下了自己的碗,把剩下的那碗粥讓給了兒子們。

大多數父母都這樣,自己不捨得吃,都想著留給了兒女們吃;或者是自己不捨得吃好的,卻捨得讓兒女們吃最好的。

那天晚上,為了安慰大家喝了50多天玉米粥,許三觀躺在床上給三個兒子用嘴巴炒了三盤紅燒肉。雖然不是實質的紅燒肉,卻能看到一個父親對孩子的親近與憐惜。

當遇到困難時,如果能得到父母哪怕語言上撫慰,那也是極好的。

嘴炒紅燒肉的第二天,為了讓餓得沒氣力的孩子們吃上一頓好的,許三觀跑去醫院賣血換錢,然後帶著他們去唯一開張的勝利飯店吃麵條。如今的年代,也許不至於要賣血育兒,但是如果有需要,很多做父母的都會樂意如此做。

《許三觀賣血記》:賣血換命,你以為活著那麼容易?

文革下鄉期間,二兒子的生產隊長來許三觀家裡吃飯,恰逢月尾他們手頭上沒錢了,老兩口怕招待不周,二兒子抽調回城就沒機會了,許三觀只好又去賣血。

為了讓患病的兒子住進上海的醫院,許三觀一路賣血去上海。

本來賣一次血要歇三個月,可這次許三觀隔三五天就去賣一次,差點把自己賣死在路上。

血壓只有60和40還堅持要賣血的許三觀被醫生當成亡命之徒,可他自己卻不覺得,“我是為了兒子”,為了這個甚至都不是自己兒子的兒子,他連命都可以不要。

許三觀一共賣了12次血,一次為結婚,10次為家人,只有最後一次是為自己,結果還因年老體衰沒賣出去。

他賣了一輩子血,靠賣血娶到人人豔羨的“油條西施”、在困難時期讓家人吃上面條、救活兒子……全家都靠他賣血渡劫,這次血沒有人要,他才突然崩潰、當街痛哭:

“我的血沒人要了,以後家裡遇上災禍怎麼辦……”

這就像人一老,工作步入尾聲,到了退休的歲數,選擇了退休,真正退休在家,突然沒有了工作作為日子相伴,會覺得自己的人生沒有了價值,那種自我否定與不願面對的糾結感,不止許三觀有,我們每一個人都一樣。

最怕的不是日子苦,怕的是自己找不到存在的價值,怕的是如若生活再有波瀾,自己卻再也不能為家人保駕護航。

許三觀的一生,命運多舛,卻又平凡偉大。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去保持一顆赤誠善良的心,去活出這平淡生活中的精彩,同時,也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用力地生活,讓自己強大到可以對抗生活的風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