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小棗產業鏈「串」起20億元產值

金秋九月,樂陵瀰漫著棗兒的馨香。栽植了596種棗的30萬畝生態棗園中,處處都是京津冀口音的遊客。“這兩天,我們已接待周邊遊客30多萬人次了。伴隨文化品位的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遊客走進樂陵,感受棗鄉獨有的文化風情。”樂陵旅遊局負責人韓玉傑說。

樂陵是“中國金絲小棗之鄉”,棗樹種植已有3000多年曆史,現有30萬畝棗林,2000多萬株棗樹,其中千年棗樹3800多株,年產金絲小棗1億公斤,佔中國棗產量的1/10。如何把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和經濟優勢?今年以來,樂陵市政協將“以小棗產業為中心,發展全域旅遊產業”作為年度重點調研課題,並列入年度專題協商計劃,組織專題調研組深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棗林、碧霞元君祠實地查看,深入瞭解全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情況。召開專題協商會,聽取了旅遊局、文廣新局、規劃局等部門的情況彙報後,提出不斷開發棗產業中的文化資源、生態資源、旅遊資源,培育棗文化消費品牌,不斷提升縣域旅遊經濟的吸引力和競爭力等建議。

建議得到了樂陵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認真採納落實,圍繞“中國北方知名健康休閒旅遊目的地”的發展定位,打造“一核兩帶五組團”的大旅遊發展格局。投資2億元,開闢建設了中國金絲小棗文化博物館、冀魯邊革命紀念園、百棗園、棗鄉人家、棗鄉記憶館等20多處文化景點,棗鄉生態文化遊線路8條。同時,把推動旅遊業發展與舉辦節慶活動有機結合,藉助一年一度的棗博會活動平臺,吸引外地遊客觀光旅遊。此外,整理出版《樂陵春秋》《上蒼的藝術》《籟籟衣巾落棗花》等棗文化系列叢書,蒐集整理100多個典故與故事,拍攝10多部影視片。

今年,樂陵市以王雙志、後周、前周3個村為核心,全力打造以棗鄉記憶、棗鄉驛站、福壽文化、棗神賜福為主題的“棗鄉人家”鄉村旅遊品牌,打造了溫泉小鎮、農家樂、休閒垂釣、棗林農家中醫理療等多個養生項目。“只有讓前來觀光的遊客能住下來,真正享受到我們棗鄉獨有的生活原味,體會到農家溫馨快樂的情趣,才能激發遊客的感情,讓觀光客成為回頭客。”樂陵市朱集鎮黨委副書記喬松笑著說,“今年以來,我們已接待遊客30萬人次”。

截至目前,該市先後培植起匯源、德潤、百棗綱目等40多個全國棗業知名品牌,開發出140多種產品,構建起以千年棗林遊覽區為龍頭的生態鄉村遊,以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為主體的紅色文化遊,以文廟等為依託的傳統文化遊,以泰山體育博物館為代表的現代工業遊,以希森新村為代表的特色民宿農村遊五大旅遊品牌,小棗全產業鏈年產值過20億元。 (王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