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漢、唐、明都解決不了遊牧民族問題,清朝可以搞定?

在大夥的印象裡,清朝是一個貧窮、落後、愚昧、軟弱的朝代,是近代中國屈辱的代名詞。政治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限制了民主政治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經濟上,實行閉關鎖國,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使中國落後於世界潮流。思想文化上,大興文字獄,迫害知識分子,禁錮士人思想。對外關係上,不斷對外妥協求和,不惜割地、賠款,出賣主權。所以,大清並不受後人待見,其影響力遠沒有強漢、盛唐、剛明大。不過,困擾中原王朝近兩千年的遊牧民族問題,漢、唐、明均無法解決,而大清卻可以搞定,這實在是有意思。

為何漢、唐、明都解決不了遊牧民族問題,清朝可以搞定?

漢朝匈奴問題:自從西周王朝滅亡之後,中原大地就陷入了分崩離析的狀態,各諸侯國為了爭霸和兼併,相互之間打得不亦可乎。在此背景下,匈奴在草原上崛起並不斷南侵,以致秦、魏、趙等國被迫修建長城以抵禦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卻敵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漢朝建立後,劉邦御駕親征匈奴,在白登山被冒頓單于圍困,差點被俘虜,後靠和親才躲過一劫。到了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屢次深入大漠追擊兄匈奴,以致漠南無王庭;東漢安帝年間,竇憲、竇固兩位大將再次反擊匈奴,迫使其西遷。不過,終漢一朝,匈奴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他們依然尋找機會進犯中原,如西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就是匈奴先挑起的。

為何漢、唐、明都解決不了遊牧民族問題,清朝可以搞定?

唐朝突厥、吐蕃問題:在大夥的印象中,唐朝是一個非常強盛的國家,周邊各少數民族紛紛前來歸順,唐太宗李世民還被尊稱為“天可汗”,實在是威風得很。不過,真實的歷史並非如此,大唐算是被少數民族欺負最慘的王朝之一,僅次於兩宋。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時,曾經賄賂突厥,並向其稱臣,以免他們在背後搞突然襲擊;李世民剛即位的第二天,頡利可汗兵臨渭河,也是給錢了事;吐蕃騷擾邊境的結果是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大唐強盛時,李靖、李績相繼率兵滅掉東突厥和西突厥,其中以李靖率三千鐵騎千里奔襲陰山突厥大營之故事最讓人津津樂道。但是,突厥、吐蕃這兩大問題並沒有解決,唐朝都城長安就屢次被吐蕃軍隊攻破,皇帝被迫逃難。後來,唐朝便和吐蕃簽訂一系列會盟,如“長慶會盟”。

為何漢、唐、明都解決不了遊牧民族問題,清朝可以搞定?

明朝蒙古、女真問題:1368年,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當時最優秀的將領率25萬虎狼之師直搗燕京,將統治中原大地近百年的“黃金家族”趕回草原上放牧,實現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夙願。此後,明太祖七次出兵漠北,將北元王朝打得分崩離析,其中以藍玉“捕魚兒海”之戰最為精彩。明成祖在位期間,五次親征蒙古,三犁虜庭,將蒙古韃靼、瓦剌、兀良哈等三部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不過,蒙古問題並未解決,後來他們還兩次兵臨北京城下,一是“土木堡之變”後,也先挾持英宗進犯京師;另一則是明嘉靖年間,因邊境互市要求得不到滿足,俺答汗進犯北京,嚴嵩不做任何抵抗。明朝末年,東北女真趁機崛起,不斷侵犯大明遼東各城,最終趁著李自成作亂之際進入中原。

為何漢、唐、明都解決不了遊牧民族問題,清朝可以搞定?

清朝蒙古問題:明朝末年,在女真崛起的同時,蒙古草原分成三大部分,分別是察哈爾蒙古、喀爾喀蒙古、厄魯特蒙古,其中又以厄魯特蒙古最為強悍。清軍入關之後不久,厄魯特蒙古準格爾部、和碩特部相繼崛起,並不斷挑戰中原王朝的權威。趁著“三藩之亂”,準格爾汗國首領噶爾丹東征察哈爾與喀爾喀,經常將效忠於大清的土謝圖汗打得灰頭土臉,並進犯清朝邊界,前鋒距離京師只有七百餘里,康熙被迫下令戒嚴。此後,康熙、雍正、乾隆與準格爾蒙古進行了長達七十餘年的戰鬥,並最終滅掉準格爾汗國,統一了新疆。乾隆時期,繼續出兵新疆平定“大小和卓之亂”,維持西域穩定。此外,將蒙古分而治之,外蒙古單獨管理,內蒙古則分成綏遠、熱河、察哈爾三個行政區,並建立“盟旗制度”。到了清朝中期,北方遊牧民族問題已基本解決,他們不再對中原構成威脅。

為何漢、唐、明都解決不了遊牧民族問題,清朝可以搞定?

由上述可知,對於遊牧民族問題,強漢、盛唐、剛明都無法解決,但被後人視為軟弱代名詞的大清卻可以搞定,其中之原因究竟何在?在“縱橫國史”看來,其實很簡單,即是“運氣”,只能說大清解決遊牧民族時機成熟了。蒙古先是跟明朝鬥了兩百多年,被打得分崩離析,沒有對抗大清的絕對實力。此外,北方俄羅斯崛起,並時常侵犯蒙古各部利益;蒙古夾在兩大強國中間,只能轉向文化上比較合得來的大清了。各位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