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古代五大著名地理學家,你都認識嗎?

裴秀

盤點中國古代五大著名地理學家,你都認識嗎?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 東漢尚書令裴茂之孫,曹魏光祿大夫裴潛之子。魏晉時期名臣,著名地圖學家。裴秀作《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製學。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酈道元

盤點中國古代五大著名地理學家,你都認識嗎?

酈道元(公元472年-527年 ),字善長,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平東將軍酈範之子,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地理學家。酈道元年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少時博覽奇書,後又遊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考察河道溝渠,蒐集有關的風土民情、歷史故事、神話傳說。酈道元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將等職,還做過冀州長史、魯陽郡太守、東荊州刺史、河南尹等職務。執法嚴峻,後被北魏朝廷任命為為關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蕭寶夤部將郭子恢在陰盤驛所殺。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且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但均已失傳。

沈括

盤點中國古代五大著名地理學家,你都認識嗎?

沈括根據太行山岩石中的生物化石和沉積物,分析出華北平原過去曾是海濱,今已東距大海已千餘里,而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滹沱河、涿水、桑乾河等沖積形成的。這是對華北平原成因(沖積平原)最早的科學解釋。沈括根據峭拔險峻的雁蕩諸峰頂部在同一平面上的現象,推斷雁蕩山是由流水侵蝕作用而形成:流水將疏鬆破碎的岩石、土壤等沖走,留下堅硬、固結而聳峭的山峰。 這種"流水侵蝕作用"的看法是十分正確的,直到18世紀末,英國的赫頓在《地球理論》一書中才提出類似觀點,比沈括晚了約700年。沈括還詳細記錄了各地發現的化石、並根據化石來推究古代氣候的變遷,解釋虹的大氣折射現象,科學地描述了龍捲風生成的原因、形態和破壞威力,用月亮的盈虧來論證日、月的形狀及海潮與月球的關係等等。沈括對自然地理的研究,在許多方面都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元佑二年(1087年),歷經十二年不懈的努力,沈括完成了奉旨編繪的《天下州縣圖》,圖幅之大,內容之詳,前所罕見。全套地圖共有二十幅,包括全國總圖和各地區分圖,比例為九十萬分之一。在製圖方法上,沈括提出分率、準望、互融、傍驗、高下、方斜、迂直等九個方法,並按方域劃分出"二十四至",從而大大提高了地圖的科學性。可惜南宋戰亂頻發,此圖竟毀於戰火之中,成為千古遺憾。沈括還首創了用"飛鳥圖"來繪製地圖,以代替傳統的循路步法制圖。"飛鳥圖" 也就是"取鳥飛之數",用的是飛鳥直達的距離,類似航空拍攝,這使地圖的精確度大為提高。沈括視察河北邊防的時候,還曾經把所考察的山川、道路和地形,在木板上製成立體地理模型,呈現給神宗。 這是中國地圖史上木質地形圖的第一次明確記載,比瑞士十八世紀出現的地理模型圖早七百年。

周達觀

盤點中國古代五大著名地理學家,你都認識嗎?

周達觀(約1266年-1346年),元代地理學家。字達可,號草庭逸民。溫州永嘉(屬浙江)人。元貞元年(1295年)由溫州港出發,奉命隨元使赴真臘(今柬埔寨)訪問,次年(1296年)至該國,居住一年許,至大德元年(1297年)返國。據所見聞,撰成《真臘風土記》一卷。記錄其山川草木、城郭宮室、風俗信仰及工農業貿易等,是珍貴的國際歷史文獻,有法、英、日文等多種譯註本。書中所記之都城,即今柬埔寨吳哥窟。由於他在《元史》中無傳,故後人對其生平所知不多。

一行

盤點中國古代五大著名地理學家,你都認識嗎?

一行(683年~727年),佛僧法號名。本名張遂,唐高宗弘道元年生於武功縣,玄宗開元十五年卒於古都長安華嚴寺。籍貫為邢州鉅鹿(一說魏州昌樂)。中國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和佛學家,主持修編新曆、最主要的成就是編制《大衍曆》。他在製造天文儀器、觀測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測量方面也頗多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