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ETINA2018丨从流行病学到人工智能:Wong教授谈全球性视力问题的解决方案

EURETINA2018丨从流行病学到人工智能:Wong教授谈全球性视力问题的解决方案

EURETINA2018丨从流行病学到人工智能:Wong教授谈全球性视力问题的解决方案
EURETINA2018丨从流行病学到人工智能:Wong教授谈全球性视力问题的解决方案

编者按:第18届欧洲视网膜专家学会年会(EURETINA 2018)于当地时间9月22日在浪漫音乐之都维也纳盛大开幕。本届大会涵盖多个主题,包括3D技术、AMD、眼影像学、葡萄膜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新药治疗与新技术、OCT、玻璃体手术、眼部肿瘤学、儿科学等,并将一如既往资助欧洲学者进行视网膜领域相关研究。

Wong Tien Yin教授是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SNEC)医学主任,是视网膜领域高级顾问眼科专家。在本次EURETINA 2018年会上,Prof. Wong发表了题为“解决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负担:从流行病学到人工智能”的演讲。《国际眼科时讯》前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Prof. Wong,就以上话题进行了专访。

DR筛查:AI潜力巨大

Prof. Wong表示,糖尿病是全球性疾病,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亿人,而这其中大约有三分之一(1.5亿人)都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对于全球的眼科医师来说,管理1.5亿DR患者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要做的工作确实很多。

鉴于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中DR的年度筛查非常重要。Prof. Wong表示,DR筛查既有传统方法,也有一些新的方式。传统方法就是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一次去看眼科,但目前来说,这一方法已经不够用了,因为全球的眼科医师只有20万名,满足不了1.5亿DR患者的需求。所以这一方法已经进行了改进,那就是眼底照相筛查。照相筛查的流程可描述为拍摄视网膜照片,然后由能够识别DR的专业人员来阅片,筛选出需要治疗的DR患者再转给眼科专家。这是目前可行的传统模式,在英国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效果不错,新加坡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这样的筛查工作。但在许多国家,这一方法依然很难实行,其原因就是没有能力培养那么多的专业阅片人员。

因此,Prof. Wong表示,“这就是人工智能(AI)的用武之地”。如果能够开发出能自动检测DR病变,自动判断是否需转给眼科医师的程序,将极大地缓解DR筛查对于眼科医师资源的负担。所以AI的应用潜力十分巨大。

EURETINA2018丨从流行病学到人工智能:Wong教授谈全球性视力问题的解决方案

视力障碍的三大“主谋”

另外一个全球性问题是视力障碍(vision impairment),这一问题影响了全球数百万人,尤以亚洲地区最严重,此外还有大洋洲和东南亚地区。“尽管得益于先进的白内障手术的实施,在某些地区视力障碍和盲的患病率有所下降,”Prof. Wong表示,“然而,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最引人关注的视力障碍问题主要是这三种:DR、青光眼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这些,才是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视力损害的关键原因。

OCTA:微血管病变VS.高血压

Prof. Wong的另一个研究领域是视网膜微血管异常与高血压的关系。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或稀疏度降低是原发性高血压的标志,OCT血管造影(OCTA)的出现为评估高血压对视网膜微血管的影响开辟了新的途径。“OCTA是一种新技术,我们可以在不造成侵入性损伤的情况下观察视网膜中的微血管,在不使用注射染料的情况下反复评估毛细血管和微血管”,Prof. Wong介绍道。

Prof. Wong的研究首次表明,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即使是没有视力障碍的患者,也会观察到毛细血管脱落和微血管的稀疏,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眼睛中可能存在早期微血管疾病,并可能发生在身体其他部位。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