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碗粥溫暖一座城 「紅日亭」成溫州民間公益慈善代名詞

未來網溫州9月21日電(記者 張冰清)1972年的夏天,五六位退休老人自發在紅日亭前向路人免費供應伏茶,拉開了紅日亭故事的序幕。

如今,“紅日亭”不僅成為了溫州民間公益慈善的代名詞,更是成了一張亮麗的“道德名片”。

夏送伏茶冬施粥,一做就是40年,每日風雨無阻,這不僅是溫州民間愛心慈善的縮影,更是溫州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體現。

一杯茶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红日亭”成温州民间公益慈善代名词

溫州的“道德名片”——紅日亭。未來網記者張冰清攝

夏送伏茶冬施粥 做一日容易做一輩子不易

如果說40年前,溫州創造了敢為天下先的“溫州模式”,那麼40年後,以“大愛溫州”為切口,溫州這座甌江之畔的溫暖之州,正在構築起一條由“人”到“城”,並走向全國的“道德鏈”。

46年來,孫蘭香和一群可愛的老人一路陪伴、見證著紅日亭成長。

去年五月,孫蘭香意外摔傷住院,不少人趕到醫院看望她,叮囑她一定要安心養傷,爭取早日康復。“傷筋動骨一百天”,正當不少人猜測,孫蘭香這一摔,可能要很久才會回來工作。沒想到的是,12天后,她在愛人的攙扶下回到了紅日亭。“我放不下這裡的工作,即使在家裡休息,心裡想的也是紅日亭。”孫蘭香說。

在紅日亭,還有不少老人像孫蘭香一樣,每天清晨5點多,就乘坐第一班公交車趕到紅日亭。她們說,“跟大夥兒一起做好事,大家說說笑笑,一天就過去了,日子過得很充實。”

一杯茶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红日亭”成温州民间公益慈善代名词

紅日亭的老年隊志願者正在製作茯茶。未來網記者張冰清攝

據瞭解,紅日亭的老年隊共有26名成員,年紀最大的88歲,年紀最小的則是62歲的孫蘭香,大部分是退休老人,雖然一年四季幾乎沒有多少時間“放假”,但老人們並不覺得辛苦,反而在這裡找到了樂趣。

他們不僅每天燒伏茶,還免費熬粥施粥,提供鹹蛋、油條、鹹菜等小食。“四季八節”時還供應芥菜飯、清明餅、端午粽、月餅、湯圓、糖糕等特色食物。

現在紅日亭還完善了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免費為老人理髮、義診等便民服務。

一杯茶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红日亭”成温州民间公益慈善代名词

紅日亭志願者們義務為老人們理髮。未來網記者張冰清攝

一杯茶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红日亭”成温州民间公益慈善代名词

紅日亭的“愛心義診”項目,來自市醫院的醫生正在為老人們量血壓。未來網記者張冰清攝

如今的“紅日亭”每天都有各類愛心組織或志願者前來幫忙,不僅如此,這裡還是當地高校和中小學校的愛心實踐基地。在“紅日亭”的影響下,溫州夏送伏茶、冬施熱粥的公益慈善點已有數百個,一杯茶一碗粥不斷溫暖著溫州。

這組承載著紅日亭老人及志願者善心、善念的數據,用“堅守”化作了響徹全國的“紅日亭”現象,成為綿延甌江南北的“伏茶地圖”,衍化成溫州民間愛心的代名詞。

紅日亭的老年隊裡有一位志願者前段時間剛剛過了自己的80大壽,但是這一次,卻沒有在酒店裡大擺酒席,而是將家裡孩子準備孝敬老人的錢拿出來做善舉。在紅日亭裡煮了壽麵邀請附近的老人一起過壽,這位老人笑著告訴記者,過生日光自己開心怎麼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這麼多老人陪著自己一起過壽,他覺得很有意義。

而老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面是出於善心,另一方面,則是溫州市近年來的婚嫁移風易俗工作的順利開展。

紅白喜事“減肥瘦身”,曾經大操大辦現在簡約成風

溫州市自2016年被列為全國“移風易俗”試點地區以來,大刀闊斧整治婚喪禮俗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積累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可操作的典型樣本,湧現出婚事新辦的“文成樣本”,喪事簡辦的“樂清模式”,殯葬改革的“永嘉經驗”等,初現“婚禮簡約不簡單,喪事簡辦倡新風”的現代文明禮俗。

文明也是生產力。延綿溫州全城的紅日亭“慈善地圖”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現象,就是溫州精神文明底蘊的彰顯。

在溫州,過去辦喪事,一般家庭都會搭棚設宴、擺流水席,擺得越多、出手越闊綽就越顯得子女孝順。一場喪葬辦下來,一家人十幾年的積蓄就基本耗光。

溫州市有關部門曾經組織了一次網上民意調查,七成以上受訪者希望辦喪事費用在5萬元以內。經過幾年“喪事簡辦”整治,溫州市樂清市節約社會資金10億多元;瑞安引導、制止各類出大殯活動1263例。

與此同時,溫州市要求全體黨員幹部認真執行《關於嚴格規範黨員領導幹部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率先為民眾做表率。規定明確要求黨員幹部婚宴人數要控制在200人以內,嚴格執行婚喪喜慶報告和公示制度,做到事前報告、事後備案、違規問責。

溫州市樂清市天成街道萬橋片區曾發生一件事,一名90餘歲的老奶奶去世,老奶奶的家人謹遵其遺願,簡單辦了10桌酒席,另捐出了5萬元獻了愛心。

除白事外,溫州市各縣(市、區)的“婚事新辦”也是八仙過海各亮新招:泰順縣是著名的廊橋之鄉,該縣推出“廊橋為媒”結同心活動,組織青年人在廊橋文化公園舉行集體婚典;永嘉縣推行“婚禮進文化禮堂”活動,樂清市依託雁蕩山夫妻峰、市區文化廣場,推廣婚事新辦……

今年七夕,一場簡約的集體婚禮在溫州市江心嶼陽光草坪舉行,九對新人攜手走上舞臺,許下愛情宣言。這是溫州市深化“婚事新辦”改革的一大舉措。

今年8月,溫州市兩辦下發《溫州市移風易俗改革攻堅年行動方案》,決定開展為期一年的移風易俗改革攻堅年行動。各地紛紛出招、頻出實招,出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好現象。

溫州市鹿城區率全市之先對公職人員婚宴規模作出限制,規定黨員幹部及公職人員宴請客人單方不超過20桌;婚宴餐標城區不超過3000元1桌,農村地區不超過2000元1桌;非親屬收送婚慶禮金不超過每人300元,婚禮車隊總數不得超過6輛,獲社會普遍點贊。

數據是枯燥的,但也最能說明溫州這場移風易俗改革成效——溫州“社會道德環境公眾滿意度”較2016年增長8.93%(其中“婚喪嫁娶鋪張浪費改善”得分提高最多),提升幅度和提升位次均居浙江省第一,實績評價浙江省排名第1位。

“移風易俗百萬網民簽名寄語活動”參與人數超20萬。其中,樂清市自實施喪葬禮俗整治以來,共有辦喪活動7167例,為全社會節約資金14多億元.....

一串串優異的成績,見證著溫州市移風易俗試點工作“尖子生”的努力,也蘊含著溫州因地制宜,善作善成的移風易俗“溫州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