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記得童年時曾經看過趙本山老師的一部小品,裡面有句臺詞令人忍俊不禁:“6級木匠,相當中級知識分子“。這話本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在咱們乾隆爺的年代是真真切切實行的,造辦處一個外聘的臨時工,都要比縣官的工資要高。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乾隆


愛說歷史的娘娘曾經寫過一篇關於紫禁城建成的文章,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說的就是紫禁城是由香山幫建成的,這幫木匠技藝精湛,自明朝以來地位便很高。到了清代,皇家對木匠尤其寬待,間接導致清代木工產業的發展。大量民間木工高手入宮工作,而這些木工工作的單位便叫做造辦處。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木匠


清代的造辦處是專門為皇家打造日常用品的部門。從康熙年間一直存在到溥儀出宮,前前後後為清宮服務了200多年。造辦處不光製作傢俱,還製造玻璃、匣裱、鐘錶、畫作等等,可以說皇家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他們。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木匠


今天,咱們具體說說木匠,能進到紫禁城當木匠的那都不是等閒之輩,都是從全國各地精選出來精英中的精英,待遇自然是沒得說。入宮之前,便有地方機構先發給這些木匠一筆安置費用,乾隆年間是根據具體情況60~100兩不等。進到宮中,宮中還要給發一筆安家費用,大約是60兩白銀,包吃包住,還可以攜帶家屬。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木匠


乾隆時,木匠的工資分成三個等級,末等是一月6兩,二等是8兩,頭等是10兩。如果工作完成得好,還有金額不等的獎金。比方說,一個木匠做完了活計,造辦處的管事根據完成情況先擬定獎金,再交給皇帝聖裁,通常情況皇帝實際給的賞賜會比造辦處申請的要高,以顯示皇恩浩蕩。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木匠


當時一個普通木匠的賞銀就已經比當知縣的俸祿要高了,即便是一些大官都要自愧不如。例如才高八斗、大名鼎鼎的紀曉嵐,他一年的俸祿是180兩白銀。咱們不拿他跟頭等木匠比較,就和處中間值的普通木匠比較,二等工資一月8兩,算下來一年是96兩,加上地方和皇家的安置費用,保守估計都超過200兩,這還沒算獎金,如果拿一個頭等木匠跟紀曉嵐比,估計差距就更懸殊了。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紀曉嵐


木匠平時裡的福利待遇也是沒話說,若是在紫禁城內,每天有午飯一份,若是去了圓明園那中午、晚上兩頓都管。除此以外,每年回鄉祭祖時,不僅帶薪休假,宮裡還支付盤纏。乾隆爺曾經表示,木匠是靠手藝吃飯,絕對不佔工匠的便宜。所以這些工匠沒有後顧之憂,全心全意的付出自己的高超技藝。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木匠


當然了,凡事有獎就有罰,在皇宮裡幹活,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因為你不知道何時何地一不小心就辦錯了差事,一旦做錯,便會受到懲罰扣工資,甚至還會被革職遣返原籍,永不再用。所以說,這份工作雖然好,但也不是一份鐵飯碗,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的,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

紀曉嵐才高八斗,憑啥還沒有木匠掙得多?聽聽乾隆怎麼說

乾隆


不過,咱們從傢俱製造的角度上來說,乾隆爺一直以高工資加高標準的方式對待這些木匠,卻也給我們清代的木工傢俱業帶來了一番空前的高峰,開創出新的審美和風格,在歷史的木工製造領域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