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加速器吳玲偉:產業內創和外投或成雙創發展新動能

AA加速器吳玲偉:產業內創和外投或成雙創發展新動能

AA加速器創始人:吳玲偉

9月14日,第二屆閩籍互聯網領袖峰會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舉行。AA加速器創始人吳玲偉發表了以《一城一中心,用加速助力區域產業升級》為主題的演講。創業一直在路上,吳玲偉一直認為創業是一個不斷學習、思考、修行的過程。

她的主要觀點如下:

1、今天投資的動能,正在從民間轉到產業資本,要想持續活下去,必須要往垂直細分的專業資本或者以產業為驅動的產業資本走。

2、投資的調性越來越維穩,因為這一年割韭菜割怕了。實體經濟、技術創新和3-6線城市消費升級文化升級是未來的主流。

3、創業的成本越來越高,並不是屌絲和平民都可以創業,但此刻仍堅持創業的更值得認真對待。

4、創業的動能越來越聚焦,擠掉了一些為創而創的泡沫,未來創業的動能會轉化到產業驅動的內創和外投上。

5、上市公司和產業要轉型升級,靠存量進行轉型升級很難,甚至可能是個偽命題。它怎麼轉型升級,它必須要靠增量。增量主要來自於兩個:內創和外投。內創,通過引導內部大量的冗餘員工、冗餘高管去創業,給他們很好的創業機制。外投,只要有多餘的錢,一定要做生態鏈做產業基金提早佈局。

此次峰會由犀牛會、懂幣帝主辦,獵雲網,起風了協辦。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位閩籍互聯網行業頂級專家、知名投資人和精英創業

AA加速器創始人吳玲偉女士獲得 第二屆“金閩獎”2018年度閩籍傑出投資人、2018年度閩籍最具投資價值創業者 雙重獎項。

AA加速器吳玲偉:產業內創和外投或成雙創發展新動能

以下為AA加速器創始人吳玲偉分享實錄,獵雲網整理刪改:

我先介紹一下我的公司,目前我也做三塊內容。

第一,AA加速器,去年跟大家分享過,我們主要做創業加速和產業加速,目前不僅走創業加速,更多的是針對性地給一些大企業做內部內創和生態鏈佈局。

第二,配套加速器,做了AA加速基金,專門投在加速器裡面看得非常優秀的項目。

第三,區塊鏈實驗室。目前屬於一個行業內非常低調的專業服務機構,專門給產業加區塊鏈技術做區塊鏈架構、落地方案、鏈化方案。包括目前有一些新三板、pre IPO企業的鏈化,都是我們做的,這個領域需要紮紮實實驗證落地可行性。

所以現在有三塊業務。昨天魚頭講我得了最佳投資人。我說,你頒錯了,應該是最具投資創業價值獎,AA加速器,專注於產業加速和轉型賦能,ASTAR 產業+區塊鏈服務是目前最值得投資的兩個方向,我們都是做得最專業的。


AA加速器吳玲偉:產業內創和外投或成雙創發展新動能

因為我有基金,很多人會把我歸到投資人裡面。但我一直覺得,我是個地道的創業者,今天還在創業的路上。創業是一個學習、思考、修行的過程,比拼的是認知力和行動力,所以,我想和大家談談這半年裡面我的個人認知,今天的創投狀態,到底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第一,資本動能在轉化,從專業機構、民間資本轉向產業資本。

大家知道今年做基金的不好融錢、不好募資,做創業的不好融資,而且方向選擇越來越難。所以我經常給我們加速項目會說,今天與其要去找大量資本碰運氣,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參加各種大賽,不如認真地分析和考慮一下產業資本,就是大企業驅動的為生態佈局而設立的資本。

為什麼?你好不容易參加一個大賽,得了一等獎30萬到50萬,你可以活一個月。你拿了一個知名機構的300萬到500萬,你可以活一年。但是你如果能拿到產業資本的錢,有的是流量、供應鏈和市場,你可以持續活下去。所以應該往產業資本走,這是第一點,資本的動能在轉化。

第二,創業的動能在轉變,從”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轉向產業驅動的內創和外投。

過去所有人都可以創業,從去年到今年創業的成本越來越高,並不是屌絲和平民都可以創業。今天創業的動能會越來越聚焦,擠掉了一些為創而創的泡沫。所以創業的動能會轉化到產業的內創和外投上。

今天上市公司和產業要轉型升級,靠存量很難。我發現大企業主營業務轉型,簡直就是偽命題,實在太難了。所以它怎麼轉型升級,它必須要靠增量。什麼是增量?內創。大量的冗餘員工、冗餘高管閒得不行,必須引導它們去創業,給他們很好的創業機制,讓他們重新煥發主人翁意識。還有外投,只要有錢,一定要做生態鏈佈局。所以生態鏈佈局不是一定自己做一個新業務,而是去做投資,學會做生態鏈的產業佈局。今天雙創的升級,產業佈局、併購和投資會變成創業創新加速最大的動能。

第三,目前投資的總體方向:維穩,資本會越來越聚焦在看得清楚的領域。

再看今天的投資,投資今天越來越難,即使是手裡握著錢的一幫人,他敢投項目嗎?也很難出手。很多人問我,你有沒有好項目給我推薦一下。我給他推薦,這項目真好。他說,真的好嗎?有錢的時候,他想都不想就投。但現在給他推薦了,他還要想一下,因為這幾年割韭菜割怕了。

AA加速器吳玲偉:產業內創和外投或成雙創發展新動能


所以這幾年投資的調性是維穩,所以投資往哪投呢?我總結了幾點。

第一點,迴歸實體經濟,越來越看重你擁有什麼樣的資產、流量和現金流數據。

第二點,技術創新,這是今天最大的紅利。今天國家新舊動能轉化,包括中美貿易大戰,最核心的機會都聚焦到了技術上。如果創業早期還有值得投的話,相對容易退出的領域,就是技術創新。

第三點,三到六線城市的消費升級和精神升級。這在今年和明後年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維穩的方向,比如抖音、比如拼多多,都是這些人群支撐起來的,這個勢頭勢不可擋。

如果你是實體經濟加上技術創新,還能下沉到三四五線,這是一個極好的方向。

另外,我還想和大家聊一聊個人對於當下企業發展趨勢的看法。因為我自己在很早以前一直研究組織管理。

第四、我發現企業有一個明顯的趨勢,企業輕化、小化、去中心化。

雖然今天區塊鏈跌宕起伏,但是去中心化的趨勢是不停息的。企業去中心化是什麼概念呢?就是今天90後驅動的掌控型、全職型的企業組織會轉向合作型、適用性的合作模式,按項目合作、體外合夥人關係。

一個企業的全職員工越來越少,會越來越多的外包和通過項目建立合作模式。比如前一段我的同事,跟我說,我要離職。我特別捨不得,我說,你走了我怎麼辦?她說,我們可以離婚不離家。因為我在這邊乾得很習慣,沒有挑戰了。能不能最重要的事給AA做,其他常規的交給別人做,每個月這幾天我做這些事,其他時間放我走,我做自己想去嘗試的事。

後來我想,這個模式很好,我不需要養全職的人,她又可以做她想做的事,而重點的事情我和之前沒有區別。我還可以用低的成本,讓積極的年輕人往上衝。所以我跟她來籤項目合作的協議,她 仍然還是我的總監,但是我在這件事上花的錢少了質量沒低,而她也有動力去做更多的事情,關鍵是在她的心裡她是自由的。

所以未來企業一定是這樣的趨勢,很多優秀員工可以有工作室,個人能力驅動他做。你可以重新去思考核心價值到底在哪,留下最有價值的部分,其他全部合作外包。這是未來企業組織必須要面臨的狀態,剛剛分享的創投三個趨勢加上這個組織發展的趨勢,是4個非常重要的認知。

AA加速器吳玲偉:產業內創和外投或成雙創發展新動能

我也講一下AA今天的變化。

AA做創業加速做到了中國的領先,創業加速是一個非常情懷的事情。我們去年轉型做產業加速,專門幫大企業和上市公司,以及政府的重點扶持產業做創業加速。把創業加速跟產業需求緊密捆綁在一起,這樣產業加速真正成為創業加速的入口和出口。這是我們在去年轉型的一個內容。

實體經濟未來會越來越重要,因為AA過去做內容太軟,所以我們從去年開始做軟硬結合。在每一個城市推產業加速中心,大家知道每個地方過去做了大量的眾創空間,而沒有內容,那麼多的空間變成空城,政府也很焦慮,產業也很焦慮。我們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幫每個城市的核心地帶打造產業加速中心,變成創業園和空間的賦能中心。通過加速中心,打造技術成果展示和轉化,打造當地產業加速中心,包括剛才我說的為產業解決創業加速和轉化的問題。在當地建立產業加速聯盟和投資人中心,去解決創業的對接問題。另外幫當地的空間和產業園解決產業智庫和內容服務培養的問題。

我們認為任何一個城市不用多,只要有一個產業加速中心,去真正賦能所有的空間、所有的產業園。

這就是我們從去年到今年做的事情。目前我們做的像西安、重慶、上海、青島等地、美國硅谷、下週會去新加坡,新加坡會有跨境加速,跟中國區域政府合作,把那邊的技術引導到這邊的產業園裡面,把這邊的優質企業以新加坡為軸心拓展東南亞市場。我們現在做了幾個產業加速中心,我們希望今年能做5-10個產業加速中心。我們在福建沒有做,希望福建有很好的合夥人跟我們合作。我們希望的合夥人是擁有很好的珍珠的人,包括政府需求、產業資源、創業影響力等,而我們就是那根線。這是我們去年到今年做的巨大轉型,也非常受各個地方政府的歡迎,我們希望能把此事做紮實,那麼一定是對今天的中國有非常大的價值和意義。

另外再講一講就是區塊鏈,其實AA做區塊鏈的時間不短。但是因為我的古典投資人的屬性很強,所以從來不對外交流,這個事情需要摸索和實踐。我們做區塊鏈實驗室這件事情上,從一開始我們沒跟幣太掛鉤。我們做的第一個項目是非常有身份的項目,要IPO的項目。我們當時給這個項目做,核心是希望通過區塊鏈解決企業生態協同和激勵問題,實現近萬家企業共享服務、共享客戶的問題,我們幫助搭建整套思路和架構,並且幫助搭建團隊進行實踐。

這條路很正確,區塊鏈未來解決生態協同、用戶黏性和去人為的信任化問題,這是必然趨勢。這些在上市公司、傳統企業都需要鏈化,這個市場巨大。

今天我們就是做這個,我們第一期做了接近8家企業。這些企業都非常大,三個新三板公司,兩個pre IPO公司。我們幫他們建立整體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架構、幫助他們搭建技術團隊並進行試點推進,我認為目前我們在走一條對的路。

福建人是非常善於賺錢,但是在區塊鏈這件事情上,也許我們真的要打一個持久戰。因為區塊鏈是一個產業,而不是一個交易、一場投機。當你把它當做創業的時候,你就豁然開朗,關鍵是誰在勤勤懇懇、在驗證、在落地、在經營、在規模化。

所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相信未來,做好自己相信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