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首宋词,抒写了作者思乡念妻之情,情感深厚,耐人寻味

《石州慢》,词牌名,一作《石州引》,又名《柳色黄》。词人几首出名的词作,以《石州慢》作为词牌名的就有两首,可见词人对此调的钟情。

《石州慢·寒水依痕》

宋代:张元干

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情切。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这一首宋词,抒写了作者思乡念妻之情,情感深厚,耐人寻味

词意

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这一首宋词,抒写了作者思乡念妻之情,情感深厚,耐人寻味

此词不愧为“天涯落寞,望远思家”之作。词的上阙主要描写了早春的景色。早春的景色,以冷、寒、清、为主要基调,特意渲染出一种凄冷、萧瑟的气氛。冰凉的河水荡漾出依依的波痕,“早路随类影,寒水各依痕”,引用杜甫《冬深》的诗句,说明了此词的时间,冬尽春来,点出了初春的时节。后两句引用杜甫“更复春从沙际归”,春意渐回,沙际烟阔。一个“渐”字充显了春之活力与魅力,彰显了春给词人带来了新的希望,拂去冬的迷茫。就连溪边的梅花,也冲破花苞的限制,争先恐后地在冷春中开放,因晴空照耀而香气扑鼻;梅花开放是词人在初春中看到的新生希望。然而,这生机勃勃的梅花也不能抹去词人心中的“恨”,也无法抹去词人心中的无限忧愁。“天涯旧恨”,是上阙的主旨,由此,词人从对景色的描写渐进抒情。词人在外漂泊,与亲人天涯一方,心中的恨无奈又疼痛。消魂者,便是自己。长亭外,古道边,自古长亭多离别。重山重峦叠嶂,在春的迷雾中展现出黛青色。可惜这青山之青,万山之美景,已经入不了词人之眼,剩下的,只是无尽的哀愁和思念之苦。

换头“情切”二字一顿,承“愁来”过片,自然接上写想像中爱妻在家情况的三句。“画楼深闭”,丈夫离家,妻子珍重芳姿以自守,可见深知其为人。“暗消肌雪”,说妻子也因为思念而憔悴;形容其雪肤花貌,说她是佳人丽姝,正词人笃爱娇妻、渴望相见的心情的体现。然人分两地,孤负了大好时光。“孤负枕前云雨”,说得毫无保留,夫妻“情切”是可以理解的,若以为这是“借夫妇比喻朋友”,写政治寄托,似乎不要这样措词。“心期”三句,更写出夫妻间的真情实感,若作政治隐语,愈加勉强。词人在外虽久,已有归期可计,故曰“得到再相逢,恰经年离别”。倘说成是“望天意之回”、“望谪者复用”,则朝廷之赦回,又岂可预先料到日期而写人词中?所以寄托之说不可信。

这一首宋词,抒写了作者思乡念妻之情,情感深厚,耐人寻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芦川词》云:“今观此集,即以此二阕(即因词获罪除名的送胡铨及寄李纲的二首《贺新郎》)压卷,盖有深意。其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然其他作,则多清丽婉转,与秦观、周邦彦可以肩随。”朱孝臧此辑本不选其慷慨词而仅录其婉丽之作,自是缺陷。我们正不必在其儿女笔墨中去寻找志士的悲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