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管 樺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黃 河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人活著,很難不成為記憶的負擔者。年老了,就越易懷念舊事。有些事,已經久遠了,已不那麼清晰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前,那時,我和管樺、大為同志,都是抗日戰爭中的文藝戰士。人們說那時我們都很年輕氣盛。這也不清晰了。然而,唯一使人難以忘懷的,是那種在艱難困苦中結下的同生死共患難,親如手足的革命友誼。它,伴隨著我們度過了整整半個多世紀。這,再也清晰不過了!人們常說往事如煙,如夢如幻。其實不然。儘管回憶有時使人愉快,有時令人痛苦。

管樺的驟然去世,使我陷入了一片茫然!欲哭無淚。我難以接受這悲苦的現實。我呆望著窗外樹枝上那搖曳的秋葉,語塞良久,很多往事泉湧般向我襲來,猶如昨日。待我稍稍平靜下來,才喃喃自語道“他,走了!”

人,總是要走的。這無法迴避,對此我並非沒有一點精神準備。因為我們都已至耄耋之年。都是夕陽雖好,“只是近黃昏"的人了。但是,使人萬萬沒想到的是他走得竟這樣突然!因為,之前我們曾約定好,等年關孩子們都歸來時,我們仍像往常一樣,歡聚一起共度春節。因此,我彷彿又覺得他並沒有走,他只是從田野裡走來,又向田野走去!

我和管樺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在抗日戰爭的硝煙戰火中相識,又並肩戰鬥到最後勝利的。我們一起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冀東抗戰、遼瀋戰役、天津戰役、挺進南中國的戰鬥。之後,我們又都定居生活、工作在首都北京,至今已近六十年,幾乎沒分開過。那時,我在空軍做文化工作,他在中央樂團搞文學創作。只要一有空閒,不是他來看我,就是我去看他。我們促膝談心,談生活,談創作,談天談地,海闊天空。也就是在他的家中,經他們介紹認識了並後來成為我鍾愛的妻子——韓明達同志。

五十年代,管樺住在西城石板房衚衕一個小院,屬中央樂團創作組的住地,同院住有李煥之、鄭律成、張文綱等老友。他的兩間狹隘的居室併兼用作臥室書房和寫作。窗前種滿鬱鬱蔥蔥的竹叢,當時,石板房是我唯一地去處。有時我和大為一進門,管樺便熱情地喊道:“快,黃河和大為來了,今天吃烙餅吧,我知道他們愛吃烙餅。“那時是糧食定量配給制,他不夠吃,我們每次都帶些剩餘糧票留給他,權作補助。有時鄭律成去水庫打魚,回來大家又能美餐一頓。每次都是大家還沒坐定,管樺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他剛剛寫就的或詩或詞或散文的章節,強拉我們聽他用濃重的鄉音朗讀起來,並要對他的文字語言進行斟酌推敲。他常說:文章用字在“當”不在“奇”,“當”能生“奇”。我每次都被他對創作的專注和執著所感染。也非常願意充當他的第一讀者。那時石板房成了我們獨有的審美空間。

管樺是一個充滿性格魅力的人。他正直善良,古道熱腸,他沒有虛誇和浮躁。他總給人一種安定感,沉穩、踏實,使人確信人的創造力。我常想到偉大作家托爾斯泰那句話:“人的精神上的美,首先是單純。”管樺就是這樣的人。

“文革”前,他深入生活,在他的家鄉安家落戶,和農民兄弟同甘苦共歡樂。這時期也是他創作的高峰期。他寫了詩歌、散文、中短篇小說等大量作品。如《田野上》、《三支火把》、《葛海》,還有至今仍在傳唱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是何等美麗的語言啊!他後來完成的名篇《小英雄雨來》,曾感染激勵著成千上萬的少年兒童。中篇小說《辛俊地》,應看做是他的里程碑性的作品。我曾被它深深地吸引和感動。可是,那時寫英雄人物,必須符合“高大全”的公式。只准單方面的塑造人,不準寫人的多方面。因此,《辛俊地》被打成大毒草長達十年之久。十ー屆三中全會後オ得以平反,重放光彩。後來他又艱苦地完成了從七十年代開始創作的近170萬字的長篇小說《將軍河》,竟耗去他近十年的精力。1966年8月,管樺被召,離開農村回城,參加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運動。那時,造反奪權的浪潮已席捲京城,席捲全國。紅衛兵已經走上街頭、工廠、機關、學校、無所不在,無數正直的人,知識分子、教師、幹部,一個個被打翻在地。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風暴,管樺一直保持著冷靜和沉默。很快中宣部被“砸爛‘’了,中國文聯被“砸爛"了,北京市文聯也被“砸爛”了!當作家老舍被紅衛兵瘋狂地圍攻揪鬥並用皮帶抽打時,管樺竟不顧一切地伸出雙臂,用自己的身體護衛著他。於是有人狂叫著“揪出管樺”…不久,老舍先生竟投身太平湖,化作幻影悲憤而去……作為烈士子弟的管樺,最終也沒逃過文化大革命”的劫難。不久,我也遭批鬥罷官。1969年,一號通令,舉家遷往雲貴高原“五七幹校”勞動。行前,管樺趕來送我,並語重心長地說:“去吧!那裡有山,有水,有綠色。得空,想辦法寫點抗日戰爭回憶錄什麼的。相信總會風回浪卷,一切還會好起來的。”並告我,李婉也要下放良鄉公社......。在貴州幹校期間,我們不斷有書信往來,不少信件,至今我還完好地保存著。勞動空隙中,我常讀起在東北解放前夕,一次連續的急行軍時,他寫給我的那首小詩:“望不盡的田野/望不盡的遠方/無邊的白雪/靜靜的波浪/長長的行列/鋼鐵的城牆。/炮車隆隆刀槍兒響亮/戰馬蕭蕭鈴環兒丁當/打一個殲滅戰又ー個殲滅戰走沒了太陽又走出了太陽。"小詩伴我在茶山勞動,它給予我無限鼓舞和寬慰。

“文革”過後,我們又都回到北京。我仍在空軍工作,他主持北京市文聯工作,我們又重新得以在一起暢談和歡聚。沒想他竟先我而去!

管樺走了!他走得平靜而安祥,他走完了八十一年艱辛的人生路程,他完善了自己。他把一生無私地獻給了他熱愛的土地和人民。他得到的是人民對他永恆的懷念。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戰爭年代三個生死與共的戰友建國後成了三個親如兄弟的家庭

(左)劉大為夫婦、(中)管樺夫婦、(右)黃河夫婦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三劍客和小提琴手

五十年代初管樺黃河劉大為蘇志遠在北京北海公園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黃河(左)、管樺(右)在戰爭年代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抗戰初期,穿著繳獲的日軍大衣在冀東

(左)劉大為、(右)黃河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晚年黃河和劉大為在三亞

劉大為(左)、管樺(右)在戰爭年代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晚年管樺、劉大為在中央電視臺專題節目中當嘉賓講述冀東抗戰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高竹臨巨浪

管樺

高竹臨巨浪,

風雲吼聲急,

枝立風雨中,

葉閃電光裡,

內心何平靜,

默然寂無聲。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走進我思想的竹林

管樺

我沒有任何理由

要求別人承認

我認為的美好事物

但是我以最快的腳步

走進我思想的竹林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祖國頌

管樺

為什麼走進無邊竹林的時候,總會給我一種新的喜悅和力量,挺拔雄健的氣概,覆蔭大地的繁枝密葉,冰雪風霜裡也不曾褪色的蒼翠碧綠,使我想到偉大祖國和她深藏著的一切神聖的東西。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群峰壁立太行頭,天險黃河一望收。

兩岸烽煙紅似火,此行當可慰同仇。

朱德詩一首 黃河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彈指四十年,又臨寶塔山。

試尋舊時路,一步一留連。

——1983年隨中國文聯代表團重訪離別四十四年的延安,於延安文藝座談會舊址感賦五言一首志念 黃河

附管樺簡介:

管樺 (1921~2002)

原名鮑化普。河北豐潤人。中共黨員。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1942年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學系。歷任冀東區黨委機關報《救國報》隨軍記者,冀東軍區政治部尖兵劇社文藝隊副隊長、隊長,冀察熱遼軍區文工團副團長,東北野戰軍九縱(4野46軍)文工團副團長,東北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員,中央樂團創作員,北京市作協駐會作家。

第五、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北京分會主席,一級教授。

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將軍河》、《深淵》,中篇小說《辛俊地》,短篇小說集《三隻火把》、《山谷中》,詩集《兒童詩歌選》,《管樺中短篇小說集》,《管樺文集》(六卷)等。

解放戰爭中曾立大功一次。歌劇劇本《歸隊立功》(合作)受到冀察熱遼軍區通令嘉獎並榮獲朱德獎章,《飛虎山故事大合唱》獲國際三等獎,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及同作曲家合作的歌曲《快樂的節日》、《我們的田野》、《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等均獲國家一等獎。

附黃河簡介:

黃河(1923~2013)

河北霸州人,早年就讀於河北省立師範學校,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離校參加革命。1937年底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深造,抗日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尖兵劇社音樂隊隊長,後一直在部隊從事隨軍記者,宣傳文化,藝術工作,先後任東北野戰軍九縱、4野46軍、兵團,軍區及空軍文工團團長、空一軍政治部副主任、空軍文化部部長及空軍政治部研究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早年習音樂作曲,晚年專攻書法。為中國文聯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炎黃文化協會理事,中國先秦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及空軍書法家協會副會長。

附劉大為簡介:

劉大為,(1925-2004)

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共黨員。1938年參加革命。1939年入黨。1939年至1940年在冀熱察黨校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十三團宣傳隊長、軍區特務二連指導員、軍區政治部幹事、軍區尖兵報編輯、冀熱遼軍區尖兵劇社文藝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新華社駐東北野戰軍隨軍記者、東北野戰軍九縱二十七師(4野46軍138師)團政治處主任、師宣傳科長等職。建國後任軍委空軍文化部首任文藝科長。抗美援朝時期參加第一、二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任代表兼總團文工團副政委。《解放軍報》機動記者。總政文工團編導等職。

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冀察晉文藝研究會常務理事、冀熱遼分會副會長。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第一第二屆全國文代會代表。主要作品有散文《南進路上》三聯出版社出版、通訊《志願軍英雄張積慧》新華社、人民日報通稿、話劇《安第斯山風暴》(與丁裡、白雲亭合作)總政文工團演出、歌曲《我們的旗幟到處飄揚》(劉大為詞黃河曲)抗戰時期曾流傳於國共兩軍、併入選九.一八以來名歌選、電影《水庫上的歌聲》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等。作品《南進路上》曾被選入建國初期中學語文教材。作品結集《劉大為文集》4卷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獨立功勳榮譽章。


——選自四十六軍內部刊物[愛晚情音]2002.10.10。

向[愛晚情音]前輩致敬!

感謝[愛晚情音]主創者後代!

過去的事情……懷念管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