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管 桦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黄 河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人活着,很难不成为记忆的负担者。年老了,就越易怀念旧事。有些事,已经久远了,已不那么清晰了。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前,那时,我和管桦、大为同志,都是抗日战争中的文艺战士。人们说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气盛。这也不清晰了。然而,唯一使人难以忘怀的,是那种在艰难困苦中结下的同生死共患难,亲如手足的革命友谊。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整整半个多世纪。这,再也清晰不过了!人们常说往事如烟,如梦如幻。其实不然。尽管回忆有时使人愉快,有时令人痛苦。

管桦的骤然去世,使我陷入了一片茫然!欲哭无泪。我难以接受这悲苦的现实。我呆望着窗外树枝上那摇曳的秋叶,语塞良久,很多往事泉涌般向我袭来,犹如昨日。待我稍稍平静下来,才喃喃自语道“他,走了!”

人,总是要走的。这无法回避,对此我并非没有一点精神准备。因为我们都已至耄耋之年。都是夕阳虽好,“只是近黄昏"的人了。但是,使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走得竟这样突然!因为,之前我们曾约定好,等年关孩子们都归来时,我们仍像往常一样,欢聚一起共度春节。因此,我仿佛又觉得他并没有走,他只是从田野里走来,又向田野走去!

我和管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抗日战争的硝烟战火中相识,又并肩战斗到最后胜利的。我们一起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冀东抗战、辽沈战役、天津战役、挺进南中国的战斗。之后,我们又都定居生活、工作在首都北京,至今已近六十年,几乎没分开过。那时,我在空军做文化工作,他在中央乐团搞文学创作。只要一有空闲,不是他来看我,就是我去看他。我们促膝谈心,谈生活,谈创作,谈天谈地,海阔天空。也就是在他的家中,经他们介绍认识了并后来成为我钟爱的妻子——韩明达同志。

五十年代,管桦住在西城石板房胡同一个小院,属中央乐团创作组的住地,同院住有李焕之、郑律成、张文纲等老友。他的两间狭隘的居室并兼用作卧室书房和写作。窗前种满郁郁葱葱的竹丛,当时,石板房是我唯一地去处。有时我和大为一进门,管桦便热情地喊道:“快,黄河和大为来了,今天吃烙饼吧,我知道他们爱吃烙饼。“那时是粮食定量配给制,他不够吃,我们每次都带些剩余粮票留给他,权作补助。有时郑律成去水库打鱼,回来大家又能美餐一顿。每次都是大家还没坐定,管桦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他刚刚写就的或诗或词或散文的章节,强拉我们听他用浓重的乡音朗读起来,并要对他的文字语言进行斟酌推敲。他常说:文章用字在“当”不在“奇”,“当”能生“奇”。我每次都被他对创作的专注和执着所感染。也非常愿意充当他的第一读者。那时石板房成了我们独有的审美空间。

管桦是一个充满性格魅力的人。他正直善良,古道热肠,他没有虚夸和浮躁。他总给人一种安定感,沉稳、踏实,使人确信人的创造力。我常想到伟大作家托尔斯泰那句话:“人的精神上的美,首先是单纯。”管桦就是这样的人。

“文革”前,他深入生活,在他的家乡安家落户,和农民兄弟同甘苦共欢乐。这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他写了诗歌、散文、中短篇小说等大量作品。如《田野上》、《三支火把》、《葛海》,还有至今仍在传唱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何等美丽的语言啊!他后来完成的名篇《小英雄雨来》,曾感染激励着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中篇小说《辛俊地》,应看做是他的里程碑性的作品。我曾被它深深地吸引和感动。可是,那时写英雄人物,必须符合“高大全”的公式。只准单方面的塑造人,不准写人的多方面。因此,《辛俊地》被打成大毒草长达十年之久。十ー届三中全会后オ得以平反,重放光彩。后来他又艰苦地完成了从七十年代开始创作的近170万字的长篇小说《将军河》,竟耗去他近十年的精力。1966年8月,管桦被召,离开农村回城,参加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那时,造反夺权的浪潮已席卷京城,席卷全国。红卫兵已经走上街头、工厂、机关、学校、无所不在,无数正直的人,知识分子、教师、干部,一个个被打翻在地。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管桦一直保持着冷静和沉默。很快中宣部被“砸烂‘’了,中国文联被“砸烂"了,北京市文联也被“砸烂”了!当作家老舍被红卫兵疯狂地围攻揪斗并用皮带抽打时,管桦竟不顾一切地伸出双臂,用自己的身体护卫着他。于是有人狂叫着“揪出管桦”…不久,老舍先生竟投身太平湖,化作幻影悲愤而去……作为烈士子弟的管桦,最终也没逃过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不久,我也遭批斗罢官。1969年,一号通令,举家迁往云贵高原“五七干校”劳动。行前,管桦赶来送我,并语重心长地说:“去吧!那里有山,有水,有绿色。得空,想办法写点抗日战争回忆录什么的。相信总会风回浪卷,一切还会好起来的。”并告我,李婉也要下放良乡公社......。在贵州干校期间,我们不断有书信往来,不少信件,至今我还完好地保存着。劳动空隙中,我常读起在东北解放前夕,一次连续的急行军时,他写给我的那首小诗:“望不尽的田野/望不尽的远方/无边的白雪/静静的波浪/长长的行列/钢铁的城墙。/炮车隆隆刀枪儿响亮/战马萧萧铃环儿丁当/打一个歼灭战又ー个歼灭战走没了太阳又走出了太阳。"小诗伴我在茶山劳动,它给予我无限鼓舞和宽慰。

“文革”过后,我们又都回到北京。我仍在空军工作,他主持北京市文联工作,我们又重新得以在一起畅谈和欢聚。没想他竟先我而去!

管桦走了!他走得平静而安祥,他走完了八十一年艰辛的人生路程,他完善了自己。他把一生无私地献给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民。他得到的是人民对他永恒的怀念。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战争年代三个生死与共的战友建国后成了三个亲如兄弟的家庭

(左)刘大为夫妇、(中)管桦夫妇、(右)黄河夫妇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三剑客和小提琴手

五十年代初管桦黄河刘大为苏志远在北京北海公园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黄河(左)、管桦(右)在战争年代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抗战初期,穿着缴获的日军大衣在冀东

(左)刘大为、(右)黄河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晚年黄河和刘大为在三亚

刘大为(左)、管桦(右)在战争年代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晚年管桦、刘大为在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中当嘉宾讲述冀东抗战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高竹临巨浪

管桦

高竹临巨浪,

风云吼声急,

枝立风雨中,

叶闪电光里,

内心何平静,

默然寂无声。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走进我思想的竹林

管桦

我没有任何理由

要求别人承认

我认为的美好事物

但是我以最快的脚步

走进我思想的竹林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祖国颂

管桦

为什么走进无边竹林的时候,总会给我一种新的喜悦和力量,挺拔雄健的气概,覆荫大地的繁枝密叶,冰雪风霜里也不曾褪色的苍翠碧绿,使我想到伟大祖国和她深藏着的一切神圣的东西。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朱德诗一首 黄河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弹指四十年,又临宝塔山。

试寻旧时路,一步一留连。

——1983年随中国文联代表团重访离別四十四年的延安,于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感赋五言一首志念 黄河

附管桦简介:

管桦 (1921~2002)

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历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副队长、队长,冀察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野战军九纵(4野46军)文工团副团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央乐团创作员,北京市作协驻会作家。

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北京分会主席,一级教授。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将军河》、《深渊》,中篇小说《辛俊地》,短篇小说集《三只火把》、《山谷中》,诗集《儿童诗歌选》,《管桦中短篇小说集》,《管桦文集》(六卷)等。

解放战争中曾立大功一次。歌剧剧本《归队立功》(合作)受到冀察热辽军区通令嘉奖并荣获朱德奖章,《飞虎山故事大合唱》获国际三等奖,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及同作曲家合作的歌曲《快乐的节日》、《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均获国家一等奖。

附黄河简介:

黄河(1923~2013)

河北霸州人,早年就读于河北省立师范学校,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离校参加革命。1937年底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尖兵剧社音乐队队长,后一直在部队从事随军记者,宣传文化,艺术工作,先后任东北野战军九纵、4野46军、兵团,军区及空军文工团团长、空一军政治部副主任、空军文化部部长及空军政治部研究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早年习音乐作曲,晚年专攻书法。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炎黄文化协会理事,中国先秦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及空军书法家协会副会长。

附刘大为简介:

刘大为,(1925-2004)

河北省唐山市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1939年至1940年在冀热察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十三团宣传队长、军区特务二连指导员、军区政治部干事、军区尖兵报编辑、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文艺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华社驻东北野战军随军记者、东北野战军九纵二十七师(4野46军138师)团政治处主任、师宣传科长等职。建国后任军委空军文化部首任文艺科长。抗美援朝时期参加第一、二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代表兼总团文工团副政委。《解放军报》机动记者。总政文工团编导等职。

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冀察晋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冀热辽分会副会长。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第二届全国文代会代表。主要作品有散文《南进路上》三联出版社出版、通讯《志愿军英雄张积慧》新华社、人民日报通稿、话剧《安第斯山风暴》(与丁里、白云亭合作)总政文工团演出、歌曲《我们的旗帜到处飘扬》(刘大为词黄河曲)抗战时期曾流传于国共两军、并入选九.一八以来名歌选、电影《水库上的歌声》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等。作品《南进路上》曾被选入建国初期中学语文教材。作品结集《刘大为文集》4卷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选自四十六军内部刊物[爱晚情音]2002.10.10。

向[爱晚情音]前辈致敬!

感谢[爱晚情音]主创者后代!

过去的事情……怀念管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