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找理由,富人找方法

每天有300万人想找的副业榜样

作者 | 张星

穷人找理由,富人找方法

如果一个穷人因为穷困潦倒而遭到他人的嘲笑,这个穷人多半会从内心替自己做出类似的辩解:因为我没有一个好家庭,因为我没有有钱有势有本事的父母;因为我没有创业资本;因为我没有高学历;因为我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因为我没有贵人相助;因为我没有……

穷人总是有太多太多的“因为”。当他为自己的贫穷或不成功寻找开脱的理由时,财富正在悄悄地离他而去。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自觉地固守贫穷呢?为什么有些人却能不断地找到致富之路呢?

1982年,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19岁的生于贫穷山村的小伙子,拿着父亲给他的120元钱买了一个相机。不过,他买相机可不是用来玩的,而是由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谁能想到,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从一台百十元的相机起家,十几年后居然成为了中国民营汽车的第一人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拼搏故事呢?

这个小伙子就是李书福。他用那台相机在公园里给人照了半年相,存下了800元钱。

虽说在当时来看,这也算是小有成就了。但是李书福并没有因此满足。

半年后,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个更赚钱的路子——生产冰箱上的一种异型铁片。于是,他一狠心,放下了自己原本不错的照相生意,卖了相机,把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在家里自己开起了工厂。而这个工厂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书福自己。他每天坐在小板凳上,在老虎钳上夹、锤、钻、铣、磨,没日没夜地生产出所需的那种异型铁片,然后提着个大帆布包卖给当地的冰箱厂。就这样,一来二去的,李书福把自己原本的几百元搞成了几千元,几千元又搞成了几万元。

如果继续这样做下去,李书福也会成为当地一个富人,但是他没有满足。他并没有为这一点点成就而沾沾自喜,他还在寻找着更好的致富方法和路子。做得时间长了,李书福逐渐摸透了冰箱的各个部件,同时,他也发现了生产冰箱的关键所在——蒸发器。现在这并不算什么高科技,但在当时却因为技术困难,一直都是从国外进口,价格相当高。

于是,李书福决定自己开发生产冰箱中的这一最关键部件——蒸发器。可是他自己疯狂地试验了几天之后却并没有成功。

你可能会想,那李书福就此放弃了吗?当然没有了。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很简单,既然靠自己不行,那就找内行的人去!总会有人能行的。

于是,李书福到了上海,找到了相关专家。问题很快解决了,李书福回到台州开始试制蒸发器。自己还完全做不到,那就再找别人。他在一个化工厂找了个同学,帮他做实验,最后蒸发器研制成功,并且顺利生产出来了。很快,李书福垄断了当地的蒸发器市场,进而销售到了全国,上海、山东几家生产冰箱的大厂,干脆把所有生产冰箱的部件全交给他的厂子来加工。

于是,李书福就此发财了,仅那一年他就赚了200多万元,而那时的他也才不过21岁。再后来,李书福干脆自己生产起了冰箱。然而,1989年国家实行冰箱定点生产时,他受到了打击,冰箱厂不得不关门。

然而,李书福并没有就此沉寂下去,他又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子。他又生产起了当时还全靠进口的高档装修材料,并且再次大获全胜,每年赢利达数千万元。

再后来,他看到摩托车行业的前景,又打起了生产摩托车的主意。但是李书福又碰到了同生产冰箱一样的问题——没有“生产权”。不过有了上次的经验,李书福这次没有轻易放弃,而是通过与人合作暂时解决了问题。

不过李书福这个小小的协作摩托车厂并不被人看好,因为在当时有着很多国营的大型摩托车厂家,李书福这个小小的私人厂家又如何能挤得进去并立足市场呢?李书福就是李书福,他凡事总有解决办法!他研究生产起了当时基本上还无人涉足的女式踏板摩托车,仅仅七个月就获得了成功,从而打开了摩托车市场。

从摩托车跨越到汽车,李书福的“遇事想办法”这种思维方式同样起到了关键作用。当时,李书福兴起了自己办厂造汽车的念头,想法虽好,不过这种念头在当时看来根本就是行不通的,他也因此被人称为“疯子”。不过,这个疯子却有着一种解决问题的执著,最终,他通过与一家快要倒闭的国营小汽车企业的合作踏上了正式生产汽车的道路,也由此走上了他作为中国民营汽车第一人的辉煌之路。

从一个小小的照相个体户走到民营汽车第一人,从一个贫穷落后山村的小青年到成为中国的大富豪,李书福经历了很多坎坷。如果他被其中任意一个小坎给挡住了,停下了脚步,那么他的成功也许就不被我们所知了。

其实,在每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上,都有着很多坎坷。问题并不在于坎坷,而在于遇到坎坷之时,我们是否敢于拼搏,是否真正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寻找停步或退缩的理由,结果只能是失败,就只能沦落为平庸者。

那么,李书福又为什么能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儿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遇事不是为自己寻找各种开脱的理由,而是尽力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找再多的理由也是没用的,只有找到办法,才能解决问题,走向成功。

李嘉诚十几岁就出去谋生,好不容易从一个茶楼的小伙计做到一个小塑料厂的工厂主,没想到不久就因资金周转紧张而面临破产的危机。朋友们劝他把厂子卖掉算了,还债后再去做工也比现在强多了。在极度困难时,李嘉诚曾一度想到过自杀,但是生性好强的他不允许自己就这样失败。后来,他冷静下来,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操之过急,生产与销售配合得不好。然后,他从问题入手,想出了解决办法。他果断地收缩生产,把得力的工人派出去搞推销。他自己也背着产品跑遍了香港,拜访了上百个代理商。凭着优质的产品,他很快就得到了几个代理商的支持,并获得了一笔定金,终于渡过了难关。

在面临破产时,李嘉诚没有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他最终走出了危机。成功人士总是那些善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李嘉诚是这样,王永庆同样也是这样。

当年,王永庆的门市

旁边是日本大店,周围又有不少米店老字号

,只有200块钱资本仅仅十几岁的王永庆竟然还敢开米店,并且一举获得成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很简单,他想办法找到了自己的顾客。你们有老顾客,我新开张;你们资本雄厚,我缺乏资本;这些条件比不上你们,但我与人方便,送货上门,我的米更干净、质量更好。就这样,王永庆找到了自己的顾客群,米店就这样生存下来了,并且越干越红火。

其实,出现危机,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很多时候,危机和问题意味着转机,或者说新的机遇,只不过需要先找到一种催化剂来催化这个机遇。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这种催化剂。当你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时,你也就抓住了转机。

一个四十多岁没有什么文化的中年人失业后能做什么呢?虽然他以前曾经在伊利做到大经理的位置,那么他的出路又在哪里?

当年的牛根生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呢?他并没有抱怨,抱怨命运为何如此不公,让自己这样一个努力的人经受这样的折磨;他并没有怨愤,怨愤以后的生活该如何去过。牛根生想既然自己被别人推了出来,那么这会不会也是一个机会,逼着自己去做一番事业呢?

有谁能想到,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在这个四十多岁失业的中年男人手上,又诞生了一个中国的名牌奶企——蒙牛。

谁能说,坎坷、危机、问题不是一种机会呢?问题在于你是怎样做的。是抱怨命运的不公,是给自己的停步和退缩寻找理由?还是迎难而上,敢于拼搏,想办法解决当前的问题呢?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和命运。

所以,我们再遇到坎坷时,要敢于拼搏,积极想办法摆脱危机,解决问题。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危机、挫折、挑战和问题,不要因出现危机而胆怯,而停步或退缩不前。相反,要把出现危机看做重新评价自己,评价自己的事业,否定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新机遇。

停止抱怨,不要把导致厄运的原因都归于外因,多从自身和内部找原因。

不要轻易放弃,应努力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找到问题的症结之后,应努力想办法解决它,并不断地付诸行动检验。

如果通过努力后,无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求助于他人,求助于专业高手。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后,应该立即解决问题。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的,应先创造条件,然后再努力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项目已经无法挽救,可以丢下它,再去寻找新的项目,新的生机。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人生往往需要不断地坚持应该坚持的,不断地放弃应该放弃的,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不断地寻找到新的生机,不断地拼搏,才会不断地登上新的高度。

穷人找理由,富人找方法

不管上班族还是全职主妇,还是学生,还是老人,想知道更多副业怎么做?欢迎关注我,一定会让你的生活更自由,如果你也有副业想做不懂做,欢迎私信我,我会竭尽全能帮你。

我坚信:总有一个窗户为你打开,总有一个副业适合你,一起为更自由的生活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