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本文由小青蛙看電影原創:xqwkdy)

我的網購旅程開啟的比較晚,還是在2013年

但是在之前,身邊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從網上買東西送給我。

他們說:“網購比較便宜。

那是比2013年更早一些,

我還在上高中,住校,也不讓帶手機。

於是總會讓不住校的同學回家上網的時候幫自己偷偷“代購”一些生活用品,

一些紙巾啊,洗髮水啊。

發現網購版雖然便宜,

但還是有些許的差別。

比如同一個品牌,同一個型號的紙巾,

網購版的就是比較薄,比較迷你,或者質量沒有那麼過關。

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同品牌的洗髮水網購版也會比在超市買的要稀,或者洗後感覺有些許的差別。

不過我一般都是忽視這些差別的。

因為超市版的沙宣都買100一瓶的,網購版的才賣50一瓶。

這便宜了一半呢。

湊合著用唄,反正都差不多,看起來也還是大牌的洗髮水。

就這麼一直差不多的用著,用著,

漸漸的我也開始了網購衣服。

去逛街,去商場的次數減少了。

想著商場一件衣服都至少四五百呢,

夏天嘛,T恤和牛仔褲還不都一個樣?

能穿就行,網上一套買下來100就可以解決了。

商場就算是趕上打折,也至少得300塊。

而且嘛,逛商場還得不停地走啊走,

網購嘛,洗完澡了拿起手機,躺下來刷一刷多好啊。

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後來收到的一些衣服,

雖然看起來像那麼回事,

也能穿。

倒不是大小的問題,

但是總覺得衣服版型啊,布料啊穿上身怪怪的。

一般解決的方案是穿幾次就扔了,

或者長期的擱置在衣櫃最底層。

退了吧,幾十塊錢的東西,也犯不著。

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漸漸地,我開始想,

是不是買貴一點的東西這樣就沒問題了?

於是我漸漸的開始買跟超市,跟商場價格差不多的東西。

就是因為懶嘛,不願意跑。

發現就算是買價格一樣的,甚至還加了郵費的,

拿回來還是有一丟丟縮水的感覺。

直到後來我發現了,

那些生活用品下方都在括號裡面用小字註明“電商版”。

電商版就是縮水版啦,

大品質,大方向上沒問題,體驗上還是有一些差距。

而且衣服也是這樣,

如果不穿上身,

永遠不知道效果。

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2017年,也就是從去年開始。

我逛淘寶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就算是要買紙巾,我也是直接下樓去超市買了就上來。

買衣服也是這樣,就算多點時間,多花點心思,

也要去商場試個足夠,爭取挑到最適合自己的一身衣服。

這兩年穿衣服也順心多了。

也感覺自己的生活“精緻”了不少,

也許就是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用心挑選,花了時間,花了心思的。

這才慢慢回想,

原來之前的網購一直在慢慢培養自己的“將就感”,

拿到手覺得沒多大差別嘛,

那就用唄,反正省得往超市和商場跑一趟。

看很多商品下面的評價,

很多也都是“感覺還是和描述有差別,但是便宜,好。”,

我自己也曾給過這樣的評價,

現在想想,

這種“將就感”真的能一步步的毀壞自己的生活,

如果想要生活更精緻,

那就不能完事圖方便的都從網上買來。

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也漸漸地想讓身邊同樣愛好網購,

甚至執迷於網購的人一起感受這點。

一次帶著小姐姐逛街,

可是她看著商場裡的衣服,

再指著4位數價格標籤的衣服對我說,

這個網上同款只賣一百多。

……

那次的逛街體驗感特別差,

我也沒試幾件。

最後分別的時候,

她說了句,“還不都沒差。還不如我在家網購呢。

我也不知道說啥好,大概是選擇不同吧。

畢竟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頂多以後不拉著她一起逛街就好啦。

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隨著電商網購的升級,

有些東西質量和服務都提升了,

但是我們的生活品質卻在逐步下降,

因為我們花在裝扮自己,裝扮自己生活的心思用得更少了。

手機卻賣得越來越貴了,

因為我們越來越注重手機的使用體驗感,

我們花費在手機的時間上越來越多了。

……

不能一步步的陷入“差不多”的將就生活中,

要自己主導自己的生活品質。

逛不起商場所以才選擇網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