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任性!也別作!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千萬注意這些!


別任性!也別作!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千萬注意這些!


近期一位中年男性慢乙肝患者自行停用核苷(酸)類似物(NA)抗病毒藥物導致肝衰竭,雖然經過內科治療保住生命,但在這次肝炎急性發作打擊中肝功能處於肝硬化失代償期,反覆出現腹水,預後不佳。另一位年輕慢乙肝患者有抗病毒治療指徵,建議行抗病毒治療,但因過分擔心藥物副作用及長期服用可能帶來不利影響,拒絕服用抗病毒藥物,且未規律複查,終於慢乙肝急性發作進展成肝衰竭導致患者死亡。上述兩位慢乙肝患者因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物認識不足,未能遵循醫囑,自認為長期服用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可能利大於弊,未合理使用藥物導致不良後果讓醫者痛心。長期臨床觀察發現核苷(酸)類似物是安全的,按時服用,定期複查很重要。

應用核苷(酸)類似物抗乙肝病毒治療目的是改善肝臟組織壞死炎症,延緩或阻止肝病進展,預防或減少肝癌發生。慢乙肝患者開始抗病毒治療的前3個月,最好每月檢測一次肝功能(包括ALT、AST、膽紅素等)和HBV DNA。大約有20%左右的患者在這個階段會出現一過性轉氨酶升高,但HBV DNA明顯降低。這正是機體在藥物作用下清除乙肝病毒的結果,絕大多數病人無須特殊處理,繼續治療後肝功能自動恢復。極少數病人肝病加重。如果轉氨酶升高的程度高於正常值上限10倍以上或出現黃疸,應囑咐病人適當休息,並給予一些抗炎保肝藥物。

治療3個月後可以每3個月進行一次肝功能和HBVDNA的檢測。一般在治療3、6和12個月,根據血清HBV DNA水平判斷療效。如果3個月時血清HBV DNA即下降至陰性,說明療效很好,如果治療6~12個月,患者的乙肝病毒DNA水平未見下降,說明這種抗病毒藥物無效,就應該更換其他抗病毒藥物治療。如果用藥期間出現HBV DNA和丙氨酸轉氨酶的反彈,可能是病毒發生了變異,對藥物產生了耐藥性。

核苷(酸)類似物長期治療應注意的問題

目前各大慢乙肝治療指南都推薦高耐藥基因屏障、強效NA藥物,即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作為優選或一線單藥治療,因國產抗病毒藥物推廣,目前慢乙肝抗病毒治療費用明顯降低,如國產恩替卡韋膠囊口服1個月費用低於100元。

患者依從性

患者對長期治療的依從性不僅與耐藥發生有關,還與抗病毒治療的療效有關。口服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治療的慢乙肝患者,停藥後複發率較高,切記不可隨意停藥或換藥,避免病毒反彈導致不良後果。研究發現鞏固治療時間越長,複發率越低。

及時用藥,按時隨訪

慢乙肝患者若有抗病毒治療指徵時,建議啟動抗病毒治療,避免反覆肝功能損傷導致疾病進展成肝硬化,或慢乙肝急性發作導致肝衰竭風險。若暫無抗病毒治療指徵,建議遵醫囑密切隨訪,避免不必要悲劇發生,善待自己,就是善待家人。

安全性,及時發現不良反應

儘管這些新的核苷(酸)類似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都很安全,但長期服用也有少數患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但只要按醫囑規律隨訪,發現藥物不良反應後及時調整用藥及予以相應處理,大多數不良反應恢復良好。服用阿德福韋酯和替諾福韋治療的病人應定期檢測腎功能和血磷。有研究報道,ADV和TDF治療可導致Fanconi綜合徵、腎功能不全、低磷性骨病和骨密度下降等。用藥物期間若出現骨痛、肌無力、行走困難、腰痛、泡沫尿、水腫等不適應要及時就診。在乙型肝炎的治療過程中,肌病這一不良反應主要見於替比夫定,亦有拉米夫定引起肌病的個案報道。替比夫定相關肌病的臨床症狀通常較輕微,主要表現為肌痛、肌無力和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通常首先發生CK水平升高。多數患者轉歸較好,在停藥2~4周後CK水平明顯降低,症狀亦隨之改善。但病情如未得到及時處理,則可能進展為橫紋肌溶解。在應用替比夫定治療期間,醫師會時刻注意對患者CK水平進行監測,若有異常及時調整藥物。目前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都不作為首先推薦治療藥物。恩替卡韋治療期間若出現四肢無力、麻木,應警惕併發周圍神經病變,同時應注意恩替卡韋也存在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風險,及時發現和處理就能取得滿意療效。(肝膽相照-肝膽病在線公共服務平臺www.igandan.com)

本文轉載自“肝病中心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醫院”,更多肝膽資訊,免費諮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公益行動”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