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对应用型人才市场缺口的逐渐增大,发展应用型高校成为了解决国家经济发展人才结构问题的关键要素。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许多本科层次的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政策理解不同、个体问题多样,导致进度参差不齐,很多院校还处于观望状态,不敢大刀阔斧的推进转型,总体发展较慢,效果不甚理想。

我们试图通过分析一些出色的案例,来阐述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是如何结合自身的教育理念、发展现状及地区的发展需要向应用型高校转型。

​学校介绍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下称苏大应用学院)创办于1997年,前身是苏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2003年更名为应用技术学院(独立学院)。目前学校设有三所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和时尚学院,共开设涉及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的本科专业34个,是一所偏向于理工类的本科层次院校。目前有在校生8000余人。

学校的教学区、学生活动区均坐落在周庄的水系之中,总建筑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校区中植被丰茂环境优美。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转型:面向区域产业发展

发展应用型高校的目的很明确,既是调整国家的人才结构,又是解决就业难的重要抓手,最终目的即是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有力推动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所以学校的转型工作必然是要重点面向区域产业的

在这一点上苏大应用学院在国家主导项目中重点发力,成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17所试点院校之一。与中兴通讯签订协议,开办中心通讯电信学院(二级学院),在将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设备平台、技术课程引入学校的同时,创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产业同步的实训环境。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在地区层面上,学校与昆山市经济开发区签署区校合作协议,全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以商学院为例,企业合作共建项目达到了50余个,与“苏州众勤会计师事务所”等行业优秀企业开办的“勤会班”、与苏州风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开办的“风云班”均是通过优势整合,为区域重点发展产业输送人才。

​升级: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

从苏大应用学院历史上的的职业技术教育背景来看,学校对于人才动手能力、实用性的培养不应该成为转型过程中的难题,甚至学院在这一方面更有优势,工作的重点应该放置在教学升级上,内容应主要集中在增强学科建设与师资建设上。如何将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成为知识体系全面、理论基础扎实、了解行业趋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成为了升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具体工作上,学校从强化课程过程化管理入手,推动课程建设改革。通过对新生进行高数能力水平测试,进行教改实践,除了基本教学内容外,还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增加考研等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除了将日常考勤、作业纳入成绩考核指标之外,学校非常注重过程化考核的力度,通过一些列措施的实施,

学生的期末成绩优秀率较未采取措施时提高了17.6%,达到31.3%。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在教学上,苏大应用学院尝试探索嵌入式企业课程项目,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学校邀请来自企业的资深专家为师,面向实际发生的企业案列,引导学生将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发现问题、寻找不足,通过大量的项目开发实践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也增加了学生对行业的理解

。该嵌入式企业课程项目还通过课堂内的结业答辩、课程成果展和项目设计竞赛来检验教学效果,以满足重质“重质量、强内涵”的要求。

​就业率:通过培育本省市场保就业稳定

除了为学生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提供就业指导、设立专项经费等措施外,学院通过与区域内的人才市场、工业园区、高教区、国际商务城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渠道。初次之外作为江苏省首批计算机专业培养服务外包人才试点高校,学院先后与昆山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花桥国际商务城、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每年解决千余学生的就业问题。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根据2016年的就业质量报告,学校的就业率达到92.26%(不包括创业)。其中财会系、经贸系、工学部的本省就业比例较高,达到93.3%、85%和.83.82%。职位分布上以工程技术人员最多,占27.35,经纪业务人员19.55%,商业和服务业人员16.33%。专业与工作相关度最高的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均达到了85%以上,以上数据既符合了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基本符合江苏省经济结构发展特点。

​国际化:目标打造区域国际化院校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把握转型机遇,服务区域产业

苏大应用学院在京领2018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上位列18名,与2017年相比名次下降4名,主要原因在于学院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比较少、出国留学生人数偏少,局限在校际交流、放学、带薪实习项目,共有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米密歇根大学,加拿大皇家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在内的16所高校的学分互认和短期交流项目。这是应用型独立学院普遍面临的问题,如何推广学校的国际名片是下一步函待解决的问题。

既然出去难度变大,那么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则成为学校的提升自身国际化程度的好办法。学院与姑苏区政府、巴黎高等应用艺术学院签署协议,创建苏州中法文化艺术创新基地,并设立“苏州中法文化艺术学院”(二级学院),通过合作办学,吸引欧美师生来到中国、同时将中国学生送往欧洲。

相信通过增加国际高校访问次数,学院的国际知名度会有显著提升,届时会有更多国际高校展现出合作意愿。京领将持续关注这所民办大学,带来更多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