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教15年,“感动校园教师”风采—刘庆旭

牟平区“百名感动校园教师”——刘庆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教15年,“感动校园教师”风采—刘庆旭

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的刘庆旭是枚妥妥的IT男,戴着金丝眼镜,安静斯文,和人们印象中孔武有力的机械男似乎根本不沾边,可就是这样一个IT男毅然选择跨界转型,挑战数控技术专业。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如今,他已经从一个IT男成功“转型”机械男,并且转型之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积极响应,拓宽成功之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从教15年,“感动校园教师”风采—刘庆旭

1998年,国家教委就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牟平职业中专也一直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有冲劲、有思想、有毅力的年轻教师转型,拓宽专业渠道,为学校发展加油助力。年轻的刘庆旭和一些年轻教师们一起响应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号召,毅然转型,立志要成为“双师型”教师。2009年,他报名参加了烟台市组织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师技能培训,从此正式走上了转型之路。虽说短期强化培训为刘庆旭打开了数控技术专业的大门,但要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却不是朝夕之功,转型之路远比他想象的艰难。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培训中,刘庆旭真正体会到了数控技术专业这座山有多难登。但外表看似文弱的刘庆旭,内心却有一腔男儿热血,他认准的事儿就一定要做成。

自2009年立志转型开始,他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献给了数控专业,用妻子的话说,他是和数控结了亲。他明白妻子话里的不满,但选择了转型,半途而废不是他的性格。他自学了数控专业的所有课程,他向机械专业室的所有专业老师请教过问题,凭着这股子韧劲儿,刘庆旭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很快。2011年又参加了省级数控技术应用培训,2013年参加了国家级数控技术应用培训班。各级培训不但开阔了他的视野,而且更加激发了他学习的热情。在转型路上,刘庆旭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付出了百倍的努力,用坚韧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克服了专业知识欠缺、专业技能生疏的障碍,在2016年6月烟台市数控车技能大赛教师组比赛中一举获得一等奖,用金灿灿的奖牌证明了自己的专业实力,成功转型。

勇挑重担,博弈技能赛场

自2010年开始,在专业上已经能独当一面的刘庆旭开始担任数控车工实训教学和学生技能大赛训练的指导工作。技能大赛是检验职业学校办学实力、专业教师业务素质的“试金石”,刘庆旭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为了备战大赛,他和学生一起吃住在车间,钻研编程和加工方法,平时在学校加班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周末、节假日,他和学生紧张训练的身影也常常出现在车间里,为了备战省赛,他甚至牺牲了整个假期。2015年市赛前一个月,参赛学生突然情绪浮躁、极度焦虑,训练水平急速下滑。刘庆旭了解到学生因父母闹离婚而情绪低落的原因后,他一面安抚学生,耐心开导;一面联系家长,到学生家里讲孩子的现状,谈孩子的发展前景,一直到晚上十点多做通了学生父母的工作才离开。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学生的父母来到了学校,一面拉着学生的手,一面拉着刘庆旭的手,既难为情又很真诚地说,不该因为家庭矛盾影响了孩子,今后一定全力支持孩子训练,支持孩子参加比赛,让孩子奔个好前途,也为学校争个好荣誉。那一刻,学生的眼眶红了,刘庆旭的眼眶也红了。作为老师,也作为父亲,他知道家庭对孩子的重要,也知道孩子对父母的重要,为了学生,他认为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学生的顾虑彻底打消了,训练的劲头更足了,有心人天不负,最终这名学生获得了烟台市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0年到2018年,刘庆旭连续九年指导学生参加烟台市职业学校数控车技能大赛,多次获得市一、二等奖;2014年,他指导的学生宫庆港在烟台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数控车专业的比赛中,获得了全市第一名,并在同年参加山东省机械制造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了数控车工专业一等奖。和学生一起捧着奖杯的刘庆旭仍然是那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模样,但脸上灿烂的笑容却透露着执著自信、顽强坚定。

大胆创新,探索教学新路

成功转型后的刘庆旭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他深知学海无涯,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他独立钻研并成功完成多种异形曲线的宏程序编制,突破了大赛训练瓶颈,解决了技能大赛训练中遇到的各种编程和加工难点。多年带学生参加大赛,在和兄弟学校的交流中,他深切感受到闭门苦练是远远不够的,所谓“山外有山”,只有走出去,才能有提高的机会。他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拜师学艺,或拿着学校给的“尚方宝剑”,或找熟人拉关系,或硬着头皮甘当小学徒,总之,只要能让他学,咋都成。几年下来,他不仅拜了好多师傅,学了好多技术,还交了好多朋友,大家都喜欢这个好学的白面书生。

自己吃得饱不代表学生能吃得好。教学不是简单的倒豆子,让学生吃掉这些豆子,并且能消化吸收了,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为此,他结合自己自学的经验,借鉴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逐步完善。数控专业的学生大多好动,爱动手,刘庆旭根据学生特点,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观摩一些加工好的精美零件,让学生产生想做的冲动,从而有效调动起学习的劲头;刘庆旭还经常带学生到当地企业实地参观,有一次到海德机床参观学习,有个同学看到展台上摆放的各种加工模型后,不仅惊喜地说出每种模型的名字,还跟刘庆旭说毕业后要到海德专汽工作,要亲手加工这些制作精良的产品。他还组织数控车工的学生和数控铣工的学生合作完成产品,学校机械专业实训室的展柜里,摆放着学生们合作完成的“狙击步枪”“中国象棋”“小虎钳”等模型,合作的成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信心。专业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很快。他把自己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心得撰写成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并多次获奖。论文《数控专业教学模式探究》获市一等奖,《趣味性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一文在国家级期刊《教育教学论坛》上发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教15年来,刘庆旭始终奉行干一行、爱一行的原则,始终践行为人之道、为师之道,始终秉持“学高为师,艺精为范”的信条,坚守三尺讲台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转型之路上阔步前行,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