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阴阳面:理想与现实

在本文开始之前,先给大家科普一下区块链目前的三个圈层:链圈、币圈和矿圈。

链圈:是以研究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开发为主的圈子。

简而言之,做产品的。

币圈:是以买卖虚拟货币或发行(ICO)虚拟货币的一类人群,炒币跟炒股套路雷同,以高抛低吸套利。

简而言之,炒X的。

矿圈:一般是倒卖矿机,开矿场,托管,挖矿。矿工以程序员居多,但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产业链,矿池、虚拟矿机和托管业务的出现,把矿工的门槛降到了最低。

Ps:关于矿圈后续会详细介绍,现在只要知道它是比特币流通不可缺少的媒介就好了。

本文要讲的就是链圈与币圈的事情。

在区块链行业中,链圈与币圈一直以来似乎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之间相互看不上,却奈何都在一个行业里打拼。

币圈之前说过,被外界广泛认为是一群专注于炒币,甚至自己发币的人。他们的热情在于论述“韭菜有罪论“,是韭菜就活该被割。追涨杀跌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一个不好大不了卷钱跑路玩消失,只要跑之前不被计入公信名单就算成功。

而链圈的人则似乎承载了更多的理想,他们埋头于项目产品建设,争执于程序逻辑推断,他们对利用区块链改变世界,改善未来有着使命般的崇拜。

币圈讽刺链圈的人都是一群技术呆子,放着眼前的钱不赚,反而去追求什么区块链的未来,好似沟里面的和尚不食人间烟火才会搞的“此世修行来世享福”;而链圈则认为区块链目前不过是个“小宝宝”,币圈揠苗助长的摧残行为是在毁了区块链无限的前程……这两个圈子的话题往往都是币圈起,链圈收。币圈一直在败坏区块链的名声,而链圈则似乎一直在挽回已经“声名狼藉”的区块链。

币圈不新鲜的“新鲜事”:

“韭菜”与“大佬”轮回不止,今天是“大佬”明天就是韭菜。

说到币圈有多吸金,就不得不提“比特币披萨节”,8年前的今天佛罗里达州的程序员Laszlo Hanyecz用一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饼。这项交易因第一次在真实世界使用比特币交易购买实物而闻名,所以五月二十二日被称为“比特币披萨节”。


区块链的阴阳面:理想与现实


今年的2月25日,(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位程序员这辈子都不会吃披萨的时候)这名程序员又用了比特币买披萨了,不过仅花了0.00649个比特币。

在小猿写本文的时候,比特币的价格正在6500美金左右浮动。比特币如此暴利自然吸引了无数的人进来捞钱,运气好的就成了大佬,运气差的就成了韭菜。

小猿认识的那位号称比特币投资赚了300w的“大佬”,前段时间正在考虑是不是要挂个彩断个臂打打狗血的亲情牌。毕竟借亲戚的钱要还,但他手上的那套房子是不想给的。短短一个月之内比特币跌了将近2000美金,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韭菜”。

大佬的例子可谓是数不胜数。

俗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要是没有被割韭菜的经历,多半是割别人韭菜的经历更丰富。

而韭菜被割,与两种人是分不开的。

一种是经历传奇且丰富的“币圈大佬“;薛蛮子是,他的徒弟朱潘亦然。人之所以投身风险极大的“币圈“还不就是为了能财富自由?没有一颗定心丸,谁敢只身搏大浪?于是乎这群”币圈大佬“就开始在微博微信上带起了节奏,造成一副“跟着他们走”就只赚不赔的假象。好比当年风靡微博的股圈大神,“让你加仓你不加,让你抛售你不抛,不是我不给力,奈何你们不信我啊。

只是当年被“股神”割过麦子的韭菜们今天依旧要被所谓的“币圈大佬”连着命根再割一次。

这群所谓的“币圈大佬”利用了人类心中的贪婪,每天晒仓。比如几百万买了某币,今日涨了一元钱,这相当于赚了几十万元。这还不算,这群“币圈大佬”一旦“待割韭菜”赚钱,还鼓励这群韭菜四处晒仓,尤其晒给他们的亲友。这下子可好,就算明知道这是个大坑,也会有人甘愿做韭菜,义无反顾的往里面跳。

韭菜们把“大佬”之间热切讨论的区块链话题,奉为圭臬,将这些大佬奉为神明,殊不知大佬再“神”也就是个神棍,韭菜赚的再多,迟早也是要被割的。

而另一推动力量则来自于自媒体人。

小猿曾因为被大学某炒股的同学拉进“区块链微博群”而亲眼看过如下操作:

某自媒体人在千人微博群里现场拉盘。呼吁购买X币,而粉丝则好似一呼百应(有几个明显是僵尸号),那场面不亚于三千世界的鸦声一片。结果不多久群就凉了,后来小猿我查了一下,嗯,那段时间买的确实都跌进去了,而那一呼百应的群主估计是早就跳出来了。

“鸦”鸣声自远,非是借秋风“鸦”鸣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这样频出话题,燥热不断的币圈自然而然就引起了链圈人士的反感。

“他们根本就不懂区块链,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如何入场,如何给空气币抬价,然后套现离场。”——不愿透露姓名的王先生如是说到这年头,套个概念就是“区块链博士”,懂个追涨杀跌就是“区块链大佬”。这也就算了,但那群拿着“链区”某野鸡技术人站台的“空气币”,实在是让链圈的人痛恨到问候对方十八代祖宗的心情都有了。


区块链的阴阳面:理想与现实


对链圈的人来讲,区块链本是他们技术人,产品人的世界。

要知道,比特币、区块链的发明,那都是一群技术人费尽忘食,历尽千辛万苦才从密码学角度做出来的成果。

但如今,区块链算是被币圈乱象给毁了一半。链圈普遍认为,币圈的人甚至还想把另一半也给毁了。

在技术人的心中,区块链还是一个婴儿,需要慢慢培养,而币圈的人却把孩子的未来当成了商品,揠苗助长。

当然,秀才鄙视土豪乡绅的同时,自然也会有羡慕。技术猿们累死累活也就只能赚那些钱,而且时常还要为BUG担惊受怕,每逢项目组关键时刻就是有家不能回的状态。哪比的上那些悠哉游哉在天上飞的“币圈大佬”。就算“大佬”们一不小心就可能跌下来摔成肉泥,那也比技术猿们累成肉泥要强上太多。

羡慕嫉妒恨,交织在一起,也就成为链圈怨气的源头。

当然,链圈也是相当“有利可图”的。

先不说阿里、联想、顺丰等各大公司,纷纷争抢区块链技术人才。四处都能看到那年薪百万的区块链工作。

国家缺人,企业缺人,又不是很多人都懂的区块链时代,技术猿们其实是被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毕竟以太坊链上的商业模式,转化成代码,变成智能合约【后续会一一介绍】,都需要程序猿来解决。

而技术造诣更深的链圈的人,则会依托着眼中有未来的投资人去做一个基于公链而成的大项目。大到公共安全、制造业,小到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到处都等待着区块链填充空白。那是一个美好的前景,无数人心怀期待。而完成这个项目不但可以回应无数人的期待,更能赚取无法估量的利益。带着使命感前行,背后是相关利益组织的推波助澜,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现在怕是只有链圈的大佬才能享受了。

“链圈是一帮只知道闭门造车,不解风情的顽固分子。”——朱某曾如是说到。

链圈的人一般会一步步做技术上的突破,一步步夯实基础。但对于现在快速的经济发展来讲,这毫无疑问是太慢了。“这么好的前景赶紧往上做啊!”这怕是每个不了解“链圈”的“币圈”人的心情。

其实,链圈的思想反而更符合中本聪的初心。

对于区块链来讲,交易只是其中部分功能,而真正的区块链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普罗大众的。但当链圈的Token,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就被原有世界中的投机者,拿来炒作套利,毫无疑问,这违背了中本聪本来的意愿。

现在币圈的炒作,乱象,不过就是炒房、炒股,利用了区块链的概念,来套利炒作而已。

就像被精心培育出来的植被,还没结果,就被“币圈”拿来当传统金融投资的替代品。

区块链就像一个婴儿般的生命,在尚未大规模落地应用前,靠投机者预期形成的区块链浪潮,俨然存在泡沫,这点是现阶段的必然。

人性自古如此,有光就有暗。但没关系,让时间沉淀一切、改变一切,历史终将会证明:谁只是匆匆的过客,而谁又是区块“利益”链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