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即使是幼兒也會在做出選擇時權衡風險和回報

每天成年人都會以某種形式對大大小小、經濟和個人的決定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是帶午餐還是外出?購買還是租用?單身還是成家?所有這些都是風險和回報的平衡。根據心理學家的說法,嬰兒也會權衡風險和回報,但似乎可以歸結為:我想要嗎?但根據發表在《認知》(Cognition)上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對年齡較大的嬰兒和學步兒童的決策過程比這更為微妙。據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論文主要作者傑西卡·薩默維爾(Jessica Sommerville)說:18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根據他們想要花費多少努力,或者是否喜歡參與其中的人來做出選擇。這種成本效益分析可以指導早期親社會行為的發展,比如幫助和分享。

研究發現:即使是幼兒也會在做出選擇時權衡風險和回報

博科園-科學科普:到了嬰兒出生第二年的中期,他們會做出非常複雜的社會決策。我們傾向於認為,嬰兒幫助別人或想幫助別人的情況要麼可愛可愛,要麼是由於他們很好地適應了別人的需要。但他們也在權衡採取行動的成本與獲得的利益。當然,嬰兒的決策是基於行為而不是採訪來評估的。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關注的是這些相對較新步行者和說話者表現出興趣和努力的方式。研究了160名幼兒如何在兩種不同的情況下決定是否幫助成年人,所有的孩子都大約18個月大。在第一個場景中,一名研究人員向一個孩子介紹了5塊乙烯基積木,每一塊都有不同的顏色和重量(從1 / 4磅到5磅)孩子在舉起它時會發現。

然後一個協調人會清理這些塊,似乎無意中留下了一個塊。對一些孩子來說,隨機分配的“被遺忘”積木是最輕的積木,而對另一些孩子來說,它是孩子能舉起最重的積木。當研究人員開始在房間的另一邊建造一個積木塔時,她會向孩子要丟失的積木。在那些有輕“低努力”積木的幼兒中,67%的人把它帶到了研究人員那裡,38%的有重“高努力”積木的孩子把它帶了過去。這些發現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因為它們表明,嬰兒決定是否幫助成年人取決於他們需要付出多少努力。這就要求他們記住研究早期的信息(障礙有多重),並預測信息對他們自己行為的影響(把信息帶過房間有多難)。

研究發現:即使是幼兒也會在做出選擇時權衡風險和回報

圖片:CC0 Public Domain

所以嬰兒在記憶和投射一個動作所需要的努力量,以及利用這些信息做出社會決定方面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好得多第二個“幫助”場景關注的是內在激勵——這種情況不涉及立即的獎勵,而是建立了一種潛在的社會利益:一個孩子可以“喜歡”他們的人。通過與玩具的接觸,該實驗確定了兒童和成人是否會對同一種玩具有共同的興趣(“共同偏好”條件),還是會對不同的玩具感興趣(“相反偏好”條件)。然後成人會搬到房間的另一邊,建造一個積木塔,留下一個4磅重的積木。在對不同參與者進行的兩項試驗中,75%的處於共同偏好條件下的幼兒攜帶積木過去幫助了成人,而處於相反偏好條件下的幼兒只有57%把積木帶到了成人身邊。

尋找共同點是人類典型的社會行為,成年人傾向於花時間與擁有相同喜好和價值觀的人在一起——在心理學圈子裡被稱為建立自己的“圈子”。在兒童發育過程中,與群體內的成員交流除了純粹的好感外,還有很多好處。團隊成員更有可能教會你一些與文化相關的東西,比如一個物體叫什麼,或者它是如何工作的。因此與像你一樣的人交流的偏見不僅會帶來直接的正面好處,而且在未來也會帶來好處。隨著發展心理學領域轉移到更多地關注行為如何進化,而不是它們如何標記特定的生命階段,成本-收益分析的研究時機已經成熟。

研究發現:即使是幼兒也會在做出選擇時權衡風險和回報

這些發現表明,嬰兒在決定是否幫助他人時能夠權衡多種因素。這是大人和小孩都會做的事情:借錢給別人的決定可能是他們需要多少錢的結果——是5美元還是500美元?以及我們離他們有多近。可能願意借給鄰居5美元而不是500美元,而我們願意借給一個親密的朋友或家人500美元。研究結果表明,嬰兒的親社會行為比之前認為的要複雜得多,而且不是由單一因素驅動的。薩默維爾的團隊目前正在探索父母的讚揚對動機的影響,在另一項單獨的研究中,更年輕的嬰兒(大約6個月大)是否會為一個有趣的玩具而不是一個無聊的玩具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是正確的,那麼這些發現將表明,成本效益分析在嬰兒的決策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就像他們能夠做出行動一樣。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文獻 :《認知》(Cognition)|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DOI: 10.1016/j.cognition.2018.03.021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