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日報」法特鎮扶貧「娃娃」送福來

「江城日报」法特镇扶贫“娃娃”送福来

「江城日报」法特镇扶贫“娃娃”送福来

江城日報

法特鎮扶貧“娃娃”送福來

記者 常學文 通訊員 任賀

不久前,通過吉林市蔬菜批發市場渠道,舒蘭市法特鎮楊林村和黃魚村扶貧蔬菜種植項目的10公頃娃娃菜喜獲豐收,銷往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兩個村的106戶貧困戶有望藉此脫貧。

近日,在楊林村78歲的貧困戶韓福清半畝多地的園子裡,在村黨支部書記劉彬的召集下,10多名幫工幫他家採收、搬運娃娃菜。“種娃娃菜掙得多啊!以前,我這園子種點兒一般的菜和苞米,沒有收益。今年改種娃娃菜,一年能種兩茬。今年旱,我家全年純收入能有2400多元;不旱的話,我家全年能純收入3300元。這以後的日子啊,就不愁了。”不能勞動的韓福清笑著說。

韓福清是楊林村和黃魚村扶貧蔬菜種植項目的受益人。該項目是法特鎮在今年脫貧攻堅工作中創建的扶貧產業項目。在年初謀劃項目時,該鎮緊緊把握長效脫貧的指導思想,藉助村民王子輝的娃娃菜種植資源,創建了娃娃菜種植扶貧項目。該項目採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以舒蘭市文友蔬菜種植合作社為龍頭,吸收兩個村的全部貧困戶106戶入社。每戶貧困戶按最低2分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統一進行菜籽和肥料採購、種植技術指導、田間管理、產品銷售。

舒蘭市文友蔬菜種植合作社負責人謝文友是吉林市蔬菜批發市場的蔬菜批發商,有順暢的市場渠道和成熟的種植技術,帶動了村民王子輝等親屬種植娃娃菜。

“娃娃菜種植成本低,技術好掌握,市場需求大,一年可以種兩茬。今年旱,一分地一年純收入400多元,不旱的話一分地一年純收入500多元,這比種玉米一年一分地才100元左右強多了。”劉彬說。

“這個項目有40畝地為楊林村的機動用地,產生的收益將用來給本村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分紅,保底數是每戶500元。這個項目不僅能提高貧困戶收入,還激活了庭院經濟。從第一茬來看,這個項目今年實驗成功了,等第二茬也種植成功後,明年我們將擴大規模。這樣,依託謝文友這個能人,兩個村的脫貧攻堅就有了一個長效穩定的項目,106戶貧困戶就能穩定脫貧。”法特鎮相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