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風潤萬家——正寧縣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紀實

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講排場的少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餐桌上,鋪張浪費的少了,省吃儉用的多了;閒暇時,喝酒、打牌、閒聊的少了,讀書、看報、健身的多了……當下,“反對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反對大操大辦,提倡勤儉節約”的生活方式在正寧縣蔚然成風。 近年來,正寧縣在培育鄉風民風、美化人居環境、豐富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做文章,引導廣大群眾革除陳規陋俗,倡導文明新風,讓崇德向善、勤儉節約、崇尚科學、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風尚在正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政府引領育新風

2014年,三嘉鄉關川村一村民給兒子結婚,彩禮、傢俱、酒席等先後花了40多萬元,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前些年,像這樣因婚返貧的家庭在正寧縣為數不少。 針對這種情況,正寧縣成立了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倡議書》,對出現高價彩禮、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的家庭,取消文明家庭、民政救助等評選資格;對主動採取旅遊結婚、參加集體婚禮、婚嫁喜事簡辦的青年,免費提供婚禮主持、音響設施、化妝服務、結婚彩車等,並優先享受農村信用貸款、低保和臨時救濟等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培育良好社會風氣。

文明新风润万家——正宁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萬人簽名活動

縣上還舉辦公益相親大會,倡導婚齡青年樹立“不要車,不要房,自己家業自己創”的新型婚戀觀。“紅線線”婚介所的成立,“真寧福地 鸞鳳和鳴”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集體婚禮的舉辦,見證著正寧縣移風易俗工作取得的新成績。

“紅線線”婚介所是由正寧縣委宣傳部牽頭成立的縣內首家專職婚姻介紹機構,現有鄉鎮服務點10處、專業“紅娘”20名、註冊會員300多人。婚介所在縣民政局的監管下,依法依規為縣域內的適婚男女青年牽線搭橋,組織開展婚姻介紹和各類“鵲橋聯誼”活動。

文明新风润万家——正宁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紅線線”婚介所掛牌成立

2018年8月17日,正寧縣舉行以“真寧福地 鸞鳳和鳴”為主題的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集體婚禮活動。33對新人參加集體婚禮喜結良緣,並集體向社會倡導移風易俗,抵制高價彩禮,樹立文明新風的婚嫁新風尚。

文明新风润万家——正宁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真寧福地 鸞鳳和鳴”集體婚禮

“這是一段一輩子都忘不掉的幸福回憶。整場婚禮我們沒有花費一分錢,還獲得了新婚禮物,真的很高興,這樣既減輕了家庭負擔,也省了心,父母都很支持,確實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應該推廣。”沉浸在婚禮幸福中的關雲飛和鄧素芳夫婦對集體婚禮稱讚道。

村民自治樹新風

“樹新風、揚正氣、革陋習、講文明;紅白事、莫鋪張、事前報、事後備”。這句順口溜反映了當下正寧縣廣大農村通過紅白理事會操辦紅白事的新風尚。如今在正寧縣,各村的紅白理事會,已成為群眾操辦婚喪嫁娶等事宜的“好管家”。

在推進移風易俗過程中,正寧縣在農村普遍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紅白理事會成員由村裡處事公道、辦事能力強的村幹部、老黨員、村民代表擔任,專門為村民操辦紅白事,引導村民改變觀念、改變傳統,從簡辦理各種紅白事。

正寧縣堅持“以會治理”,增強“軟”管理、“硬”約束。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成員在村中威信高、號召力強的優勢,依照“村規民約”,對親戚朋友不理解的或者有怨言,村紅白理事會出面負責解釋,不讓辦事群眾落“不是”、受“埋怨”。

文明新风润万家——正宁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西坡鎮伍畔村村規民約

永正鎮南住村在全縣率先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村裡專門購置了桌椅板凳、鍋碗瓢盆,建成了紅白事宴會廳,村裡不管誰家的事統一由理事會協助,在村裡的宴會廳操辦。據瞭解,從2016年開始,南住村村民辦紅白事的場面明顯小了,最多20桌,每桌300元左右,成本比原來降低了一半,時間也從以前的幾天縮短到一天。 “紅白理事會成立之初,不少人有牴觸情緒。於是村幹部帶頭,嚴格按新規辦理紅白事。大家看到這樣的形式不僅杜絕了鋪張浪費,減輕了人情消費負擔,還省下了精力,逐漸從徘徊觀望變為主動接受。”南住村村主任高秉正說。

榜樣引領促新風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要帶頭崇德向善、孝老愛親,做到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我將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自身做起,破舊俗、除陋習、樹新風。”在正寧縣,黨員幹部、退休教師、鄉賢能人紛紛表示,要做移風易俗的帶頭人,引領鄉村新風尚。

縣上出臺黨員幹部引領示範制度,黨員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之事,需執行事前申報、事後報告規定,帶頭抵制大操大辦,以黨風帶動政風民風。同時,充分發揮鄉村能人、鄉賢、老教師、老幹部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在鄉村中傳播文明向善的理念,引導農村的價值取向和社會風氣。

破了舊,就得立新,否則,陋習就會像燒不盡的野草隨時重生。目前,正寧縣正在推進村規民約“軟制度”建設,通過梳理族規、村規、行規,結合村內當前存在的問題、禁令、倡導等內容,整理成通俗易懂的村規民約,作為村民行為舉止提供衡量的標準。尤其是對村內婚喪嫁娶等事宜,反對大操大辦,提倡節儉之風,反對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

為推動移風易俗工作深入開展,正寧縣還將進一步強化制度約束,提升全民文明素質教育,加大對移風易俗的輿論引導,大力發揮文藝作品敦風化俗的作用,在全社會倡導文明、傳播文明、踐行文明,推動形成良好的鄉風民風,破除婚喪嫁娶等大操大辦的“枷鎖”。

立體宣傳揚新風

“玉芬真是個好媳婦,高家要是沒有這個好媳婦,這一家9口人,生病的生病,殘疾的殘疾,那天就要塌了,日子沒法過了。”在山河鎮松樹村,提起何玉芬,鄉親們都豎起大拇指稱讚。

何玉芬嫁到高家10多年,十幾年如一日照顧高齡的奶奶、兩位生病的叔父、年幼的妹妹,用愛撐起一片天。她被村上評為“好媳婦”,成為大家稱讚學習的對象。

在移風易俗工作中,正寧縣堅持用好家風帶動好民風、好社風,開展文明家風建設行動,廣泛徵集家庭世代傳承、歷史悠久的經典家訓家規。目前,共徵集優秀家風家訓120多條,將其融入村規民約中,潛移默化地教育影響廣大村民。

為形成立體化的宣傳效果,正寧縣還組織全縣中小學校開展“說說我家的家訓”主題班會及徵文活動,讓廣大青少年瞭解家訓、敘說家訓、討論家訓,從小受到良好家風的薰陶。組織評選“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幸福家庭”,去年,全縣共評選出先進家庭66戶。通過先進家庭示範引領,讓更多的家庭參與到家風建設中,做優良家風的傳承者。

文明新风润万家——正宁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縣城北環路文化牆

此外,正寧縣還注重發揮農村黨員的帶頭作用,帶頭接受家風教育、帶頭立好家規、帶頭做好家教、帶頭樹好家風,引導農民從家庭做起,改陋習、樹新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